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ChatGPT的對話窗口成為全球數十億人嘗鮮的“玩具”,當英偉達的股價在一年間翻漲數倍,當全球風投機構將近半數資金砸向人工智能賽道時,一個老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這一次,是技術革命的黎明,還是又一場注定破裂的泡沫?華爾街的派對依舊人聲鼎沸,香檳塔尚未傾倒,但細心者已發現,酒杯上的價格標簽正變得越來越刺眼。基金經理們在“錯失回報”與“規避風險”間反復拉扯,科技大佬們的表態曖昧又微妙,而高盛等機構的數據分析,則試圖在狂熱與理性之間找到平衡。這場關于AI泡沫的爭論,不僅關乎投資者的錢包,更關乎全球科技產業的未來走向。
泡沫的“羅生門”:大佬們的分歧與坦誠
在投資圈流傳著一個半開玩笑的定義:“泡沫就是那些能帶來極高回報,卻偏偏你沒持有的資產。”這個略帶黑色幽默的說法,道出了基金經理們的普遍焦慮——當客戶指著飆升的AI概念股質問“為什么我們沒上車”時,“這是泡沫”成了最無力卻又最安全的托詞。但如今,這場爭論的主角不再只是外圍的觀察者,連身處AI熱潮核心的玩家們,也開始主動提及“泡沫”二字。
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索斯將其定義為“良性泡沫”,這個說法像一顆定心丸,既承認了市場的過熱,又暗示其背后有真實需求支撐;支持Anthropic的風投巨頭General Catalyst首席執行官赫曼特·塔內賈則更為直接:“當然存在泡沫。”沒有修飾,沒有轉彎,直白得讓市場心頭一緊;而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爾特曼的回答則充滿安撫性:“我確實認為一些投資者很可能會賠很多錢。”這句話看似溫和,卻暗藏警示——泡沫或許不會整體破裂,但必然有一批盲目跟風者會成為代價。
大佬們的分歧并非偶然。AI產業正處于“理想與現實”的交叉點:一方面,生成式AI、大模型等技術突破確實展現出顛覆性潛力,企業級應用場景不斷落地;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估值狂歡已經遠超部分公司的實際業績,大量資金涌入尚未盈利的初創企業,仿佛只要貼上“AI”標簽,就能獲得數倍估值溢價。這種“技術前景”與“市場估值”的錯配,正是泡沫爭論的核心。
高盛的冷靜視角:數據里的泡沫信號與例外
在各方喧囂之際,高盛的觀點總能引起市場格外關注。該行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師彼得·奧本海默近日反復強調一個結論:“迄今為止……還不是泡沫。”這份幾周前發布的報告,之所以被高盛反復通過幻燈片、播客、博客等形式傳播,正是因為其試圖用數據打破市場的恐慌與狂熱。
最具說服力的是一組估值對比數據。奧本海默將當前市場焦點——被稱為“七巨頭”的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Meta、英偉達、特斯拉)與歷史上三次著名泡沫中的核心公司進行對標:2000年的科技泡沫、1989年的日本泡沫、1973年的“漂亮50”泡沫。以“24個月遠期市盈率”這一關鍵指標來看,“七巨頭”的估值水平遠低于前三次泡沫峰值時期。這意味著,從盈利預期的角度看,這些公司的股價尚未達到“離譜”的程度。
![]()
不過,數據中也藏著“例外”——特斯拉。作為“七巨頭”中最具“網紅屬性”的公司,其估值水平已經接近泡沫時期的閾值,成為市場爭議的焦點。此外,若從市凈率(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來看,當前科技、媒體與電信板塊的整體估值已超過2000年科技泡沫的峰值,但高盛同時指出,這一板塊當前的股本回報率也遠高于當年,意味著更高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估值,使簡單的歷史對比失去意義。
奧本海默進一步分析稱,當前科技巨頭們展現出的高股本回報率、高凈利潤率,以及持續的巨額資本開支,都為“這一次確實不同”提供了支撐。畢竟,與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許多公司“只有概念沒有盈利”不同,如今的“七巨頭”大多擁有穩定的現金流和成熟的商業模式,AI投入更像是“錦上添花”而非“空中樓閣”。
理性的選擇:在狂歡中留一扇“應急門”
盡管高盛認為當前并非泡沫,但報告中仍透露出謹慎的信號:“將資金從對美國科技巨頭的配置中分散出去也無妨——以防萬一。”這種“既樂觀又警惕”的態度,或許是當前市場最理性的選擇。
為什么要警惕?因為“昂貴”本身就是一種風險。當市場對AI的預期被推到極致,任何一點負面消息——比如技術進展不及預期、監管政策收緊、企業AI投入回報率下降——都可能引發估值回調。歷史上的每一次泡沫,并非都是因為資產本身毫無價值,而是因為估值脫離了價值的基本面,最終在情緒逆轉時崩塌。當前AI領域的初創企業融資熱、二級市場價股比高企,都在積累這種“情緒風險”。
但為什么不必恐慌?因為AI技術的浪潮是真實的。與過去的概念炒作不同,AI已經開始深刻改變各行各業:從醫療領域的疾病診斷,到金融領域的風險控制,再到制造業的智能制造,實際應用場景正在不斷落地。這種技術驅動的產業變革,必然會誕生真正的贏家,就像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后,亞馬遜、谷歌等公司依然成長為巨頭一樣。
對于投資者而言,關鍵在于區分“真AI”與“偽AI”——那些真正擁有核心技術、具備商業化能力的公司,即使短期估值波動,長期仍有成長空間;而那些只是蹭熱點、貼標簽的公司,終將在泡沫退去后現出原形。對于普通大眾而言,不必被市場的狂熱裹挾,更不必盲目跟風投資。技術革命的紅利往往需要時間沉淀,與其在泡沫中追逐短期收益,不如保持理性,關注那些真正能改變生活的技術應用。
![]()
華爾街的派對還在繼續,音樂尚未停止,但“有點兒昂貴”的信號已經亮起。或許正如奧本海默所言,現在還不是泡沫,但五年后的我們回望此刻,會清晰地看到今天的每一個選擇,都在為未來的結局埋下伏筆。在這場AI的狂歡中,保持一份清醒,留一扇“應急門”,或許才是最聰明的姿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