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巡撫鄭泌昌說朝廷“亂”了,其實浙江這會兒才是真的一團亂麻,改稻為桑要繼續推,災民賑濟也是大問題。
各方代表看起來都有點“不得已”,而在這不得已之下,也更讓我們看到了真實。
這里聊聊在這場亂局中心里的四個人的表現。
先聊胡宗憲。
胡宗憲那會兒正病得厲害,躺蘇州驛館的椅子上,李時珍剛給他號上脈,譚綸進來說“趙貞吉兩天才湊了不到十船糧”,他聽了立馬就想坐起來,被名醫李時珍按住了。
就這樣,他還是急,因為再過幾天沒糧,高翰文那小子想扛也扛不住了。
![]()
說著就催譚綸去叫應天巡撫趙貞吉趕緊到他這兒來。他要當面催他借糧。不是他愛逼人,實在是浙江災民等不起,晚一天就多餓死人。
要知道浙江淹了之后,不光沒糧吃,水一退指定鬧瘟疫,就跟李時珍說先生能不能跟他去一趟淳安、建德,教百姓采點藥避避,李時珍問“什么時候走”,他立馬應“我今天就動身”,還撐著給李時珍作揖。
這一揖不是裝樣子,是真把百姓的命當回事。不像有些官光說漂亮話,他是真怕災民遭二茬罪。
這里的“有些官員”,包括趙貞吉。
趙貞吉是“陽明心學”的研究專家,心學是講“良知”的,既為專家,趙貞吉自然應該很 有境界的,而他跟胡宗憲也是多年的知交,然而,一遇上這關乎朝廷和百姓的大事,他立馬顯原形了。
前面已經提到了,他磨磨蹭蹭只借浙江十船糧食。就是說,他根本不想拿糧食來賑濟浙江百姓。
胡宗憲把他請來了,他還磨磨唧唧,說不是他不借,是朝局不允許,兩邊的人都盯著呢。
上次我們已經提到了,他是次輔徐階的學生,他現在考慮的,是利用浙江這次的矛盾狀況,幫助他老師對付嚴黨。
他這是“黨爭”思維,但這樣一來,卻是把浙江百姓給棄了,這怎么符合心學精神呢?
所以說,所謂心學大家,也只是拿來裝點門面,碰到利益沖突,馬上扔一邊去了。
幸好胡宗憲雖然早已被天下人標記了嚴黨身份,并且也并不信奉什么圣人之言,甚至說過“圣人的話是拿來讀的,拿來做事,全無用處”,在事關百姓的事上,卻一點不含糊,不跟趙貞吉講朋友感情了,直接以浙直總督身份跟他說,以浙江的名義是借,以總督的身份是調,你不給也得給!
見趙貞吉還猶豫,他急得把趙貞吉的底都給揭了,“當年跟我聊陽明心學的趙貞吉哪兒去了?”
兩個人的名字里都有“貞”字(胡宗憲字汝貞),但做人是真的不一樣。
后來聽說沈一石打著織造局的燈籠買田,胡宗憲氣得拍桌子,他太知道這樣做的后果了,這不是宣告當今皇帝在斷百姓的活路嗎?
他倒不是怕自己丟官,是怕浙江一亂,倭寇趁機上岸,到時候百姓更遭殃。
胡宗憲這輩子,就像根被壓彎的頂梁柱,一邊頂著朝廷的壓力,一邊護著底下的百姓,真怕他突然倒下啊。
再看沈一石。
![]()
沈一石是江南第一富商,但平常他都是穿布衣、喝白水,非常低調,跟鄭泌昌、何茂才打交道時也客客氣氣,氣定神閑,就是跟蕓娘的關系,雖然拿她來討好楊金水,好像有點放不下,沒那么灑脫。
這會兒,卻讓人看出來,其實他是滿肚子委屈沒處說,是個實打實憋壞了的可憐人。
糧船都在碼頭等著他押去淳安買田,他的表現卻反常,回了那透著“低調的奢華”的別院,把他鐘愛的古琴(也是坑過高翰文的那把)燒了,火光把他臉映得通紅,眼里卻冷得像冰,半點沒有平時的溫和。
管事急著催他去碼頭,他竟說“就說我死了”,那語氣里全是破罐子破摔的絕望。
他對蕓娘的態度更是擰巴,一會兒抱著堂鼓使勁敲,全然的發泄,一會兒又突然平靜下來,跟蕓娘說“你欠我的都還清了,走吧”。
為什么會這樣?他知道自己就是嚴黨和宮里的棋子,完全做不了主,現在,這顆棋子眼看要成棄子了。
最后去買田時,他突然前所未有地換了身行頭:上等的蟬翼綢衫,頭上系著繡金花的緞帶,還讓管事去錢塘院叫四個妓女來。
船走在江面上,他對著江水吟誦詩句,還叫妓女猜“浮過夏水之頭而西行兮,回首不見故都之門墻”出自哪里,調子沉得慌,聽著就像在跟自己告別。
