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銅陵11月1日電 (記者苗子健)10月31日晚,2025銅陵青銅文化節在該市鳳凰山景區開幕。
![]()
開幕式現場。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王巍,中國鑄造協會會長張立波,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原黨委書記張國春,以及從事青銅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參加青銅文明對話會、中國鑄造年會、銅文化研學旅游采風行的嘉賓等,共同出席開幕式。
![]()
啟動儀式。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追溯青銅文明,繞不開銅陵。其在長江中下游乃至整個中國青銅文明發展的宏大圖景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里得天獨厚,蘊藏著豐富的銅礦資源,3600 余年礦冶史從未中斷:夏商之交便有冶銅活動,漢至唐宋達鼎盛。近百處礦冶遺址分布在6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師姑墩遺址將銅陵冶銅史推至夏代晚期,木魚山遺址的冰銅錠把中華民族硫化銅采冶史從東漢提早到西周早期;金牛洞、湯家墩等遺址群,還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銅采、冶、鑄產業體系,為青銅文明提供了關鍵支撐。
![]()
簽署合作倡議。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自1992年起,銅陵市開始舉辦青銅文化節,一場場以銅為主題的盛會,已成為賦能城市品牌、獨具銅陵辨識度的文化IP。2025銅陵青銅文化節以“千年古銅都 當代銅基地”為主題,以銅為媒、以節會友、精簡節約、注重實效,通過1場開幕式、6項重點分項活動及多場促消費系列群眾活動,全方位展現銅陵青銅文化獨特魅力與銅產業蓬勃生機。
![]()
文藝表演。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活動現場發布了2025銅陵青銅文化節系列活動安排、銅產業新成就、新產品、新技術以及銅藝重點企業榜單。尤為引人關注的是,為進一步守護好文明的源起,安徽、湖北、四川、湖南、江西等長江流域五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共同簽署了《長江流域青銅礦冶遺址研究保護合作倡議》,充分展示了長江流域攜手并肩保護青銅文明的堅定信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