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觀察】
直播更“走心” 方能不負期待——觀中國書法大廈杯首場直播有感
□馮華(二馬頭陀)
![]()
萬眾期待的中國書法大廈杯首場評審直播終于揭幕。
可能是因為中國書法大廈杯前期宣傳得很好,說實話,筆者對本場直播抱有很大希望,但是看了漫長的直播,當華麗宏大的場面呈現在眼前,筆者在肯定其開創意義之余,更多的感受是“形式大于內容”的乏味與遺憾。
成功的“面子”:公開決心與流量密碼
必須承認,直播評審本身已是一次成功宣言。它公開展示了主辦方對公平公正的決心,為公眾注入了信心。
更值得稱道的是其傳播策略——從獎金、征稿到評委網選、直播策劃,分階段釋放話題,精準抓住了流量密碼,在書法界贏得了高頻關注。這為許多官方展覽主辦方上了一堂生動的“移動互聯時代傳播課”。
善用網絡宣傳抓住流量密碼,不斷拋出議題,成功在書法界獲得高頻次關注,大多數書法自媒體都轉發了本次大賽的文稿……凡此種種,可以說先聲奪人,在網絡傳播上已經取得成功。這充分說明主辦單位安徽省書法院、中國書法大廈以及李士杰先生對移動互聯時代傳播規律的精到把握和精準運用。從這一點上來,我覺得官方展覽要做好傳播也可以從中借鑒受益。
遺憾的“里子”:信息匱乏與專業缺失
然而,剝開華麗的包裝,直播的內容設計卻顯得浮于表面。
觀看者多為熱衷投稿的專業作者,他們渴望看到“門道”,而非“熱鬧”。但貫穿始終的遠景鏡頭,只提供了評審的“概貌”,卻隔絕了所有有價值的細節。
外行主持人的報幕式解說,對專業觀眾而言更是毫無意義。
傳播要瞄準受眾需求對。關注本場直播的多為書法圈作者,大家真正關心的是:評審流程如何設計?每一環節要解決什么問題?評委在瞬間決定作品“生死”時,內心的標準究竟是什么?這些核心信息,直播均未觸及。
“走心”的建議:從“展示場面”到“提供價值”
基于此,筆者提出幾點“走心”建議:
一、報幕員主持人換為專業人士:讓懂行的專業人士解讀評審,變“報幕”為“導讀”。
二、流程設計深度解讀:在每一評審環節開始前,清晰說明本輪的制度設計、任務與目標。
三、作品上下評委適當解讀:將機位移至評委身后,記錄其評判話語;或每隔幾分鐘,請評委以現場作品為例,直白闡述取舍原因。
當鏡頭始終畏縮在遠方,當主持人說著不痛不癢的外行話,這場直播對于真正關心評審內幕的投稿者而言,就變成了一場盛大的“面子工程”。我們看不到評委如何評判,聽不到作品為何被淘汰,搞不懂流程設計的玄機。我們只是在“被展示”:看,我們在公平地評審。專業直播,不該止于“展示”,而應深入“解讀”與“揭示”。敢不敢把鏡頭懟到評委身后?敢不敢讓評委當場點評作品去留?這才是書法人想看的“真經”,也是直播最大的價值所在。
筆者參與觀察過多次書法評審,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我最喜歡干的事,就是蹲在小組評委(一般是兩人或三人一組)旁邊,盯著他們如何決定一件作品是上還是下,此時他們發出了哪些議論或評價,同時和自己內心的判斷做一個對比,從中能看到很多難以言說、但是對投稿極有價值的信息。因此,我建議直播機位可以放在兩個評委身后,對著作品,記錄評委的判斷和話語。同時,可以每過幾分鐘,由評委出面直接以當場某件作品為例,直白說明其淘汰或晉級的原因,提供更多有用有效的信息量。
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既然是針對書法圈的專業直播,就應該把直播內容再深入下去,圍繞書法作者關注的難點、痛點,提供真正有價值的直播,而不是只展示宏大敘事的場面,做面子活。
當然,如果這樣做,就勢必會公開了某件具體作品的上下,因為涉及到具體作品和作者,是否會涉及侵犯了作者個人隱私問題?筆者認為,本屆中國書法大廈杯在征稿之初已經提出了直播的概念,凡是投稿的作者,應視為其同意作品參與直播。
此外,因為要公布評委的部分話語,是否也同樣存在隱私問題或不當表述問題?筆者認為,中國書法大廈杯作為一場民間展覽,沒必要搞得那么戰戰兢兢,反而可以用這種放松的心態、玩的心態、自然主義的心態、自信的心態來搞,只要評委說的話都是出于公心,我相信觀眾對此只會認可,不會吹毛求疵。評委的個人審美判斷,本來就是書法評審和各類藝術評審中普遍存在的客觀現象,觀眾既愿意了解,也理當包容。
愛之深,責之切。首場直播雖未盡如人意,但中國書法大廈杯的開創性與總體誠意值得贊賞。希望后續直播能真正圍繞書法作者的痛點,提供“干貨”,傳授“真經”,如此,方不辜負這場宏大直播的初心,也不辜負廣大書友的殷切期待。
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本文作者微信
【說明:本文作者馮華(二馬頭陀),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協理事、學術委員會秘書長,河南省直書協副主席,書法秘笈主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