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11月5日,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在臺灣“遠見高峰會”上發表視頻演講時直言,“過去那種可以確信美國總統支持臺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并警示臺灣切勿采取任何激進行動,應專注經濟發展、遠離沖突漩渦。此外,他還毫不避諱地表示,連紐約市遭受威脅,都不確定美國領導人是否會保護,遑論遠在西太平洋的臺灣。這番話言外之意再明確不過:賴清德幻想“倚美謀獨”“抗中保臺”,無異于一場夢幻泡影。
![]()
托馬斯·弗里德曼發表視頻演講(圖/臺媒)
同一場合,臺灣“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也指出,西太平洋地區的中美軍力對比已明顯向大陸傾斜,美國在該區域已失去優勢。美國近年來的戰略調整及全球戰略收縮,使賴清德“倚美謀獨”路線陷入困境。更為關鍵的是,美臺之間事實上并無共同價值與利益基礎。美國領導人及其支持者不愿為臺灣犧牲分毫,一味加緊虹吸臺積電等核心產業,生怕臺灣問題拖累美國。
11月4日,臺灣資深媒體人林公正在《中國時報》針對中美元首釜山會晤發表評論,引用“北平鋒”文章觀點指出,“這次會晤不提臺灣問題,實際上是于無聲處聽驚雷,此時無聲勝有聲”。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大都心知肚明,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甚至將大陸視為“境外敵對勢力”,是加劇臺海局勢緊張的罪魁禍首。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面對如此清晰的國際局勢變化與多方警示,民進黨當局仍在自欺欺人。近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披露,此前竄訪美國紐約的臺外事部門負責人林佳龍試圖宴請美國官員,但最終無人到場。島內網民譏諷道:“臺積電都送了,飛機也沒交貨,現在連人都不出席。”面對這一尷尬處境,林佳龍反而指責CNN“傳播虛假信息”“有認知作戰團體介入”。與其今年8月面對美國《外交事務》和英國《金融時報》《經濟學人》批評“賴清德的激進路線正將臺海推向戰爭邊緣”“將臺灣列為‘地球上最危險地區’”的回應如出一轍,這不免讓人聯想到民進黨當局一貫的把戲——將一切批評聲音都污蔑為“外部操弄”。
這種回避現實的做法,本質上是民進黨當局不愿面對現實的“鴕鳥心態”。在外部“支持”已是空頭支票,兩岸實力對比愈發懸殊,國際社會普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背景下,民進黨當局還妄圖“一條道走到黑”,這種自欺欺人的行徑,只會為臺灣帶來嚴重災難。
![]()
林佳龍聲稱CNN報道背后“有認知作戰團體介入”(資料圖)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賴清德及其“馬前卒”應該醒醒了,看看真實的大陸,看看真實的世界。如今大陸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的決心堅定不移。世界上對于一個中國原則的認同已是普遍共識,沒有任何國家會為了臺灣而不惜與大陸對抗,過去沒有,今后更不會有。弗里德曼的警告、蘇起的擔憂、國際媒體的提醒,這些都在傳遞“確信美國支持臺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
延伸閱讀
10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釜山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這場重要會晤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后,習近平主席首次出訪并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晤。這是時隔6年的再次會晤,這次重要會晤釋放出一系列豐富、積極、向好的重大訊號,導正中美兩國關系穩定前行,為變化交織的國際形勢和全球治理注入了新的確定性,相信對臺灣社會各界也有廣泛且重要的啟示意義。
![]()
圖為中美國旗(資料圖)
6年前,2019年6月29日,習近平主席在日本大阪會見美國總統特朗普時,闡述了中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特朗普當時表示,“我重視中方在臺灣問題上的關切,美方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2022年11月,習近平主席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系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系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此次釜山會晤的消息稿,未再提及臺灣問題,但中美元首極具建設性、前瞻性的表態更加令人回味無窮。習近平主席指出,“面對風浪和挑戰,我和特朗普總統作為掌舵人,應當把握好方向、駕馭住大局,讓中美關系這艘大船平穩前行。”這句話字字千鈞。確保中美關系這艘大船不偏航、行得穩、走得遠,一個重要前提是美方正確認識和處理好臺灣問題。兩利還是兩害,關鍵在于美方是否清醒認識到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美方只有言行一致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履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堅定不支持“臺獨”的立場,不干涉中國內政,才能為中美關系平穩發展筑牢根基,也才能避免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把中美兩國拖入沖突對抗的危險境地。
