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中識別優秀員工,關鍵在于穿透表面的學歷、簡歷光環,聚焦其能否為組織創造獨特貢獻。結合德魯克“貢獻大于能力”的核心觀點,這三個特征尤為重要:
第一個特征,看描述成果時的“本質思維”。優秀員工不會停留在“做了什么”,而是能說清“為什么做、解決了什么核心問題”。比如面試市場崗位,被問及“如何提升產品復購率”,普通候選人可能羅列“發優惠券、搞會員日”等常規動作。
而優秀者會先拆解數據:“先分析復購低的三類用戶——新客嘗鮮后流失、老客需求變化、競品分流,再針對老客做需求調研,推出定制化權益包”。他們總能跳出標準答案,直擊問題根源,展現出“定義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思維。
第二個特征,看面對責任時的“主動擔當”。談及過往項目失誤,平庸者習慣強調“團隊配合不暢”“資源不足”等外部因素,而優秀者會先聚焦自身:“當時我負責用戶調研環節,樣本量不足導致需求判斷偏差,后來我牽頭補充了300份深度訪談,修正了產品定位”。他們不回避自己的決策漏洞,更會說明“如何通過調整行動彌補過失”,體現出“成果即責任”的擔當,而非僅把工作當任務執行。
第三個特征,看提問時的“貢獻導向”。面試尾聲的提問環節最能暴露動機:普通候選人常問“加班多嗎?晉升路徑清晰嗎?”,關注個人收益;優秀者則會問“目前團隊在XX業務上遇到的最大瓶頸是什么?我過往做過類似攻堅,或許能從XX角度嘗試突破”。他們的問題始終圍繞“我能為組織解決什么”,把入職視為“共同推進目標”的開始,而非單純“找份工作”。
說到底,學歷和經驗是基礎,但能把能力轉化為組織需要的成果,才是優秀員工的核心價值。這三個特征,本質上是在判斷候選人是否具備“以貢獻為圓心”的思維——他們不僅能完成任務,更能讓任務產生超出預期的價值,這正是組織最需要的“成長型資產”。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