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匯之江,情聯兩岸。10月31日,“浙里同根 兩岸同心”在臺浙籍同鄉會交流活動啟動儀式在杭州舉行。來自島內各浙籍同鄉會代表400余人跨越海峽,歡聚一堂,共敘血脈親情,共話融合發展。
![]()
“這方石章
蓋下去的是游子的歸心”
在“心心鄉印”簽章同鄉會倡議書環節,臺北市浙江同鄉會理事長蔡之貫小心翼翼地用西泠印社特制的青田石私章,在倡議書上留下鮮紅的印記。儀式結束后,他依然激動不已,反復摩挲著手中的石章。
“這是‘封門青’,是我們家鄉浙江的石頭啊!”蔡之貫動情地說,“這方章,蓋下去的不只是名字,是我們這些游子的歸心。每次回鄉,看到浙江日新月異的變化,我都感到無比自豪。同鄉會就是我們在臺鄉親的一個家,我們要把這個家維系好,讓鄉情的紐帶一代代傳下去。”在蔡之貫心里最看重的是,這次活動讓臺灣的鄉親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因為我們血液中流的都是浙江的血脈。”
![]()
中華大陳同鄉總會青年發展處處長趙孝嚴是年輕一代的代表。1955年她的外曾祖父母、外公外婆和她的母親,離開大陳島帶著文化和思念,在海的另一邊臺灣展開新的生活。對她而言這段歷史不只是家族的遷移,更是一段關于勇氣和延續的記憶。她表示,此次回來,肩上也負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年輕一代有責任把這份文化傳下去。這次活動,讓我們親身走一走長輩曾經走過的路,嘗一嘗地道的家鄉味,親眼看看今天蓬勃發展的浙江。只有親身感受過,才能知道兩岸的差異與尊重,相知相惜。”
“每次回來,
都像給心靈充了一次電”
啟動儀式洋溢著濃厚的中華文化與浙江地方特色。臺北市浙江同鄉會青年聯合會會長鮑盈安表演的舞蹈《蛇舞春風》展現了青年一代的朝氣與活力;朗誦《筧橋雄鷹》深情回顧了抗戰時期杭州筧橋空軍的英勇事跡,令人動容;經典劇目《泗州城》技藝精湛,贏得滿堂彩,彰顯了中華傳統戲曲的魅力;歌舞《萬疆》,以恢弘大氣的表演,抒發了對祖國壯麗河山的贊美與對民族復興的堅定信念。
當婺劇《泗州城》登場時,有臺商代表在臺下情不自禁地跟著旋律打著節拍。“我父親是金華人,我小時候就聽他哼過這些調調。”他說,“雖然我在臺灣出生長大,但這些文化基因好像刻在骨子里。每次回來參加這樣的活動,聽著鄉音,看著鄉戲,和鄉親們聊聊天,都感覺像是給心靈充了一次電,重新找到了出發的力量。”
![]()
![]()
在臺浙籍同鄉們的故事各不相同,但那份對“根”的眷戀、對“親”的渴望卻如此一致。“浙里同根 兩岸同心”不只是一句口號,更是涌動在每一位鄉親心中最真實、最溫暖的情感流淌。
來源:浙江省兩岸融媒體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