習近平主席在釜山會晤中強調,“中國的發展振興同特朗普總統要實現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是并行不悖的,中美兩國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榮。”長期以來,中美兩國在經貿領域形成了深度互補的格局,中國龐大的市場為美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美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也為中國產業升級注入了動力。比如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兩國企業的合作不僅推動了雙方產業的發展,也為全球相關產業的進步作出了貢獻。同樣,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應有之義的祖國完全統一大業,與“讓美國再次偉大”不僅不存在矛盾和沖突,而且可以相互成就。中國統一將為亞太地區帶來更加穩定繁榮的發展環境,而穩定的區域環境會為美國在亞太地區開展經貿活動、保障能源安全提供重要前提,為維護美國在亞太的經濟利益提供更大的永久的確定性。中國的完全統一,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是中華民族一定要實現的夢想追求,這一進程也必定會為全球治理貢獻智慧方案,為中美兩國更好攜手參與全球事務治理創造條件,穩固全球發展預期和世界各國對中美關系穩定向好的期待。中國推進國家統一進程,有利于臺灣地區,有利于美國,有利于世界。
![]()
臺灣地區的主流民意在歷史大勢下悄然轉變,圖為臺北101大廈(資料圖)
從當前形勢來看,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潮流已然勢不可擋,祖國統一大業正在開啟新征程、步入新階段。“十四五”時期,中國大陸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大關,2025年預計達140萬億元左右,5年增量預計超35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成為“確定性的綠洲”。無論是經濟實力、科技水平還是國防能力,中國大陸都已邁入新的發展階段,有足夠的底氣和能力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有足夠的誠意和智慧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同時,臺灣地區的主流民意在歷史大勢下悄然轉變,持續向好。從國民黨主席參選人喊出“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到臺灣網民刷屏“我是臺灣人,更是中國人”;從民進黨當局發動“大罷免”完敗,到島內普遍厭惡并全面否定賴清德“抗中謀獨”路線,這些事實都表明:臺灣同胞的中國認同正在蘇醒,民進黨“天然獨”的謊言正在被戳破,“人造獨”的操弄正在失效,“臺獨”只會制造麻煩、制造危險、制造戰爭。不爭的事實是,一個中國原則早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183個國家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均明確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聯合國及諸多國際組織也始終堅守一個中國原則,“臺獨”分裂勢力已成為“過街老鼠”,陷入人人喊打絕境。這些都充分表明祖國統一大業是正義的、必勝的、不可逆轉的。
一些臺灣主流媒體對這次會晤中是否提及臺灣問題非常關注。在北平鋒看來,這次會晤不提臺灣問題,實際上是于無聲處聽驚雷,此時無聲勝有聲。習近平主席在此次會晤中指出,“當今世界還有很多難題,中國和美國可以共同展現大國擔當,攜手多辦一些有利于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實事、好事。”避免臺灣成為全球“最危險的引爆點”,解決好臺灣問題正是有利于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實事、好事。9月19日,中美兩國元首通了一次重要電話,消息稿也沒有直接提到臺灣問題。9月20日北平鋒在《祖國統一勢不可擋》一文中指出,中美兩國元首務實、積極、建設性的通話釋放出的“相向而行”“偉大關系”,讓“倚美謀獨”的賴清德變得抓狂。文章被臺灣《聯合報》9月21日以《中美通話未提臺灣這件事已讓賴清德抓狂》為題轉引。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這次釜山會晤中表示,“美中關系一直很好,將來會更好,希望中國和美國的未來都更加美好。”特朗普期待明年早些時候訪華,并邀請習近平主席訪美。路透社、彭博社和英國廣播電臺報道,特朗普在離開韓國的“空軍一號”飛機上受訪時說,這次會晤是“一次巨大的成功”。這些重要信息的意義內涵豐富,中美關系未來一段時間確定性向好發展的勢頭不言自明。相信這些重要信息臺灣社會能讀懂,賴清德之流也一定看得懂,會更加坐立不寧、寢食難安。
![]()
特朗普稱此次會晤是“一次巨大成功”(資料圖)
2025年10月30日,中美兩國元首在釜山會晤,若干年后再回望這一天,歷史意義會更加彰顯。歷史之路指向民族復興,時代之光照見祖國強盛。臺灣必歸,統一必至。相信臺灣同胞都能把握這次重要會晤釋放的信號,看清祖國統一大勢,并在此基礎上,以中華兒女新的精氣神共同奔赴祖國統一的光明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