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航天員的個人奮斗史之前,咱們先得給神舟二十一號這趟任務,好好摸摸底,看看它的分量有多足。
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出差,用官方的話說,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后的第八次載人飛行任務。
![]()
簡單來說,就是咱們中國的空間站,已經從“建好”進入了“用好”階段,而這次任務,就是要在“用好”上,再添一把火,開展大量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這支即將奔赴“天宮”的隊伍,簡直就是一支學霸天團的配置。
![]()
張陸
領頭的是70后的張陸,他是指令長,說白了,就是整個任務的總指揮,遇到任何突發狀況,都得他拍板。而且他不是新手上路,之前有過一次太空駐留經驗,是個妥妥的太空老兵。
![]()
他是1976年生人,湖南漢壽小伙,頭頂一級航天員的光環。對于中國航天稍有了解的朋友,對他絕不會陌生。
2022年11月,他曾作為神舟十五號乘組的一員,在太空駐留近10個月,載譽歸來后,被授予“英雄航天員”的榮譽稱號,還拿到了沉甸甸的“三級航天功勛獎章”。
![]()
這回,他又一次入選乘組,還擔當了指令長的重任,這可不是隨便誰都能行的。
細究起來,他碩士學歷的扎實底蘊,加上多年來積累的專業經驗,絕對是他兩次飛天,并能獨當一面的核心底氣。
![]()
張陸的“飛天夢”,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那年他才19歲,意氣風發地考入空軍院校。
在空軍部隊的那些年,他憑著一股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鉆勁兒,一步步成為了響當當的王牌飛行員。甚至還被評為最高等級的空軍一級飛行員。
![]()
這“一級飛行員”可不是鬧著玩的,評選標準嚴苛到極致,不光要求飛行技術出神入化,更要具備卓越的素養和臨危不亂的應急處置能力。
而這些能力的培養,無一不需要系統的理論學習和長期的實踐積累。
![]()
到了2010年5月,張陸通過層層選拔,順利入選我國第二批航天員,自此,他從藍天的雄鷹,正式踏上了通往浩瀚太空的征途。
可能有人會好奇,從飛行員轉成航天員,是不是就近水樓臺先得月,更容易一些?實際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兒。
![]()
航天員的訓練強度和知識廣度,那可是比飛行員高出了好幾個數量級。
但他從沒叫苦叫累,因為他心里清楚,作為一名航天員,每一次艱苦的訓練,都是在為未來太空任務的安全,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
武飛
隊伍里還有一位90后的小伙子,叫武飛,他可不簡單,是航天飛行工程師,你可以把他想象成空間站的“大管家”,
空間站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設備,平臺照料、維護維修、升級換代,都得靠他。
![]()
這位一個剛滿32歲的年輕小伙子,他是我們國家目前最年輕的航天員。來自內蒙古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擁有碩士學位。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這位即將肩負重任,在太空守護空間站的工程師,他的童年,竟然是在廣袤無垠、遍地牛羊的大草原上度過的。
![]()
而他從草原走向太空的這段逆襲之路,完美詮釋了那句話,讀書真的能改變命運!
武飛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牧民,他的父親曾經當過民辦教師,深知讀書的重要性。
![]()
為了讓他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從小學開始,父母就一路把他送到鄉里、縣城、市區去讀書。
為了供他讀書,父親一個人承擔了家里所有的農活,而母親則專心致志地陪著他。
![]()
在草原的夜晚,父親常常會在昏黃的煤油燈下,教他數學。
高中時期,一本《世界軍事》雜志,徹底點燃了武飛對武器裝備的濃厚興趣。
![]()
這份堅定的信念,讓他在高考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飛行器設計專業。
畢業后,武飛如愿以償地進入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為一名工程師。
![]()
那時,正是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他積極參與了載人航天、月球與深空探測等多個航天器的研發驗證工作。
那段時間,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泡在了實驗室和車間里,從圖紙設計到部件測試,每一個環節都力求精益求精,不允許絲毫的差錯。
![]()
2019年,當他看到航天飛行工程師的選拔通知時,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立刻就報了名。
從“守護空間站的工程師”到“入駐空間站的航天員”,這對他來說,是之前連想都不敢想的機會!
![]()
然而,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航天員的選拔,那可是要經過生理、心理、知識等幾十項極其嚴苛的考核。
武飛憑借著扎實的工程知識和良好的身體素質,一路過關斬將,順利入選。
![]()
可真正開始訓練后,他才發現難度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以前是學深,現在還要學廣,他每天只睡5個小時,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簡直就是拼命三郎。
![]()
張洪章
最后這位80后的張洪章,更是厲害了,他是載荷專家,
就是專門負責在太空做實驗的科學家,那些高精尖的空間科學實驗,操作、觀測、數據處理,都是他的拿手好戲,科研成果能不能出來,就看他的了。
![]()
在這次神舟二十一號的乘組中,他絕對是學霸中的學霸,他是山東鄒平臨池鎮望京村人,擁有含金量十足的博士學位,同時還是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員。
![]()
從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娃,一步步成長為空間站的載荷專家,
他的故事,再一次有力地證明了,讀書,真的能讓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去觸碰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
![]()
張洪章的父母是勤勞樸實的農民,平時還經營著一些小生意,待人親切和善。
在姐姐張洪恩的記憶里,弟弟從小就學習自覺,根本不用父母操心。
![]()
初中時,他每天騎著自行車往返于家和鎮上的學校,無論刮風下雨,從不間斷。
高中考入了鄒平一中,剛開始成績不如城里的同學,但他并沒有氣餒,而是為自己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每天早起晚睡,沒過多久,成績就突飛猛進,很快就名列前茅了。
![]()
2004年高考,他只對父母說了一句“我自己去就行”,便獨自一人走進考場,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山東大學,從此開啟了他的科研之路。
大學畢業后,張洪章沒有選擇就業,而是繼續深造,攻讀研究生和博士學位,最終成為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員。
![]()
他的研究領域非常前沿,主攻新能源、新材料,尤其在電化學儲能技術研究方面,更是有著深厚的造詣。
在地面科研時期,他就已經取得了多項重要的科研成果,是行業內小有名氣的青年專家。
![]()
2018年,當國家首次面向科研人員選拔載荷專家時,他第一個就報了名。
從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員,到一名肩負重任的航天員,張洪章經歷了長達五年的艱苦卓絕的訓練。
![]()
張洪章的姐夫崔兆坤提到,張洪章做事非常條理,而且抗壓能力超強,幾乎看不到他臉上有什么不高興的表情。
![]()
這種沉穩和韌性,正是他多年來在科研和學習過程中,一點一滴培養出來的寶貴品質。
這次飛天,老家的鄉親們都為他感到無比自豪,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說:“洪章是我們村的驕傲,這就是讀書的用處,真是長臉!”
![]()
結語
讀書或許不能立馬讓你飛黃騰達,但它卻能給你帶來更多的機會,更足的底氣,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
信息來源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