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風漸起
寒意悄然浸潤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在這樣的日子里
總有一碗熱湯面
能讓人想起家的溫度
![]()
南京東路街道“蘇河之眸”社區長者食堂敏銳地捕捉到居民的這一需求,適時推出“姆媽面檔”。一碗熱氣騰騰的現煮面條,搭配十多種現做澆頭,試運營期間就成為附近居民和白領的熱門選擇。
![]()
![]()
“這么冷的天,能吃上一碗有著姆媽味道的熱湯面,真是暖胃又暖心。”“蔥烤大排是老上海的做法!一口下去,微微甜香,肉汁飽滿,一口下去,仿佛回到了弄堂深處的舊時光。”“紅燒素雞厚實多汁,性價比很高。”“雪菜筍絲清爽開胃,一嘗就是現炒的。”“雙菇面筋正是我從小喜歡的上海味道!”每一口,都是記憶的回響,每一碗,都是人間的煙火。前來用餐的居民們對“姆媽面檔”贊不絕口。
通過和申養餐飲食堂負責人交流,記者了解到,這碗看似尋常卻不簡單的面,背后藏著一份不為人知的用心。所有食材每天由集團崇明農副產品自營基地新鮮直達,面檔提供的十多種澆頭全部當天由廚師現炒現做,絕不使用預制菜。
![]()
![]()
南京東路街道社區長者食堂作為惠民項目,始終致力于零距離服務社區居民的需求。面檔籌備階段,街道與食堂運營方進行了精心準備,不僅在保留傳統紅湯底的基礎上,對所有澆頭進行了減糖、減鹽、減油的健康改良,還采用“清湯面+澆頭自選”的自助模式,滿足不同居民的個性化口味需求。試運營期間,食堂及廚房負責人還通過面對面收集用餐居民的評價反饋,不斷優化口味,同時根據客流量調整取餐動線,確保用餐秩序井然。
![]()
![]()
![]()
重陽節那天,“姆媽面檔”正式迎客,每周一至周五午餐時間供應。灶臺前,58歲的王紅霞師傅手法嫻熟,眼神溫柔。三十多年的廚藝生涯,曾為“喬家柵”掌勺的她,如今選擇在社區食堂,重新點亮那盞屬于家的燈。今年58歲的她有著三十多年的從業經驗,曾是老字號“喬家柵”的面點師傅,并在2007年就獲得了中式烹飪中級證書。“在上海生活了三十多年,家里人就認我做的這個味道。”王紅霞笑著說,“有機會把這份家常味道做給更多居民品嘗,感覺特別開心。”
食堂負責人和王紅霞還告訴記者,試運營期間居民們的肯定讓食堂信心倍增,更加堅定了做好這碗面的決心:“我們會繼續聽取大家的意見,讓這碗飽含著用心與溫情的‘姆媽面'越做越好,成為南東居民舌尖上的溫暖記憶。”
記者 / 宋梅
編輯 / 樊陸佳
圖片 / 宋梅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