中日會晤結束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寫道:“我與中方會面,強調了直接坦誠對話的重要性,正是因為存在一些共同關心的問題和意見分歧。中方表達了各種關切,并探討了合作的可能性。我打算繼續與中方就日本國民安全和地區和平進行深入對話。”
高市早苗這波 “畫風突變” 其實一點都不意外,所謂的 “坦誠務實” 說白了就是現實壓力逼出來的戰術調整,畢竟這位以 “安倍接班人” 自居的右翼強硬派,以前可不是這個樣子。
就在幾個月前的選戰期間,她還在美國智庫的文章里鼓噪要深化與臺灣地區的 “非官方關系”,把 “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掛在嘴邊,甚至公開否認南京大屠殺,稱 “九一八事變” 后的侵略是 “自衛戰爭”,2021 年參選時更放話 “無論當什么官都會繼續參拜靖國神社”,那股強硬勁兒簡直要溢出屏幕。
可到了 10 月 31 日的會晤桌上,卻乖乖強調 “堅持 1972 年日中聯合聲明立場”,連一句硬話都不敢說,這種轉變背后全是算計。
首先得看她的執政根基有多不穩。高市能當上首相本就一波三折,自民黨單獨席位不夠,只能拉著公明黨組聯合政府,可公明黨從一開始就給她劃了紅線。當選總裁當天,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就找上門,把 “靖國參拜不能引發外交沖突” 放在首位,明說搞砸了聯合政府就散伙。
10 月 7 日的會談更是定下 “參拜不該成外交問題” 的規矩,這根本就是最后的通牒。公明黨的選民全是盯著柴米油鹽的老百姓,最煩歷史問題影響過日子,高市要是敢硬來,執政聯盟立馬就得崩,剛到手的首相位置可能沒幾天就丟了,這種代價她可承受不起。
更關鍵的是經濟界的壓力快把她壓垮了。日本經團聯早就遞了建議,明說 “中國是最大貿易伙伴,政治分歧不能影響經濟合作”。
2025 年日本對華出口占總出口近 20%,雙邊貿易連續 15 年保持 3000 億美元水平,累計雙向投資快 1400 億美元,這些數字可不是鬧著玩的。
就拿日本漁業來說,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后,水產品輸華受阻,全指望通過對話恢復出口,要是因為她的強硬態度讓中方反制,漁民的生計直接泡湯。還有高科技產業,關鍵材料供應離不開中國,日企的反對聲通過經團聯天天傳到她耳朵里,一邊是想保的保守立場,一邊是民生經濟的穩定,傻子都知道該保哪個。
更要命的是,日本內閣府剛把 2025 年度 GDP 增長率下調到 0.7%,比之前少了 0.5 個百分點,物價上漲導致消費停滯,這種時候再得罪中國這個大市場,簡直是自尋死路。
外部的約束更是讓她沒法任性。中方在她當選當天就亮明紅線,警告必須恪守歷史和臺灣問題的承諾,停止損害中國核心利益的言行。
她心里門兒清,真要是觸碰紅線,中方的反制措施一落地,日本的農產品、化肥供應都得受影響,老百姓生活成本飆升,新政府支持率肯定暴跌。而且東北亞的安全局勢也容不得她折騰。
2025 年朝鮮導彈總局都試射了新型高超音速導彈和海對地巡航導彈,飛行距離直達 1500 公里,日本急需和中方溝通管控地區風險,總不能一邊喊著 “國民安全”,一邊把最大鄰國得罪透。
就連美國都給她敲了邊鼓,特朗普訪日前私下暗示 “別讓歷史問題攪黃成果”,她還指望靠日美同盟撐場面,自然不敢在這時候搞出外交風波。
所以才有了這場 “去儀式化” 的會晤,不搞華麗開場就是怕鋪墊太多露了怯,主動提分歧說白了是先服軟找臺階。畢竟 3 月份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剛達成二十項共識,從綠色發展到銀發經濟全是合作點,中方還支持日方辦 2025 大阪世博會,這些實惠她不能丟。
就連她自己都得承認,放棄 10 月的靖國神社秋季參拜,叫停內閣官房長官的竄臺計劃,都是沒辦法的妥協。
說到底,這位 “日本鐵娘子” 的強硬人設,在執政聯盟的約束、經濟界的施壓和外部的安全需求面前,只能暫時 “啞火”,所謂的 “坦誠對話”,不過是現實利益面前的必然選擇罷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