他也的確做好了告別的準備。因為無論他打著織造局的牌子是去干什么,他都要完了。
關鍵是,他空有江南第一富商之名,根本內在空空,既沒有那么多錢買糧去換田,也不可能買到那么田去種桑完成織綢任務。
根本上,他還是有良心的人。既然左右完成不了任務,他作為棋子,就只有死了。
再說楊金水。
![]()
楊金水從北京回杭州,腳剛沾地就沒好臉色,首先是要身邊小太監們絕對不能把他回杭之事漏出去,否則直接打死。
他怕鄭泌昌、何茂才這兩個瀕死之徒拼命來拉扯他。
后來見那四個太監收了沈一石的銀票,他不罵也不打,就冷眼看著,直到太監們慌了,才說“外食是有毒的”,逼著他們把銀票塞進嘴里嚼了。那銀票是摻了麻的硬紙,嚼得太監們臉都憋紅了,他也沒松口。
他這狠勁不是沒頭沒腦的:宮里出來的人,絕不能沾外頭的錢,沾了就等于把自己弄臟了,到時候連老祖宗都保不住他。
后來問起“糧船掛織造局燈籠買田”的事,一聽鄭泌昌、何茂才也摻和了,他臉一下子青了,立馬讓隨行太監“拿兵部的勘合,用織造局的公函,八百里加急送宮里”,半點不敢耽誤。
他得為自己找退路了。
對蕓娘,他倒有點不一樣的心思。他決定放她走。
先試探著問“你愿意跟沈一石,還是跟高翰文”,又告訴她跟沈一石沒有好下場;見蕓娘光哭不說話,又說“不如做我的女兒吧”。
這不是簡單的心軟,而是他的小算計。蕓娘伺候他這么多年,給個名分既能落個“仁厚”的名聲,又能拴住蕓娘,不讓她在外頭亂說話。
當然,說公道話,楊金水對蕓娘畢竟也是有感情的,好歹也做了三年虛鳳假凰,跟著自己回京不合適(況且能不能有好的結果還不明了),也希望她有個好歸宿。
楊金水希望能夠保住自己和司禮監呂芳,希望能夠在浙江的危局里順利過關。從后來發生的事情來看,問題在于,他對海瑞缺乏了解。
要說真正的狠人,還是海瑞。
海瑞赴任淳安,第一個任務是殺人。前面說過了,鄭泌昌和何茂才給他挖坑,說淳安農民齊大柱等人通倭,要海瑞當監斬官。
就見縣衙大坪圍得水泄不通。省里調來的兵拿著刀槍站滿了,中間堆著一丈多高的柴山,齊大柱和那個倭寇井上十四郎背靠背綁在上面,老百姓看著都憋著氣,眼里全是敵意。
跟著海瑞來的巡撫衙門的徐、蔣兩個千戶急著催海瑞午時三刻一到就殺人,但海瑞倒好,一開始是一言一發,等到午時三刻快到了,開口第一句就問案卷,說沒有案卷怎么能勾朱殺人呢?
縣丞田有祿是只知貪墨的無恥之徒,在旁邊通倭的案子能就地處決,來不及做案卷,海瑞卻說《大明律》可沒寫著通倭不用立案,并且指出一個邏輯上的大毛病:人犯是天亮前抓的,稟報上午就送到杭州了,二百多里地,難道是插了翅膀飛過去的?
一句話戳破漏洞,徐、蔣兩個千戶立馬懵了,站在那兒說不出話。
別以為海瑞只會硬杠,他是講技巧的!你看這一來,午時三刻過了,殺不了人了。這不是海瑞違抗上級命令,而是上級本來就沒把辦案程序搞清爽,造成他無法執行了。
后來知道賑災糧只夠一天,他直接懟田有祿:“知縣空缺,你當縣丞的主事,明知糧不夠還不準備,真餓死災民,第一個殺的就是你!”
![]()
逼田有祿去跟淳安的大戶借糧,還拍著胸脯說“你去借,將來我來還”。
田有祿想混過去,他直接戳破:“借不到你就帶著家人逃,別在這占著位子不干事!”
海瑞這人,不管你是省里的官,還是帶刀的兵,只要不符合律法、對不起百姓,他就敢跟你死磕。并且也很有技術含量。
他是后來名滿天下的清官,他也確實是真正做到了兩袖清風,但他并不是為做清官而做清官,他只是見不得百姓遭罪,哪怕自己得罪滿朝文武也不怕。
他這官,比當一個清官難多了。說實話,就這一段來說,有點刷新我對他的既有認知。
應該說上這四個人(趙貞吉先不算)各有各的難,也各有各的活法。很現實的是,他們的選擇,完全出于他們在意什么,而最后的結果,卻又未必是他們選擇的。
(網圖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