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的藏北高原,冬意已濃——枯黃的草莖覆著一層薄薄碎雪,宛如剛出爐的蛋糕撒了糖霜;風聲在曠野上呼嘯,如長鞭抽過寂寥天空;遠山處雪與濃云交織,壓住山巔,模糊了天地界限。
![]()
圖為在安多縣格薩爾傳習所內,觀眾們正津津有味觀看當地藝人說唱演繹格薩爾史詩。記者 萬靖 攝
而在那曲市安多縣的格薩爾說唱傳習所內,卻是另一番景象——暖意撲面,茶香氤氳,說唱藝人珠布正吟唱到史詩中英雄降魔的緊要關頭。他嗓音渾厚,姿態昂揚,引得滿座屏息,繼而喝彩陣陣。有聽眾在停頓間隙望向窗外,蒼茫冬景倏然入眼,才恍然驚覺:“聽得入神,都忘了身處的季節。”
![]()
圖為珠布說唱格薩爾王英雄故事時的場景。記者 萬靖 攝
記者此行,正是為拜訪這位傳習所的主人翁——珠布。他不僅是格薩爾說唱藝術的“活化石”,更是一名榮獲自治區“十佳基層宣講員”稱號的基層宣講員。我們期待探尋這兩種身份如何在他身上交融,感受古老藝術與時代脈搏的同頻共振,聆聽一位普通牧民從文化自覺走向文化自信的心路歷程。
今年39歲的珠布,與格薩爾史詩結緣已二十六載。13歲起他便跟隨老一輩學唱詞、悟韻律;16歲首登縣里茶館舞臺;十年后,他走上了那曲市文化和旅游局組織的正式舞臺。從鄉間牧場到縣城茶館,再到市里的劇場,格薩爾王的英雄故事早已融入他的生命。
今年10月,在自治區“十佳基層宣講員”競賽中,珠布巧妙地將惠民政策、鄉村振興與《格薩爾王傳》的唱腔韻律相融合,最終榮獲“十佳基層宣講員”稱號。他說,家里世代傳唱格薩爾,“草原的風里,總飄著格薩爾的傳說”,這份熱愛不是選擇,而是血脈傳承。
在他心中,格薩爾王不僅是傳說英雄,更是精神標桿。“他是藏族人心中真正的英雄——不畏強權,善待弱者,行事公正,心懷蒼生。”珠布說,“聽一場《格薩爾王傳》說唱,就能明白正義終將得到回報,善惡永遠界限分明。”
傳唱格薩爾,于他不僅是技藝延續,更是精神踐行。“很多道理大家都懂,但從‘知道’到‘做到’,中間隔著一片廣闊的草原。用格薩爾王的故事來引導,大家聽得進、也愿意跟。”
作為基層宣講員,他也曾走過忐忑的路。“每次去單位、學校宣講,我心里都怯。文化程度不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也不熟練,只能想方設法把道理講得有趣、講進心里。”
他回憶起全鄉搬遷至森布日的日子。新環境、新鄰里,難免摩擦。珠布在宣講中融入格薩爾王關于團結、包容的篇章,如春風化雨,浸潤人心。“如今鄰里和睦,我的說唱的確為鄉村治理盡了力。”他笑了笑,眼角的細紋刻畫出欣慰與堅定。
![]()
圖為珠布在安多縣中學宣講時的場景。 記者 萬靖 攝
當天下午,我們跟隨珠布走進安多縣中學。寒風被隔絕窗外,暖意融融的禮堂里,一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宣講正在進行。
珠布沒有講稿,站在師生面前如站在草原上。“我只上到三年級,”他聲音不高卻清晰,“但你們的課堂,從草原延伸到城市,從格薩爾史詩連接到國家歷史。”他將史詩中“各部族同心對抗魔軍”巧妙比擬為今天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實踐,以西藏60年發展變遷為脈絡,講述“看著北斗星走不迷路,跟著共產黨走會幸福”的真理。
![]()
圖為在安多縣格薩爾傳習所內,觀眾們正津津有味觀看當地藝人說唱演繹格薩爾史詩。記者 萬靖 攝
臺下,八年級學生西熱桑布眼睛發亮:“珠布叔叔是我們這兒的名人!他不僅傳唱英雄史詩,更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要像格薩爾王那樣正直勇敢,也要懂得尊重與團結。”
宣講結束,掌聲如潮。這掌聲既是對古老史詩的禮贊,也是對這位從草原深處走來,將文化傳承與家國情懷融于一身的當代宣講人的致敬。
“近幾年,我參加了縣里組織去沈陽的‘三交’培訓,見得多、聽得多了,宣講故事就更豐滿了。”珠布眼中閃爍著自信。
據悉,安多縣高度重視基層宣講員隊伍建設,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系統開展政策理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等培訓,并組織宣講員赴沈陽等對口支援省市參加“三交”活動,還定期邀請專家授課,成立“阿酷卓巴1+3?金話筒”示范宣講隊伍,建立“傳幫帶”機制。
這些舉措正改變著草原深處的宣講圖景。越來越多像珠布這樣的基層牧民,從握著牧鞭到拿起話筒,從傳唱史詩到講述時代,在傳承與創新中書寫著文化自信,讓古老的格薩爾傳說在新時代煥發嶄新生命力。
(來源:西藏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