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降息+暫停縮表!市場為何跳水?12月還會降嗎?
今天凌晨2點,美聯儲10月份議息會議落幕,宣布降息25個基點,同時停止縮表。這相當于既打開了“放水口”,又堵住了“出水口”,按理說屬于雙重利好。
但消息公布后,美股、黃金等對美國利率高度敏感的資產卻盤中跳水。核心原因在于,整個議息會議期間,鮑威爾始終“一邊送溫暖,一邊潑冷水”。
議息會議后的記者發布會上,鮑威爾明確表示,12月份降息并非鐵板釘釘。由于此次降息和暫停縮表,市場早已形成充分預期并提前交易,因此當前市場真正關注的焦點,是美聯儲后續能否繼續降息。從議息會議到發布會,美聯儲整體散發著一種“內外撕裂感”。
具體來看,本次議息會議投票中,有兩位委員投出反對票,且立場完全相反:
? 一位是米蘭(熟悉市場的人都清楚他的立場),他支持一次性降息50個基點。作為特朗普的“傳話筒”,米蘭的核心訴求是盡快降息,方便政府發債,通過財政托舉經濟——若由他主導美聯儲,甚至可能支持降息100個基點。
? 另一位反對者是堪薩斯城聯儲主席,他認為不應繼續降息,應維持當前利率水平。地方聯儲主席對降息向來謹慎,從地方經濟數據來看,美國當前通脹仍較為嚴重。
這兩張反對票,也印證了鮑威爾反復強調的觀點:美國當下經濟下行風險與通脹上行風險同時增加,政策制定陷入兩難。
那么12月份到底還會不會降息?從鮑威爾的表態來看,他其實傾向于繼續降息,只是處處受制。在回應記者關于通脹的提問時,他提到:“若刨除關稅影響,美國通脹水平已接近美聯儲2%的目標,核心PCE大概在2.3%到2.4%之間。”
言外之意很明確:我本想降息,但關稅推高了通脹,導致無法實施;若關稅能降下來,咱們立刻就能推進降息。目前中美經貿談判仍在繼續,從現有風向來看進展尚可,關稅存在進一步下降的可能,這將為美聯儲12月降息提供利好支撐。
此外,美國政府停擺已接近一個月,期間經濟數據大概率表現不佳。如果12月議息會議前,能公布一份不及預期的經濟數據,同時通脹數據保持平穩,那么后續降息自然順理成章。
再說說縮表:縮表是美聯儲賣出所持資產、從市場回籠資金的收緊流動性操作,暫停縮表意味著流動性不會進一步收縮。鮑威爾宣布12月1日起暫停縮表,相當于提前給資本市場派發了“流動性改善大禮包”。他還提到,暫停縮表后,美國資產負債表規模將保持“不擴張、不收縮”的狀態——若美聯儲手中的金融資產到期變現,這筆現金將轉而買入短期美債,對市場而言,相當于邊際資金有所增加。
不過,若出現一種場景,對美股打擊將尤為嚴重:美國經濟下滑已成定局,需要貨幣政策托底,但美聯儲受制于高通脹,被迫暫停降息甚至考慮加息。屆時,美國的經濟問題、債務問題與流動性問題將集中爆發,對市場沖擊極大。而鮑威爾當前“小幅降息+暫停縮表”的謹慎操作,本質上就是為了規避這種風險。
對全球資本市場而言,美聯儲降息終究是好事——市場資金會變多而非變少,還會引發全球降息共振。進入10月后,加拿大央行已宣布降息25個基點,新西蘭更是降息50個基點,近期全球多地股市創新高,背后正是降息周期共振的結果。
再看國內市場:美聯儲宣布降息后,香港金管局同步降息25個基點,但和美股一樣,港股早已提前消化了美聯儲降息的預期。
A股的流動性關鍵仍看央行態度。此前已分析過,央行近期明確表態將重啟二級市場國債買賣交易,同時持續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簡單來說,我國未必會立刻跟進降息,但會通過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確保市場資金充裕。
而這兩天A股、港股的上行,更多與中美經貿談判進展相關。畢竟這類消息直接決定未來經濟走勢、上市公司營收利潤改善空間;相較于美聯儲未來降息路徑的推演,中美經貿博弈更復雜、波折更多,但凡能傳來正面消息,都是市場熱盼的稀缺利好。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