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中關系微妙修復:李在明的“務實外交”考驗
韓國總統李在明11月1日表示,雖然韓中關系“表面無明顯問題”,但實際上“尚未完全恢復正常”。雙方需要推動關系的實質性修復,并將在未來的對話中聚焦經濟領域合作。這番言論,既反映出首爾在處理中韓關系時的謹慎姿態,也揭示出李在明政府對外政策的“現實主義轉向”。
![]()
自尹錫悅政府時期起,韓中關系陷入低潮。首爾在安全和半導體供應鏈問題上逐漸向華盛頓靠攏,使北京多次表達不滿。李在明上臺后,雖未公開逆轉前任的親美路線,但明顯尋求在“經濟與地緣政治”之間取得平衡。他此番發言,暗示中韓間的溝通雖未中斷,卻仍存在戰略互信不足、經貿恢復緩慢等問題。
李在明將對話重點放在經濟領域,顯示他意在穩住韓國企業在中國的利益版圖。中國仍是韓國最大貿易伙伴,韓企在華投資關系到半導體、汽車、顯示面板等關鍵產業鏈。隨著美中貿易摩擦加劇,李在明的目標是避免韓國在地緣競爭中被動受擠壓,通過經濟合作修復政治裂痕。
李在明的外交風格被視為“務實而非意識形態導向”。他一方面強調韓美同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希望通過重啟中韓高層溝通機制,為韓國經濟開拓更多空間。這種策略既是為國內經濟服務,也反映出首爾希望在大國博弈中保持外交自主性
盡管李在明釋放善意,但韓中關系要真正恢復,還需解決包括半導體供應鏈限制、文化交流受阻、對朝政策分歧等結構性問題。此外,北京可能要求首爾在美中競爭中作出更多姿態上的“中立”,而這對一個民主盟友體系中的國家而言,幾乎不可能完全做到。
李在明的發言可視為一種試探性的信號——韓國希望通過“經濟優先”的途徑軟化中韓關系。然而,真正的修復仍取決于雙方能否在安全與經濟利益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未來幾個月,若中韓能重啟部長級經濟對話或簽署新合作協議,或許才意味著關系從“表面無礙”走向“實質恢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