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2025年稱為‘國產流感藥元年’不為過。”
湖南省藥品流通行業協會原秘書長黃修祥對中國新聞周刊這樣表示。
其依據是今年以來,國產流感藥正密集獲批上市,其中既有創新藥又有仿制藥。
而它們想要對標的,或許都是羅氏的“流感神藥”瑪巴洛沙韋片(速福達),這一點僅從產品名字上就能看出來——瑪舒拉沙韋片、瑪硒洛沙韋片、昂拉地韋片……
2024年流感季,靠著“全病程只需服用一次”的優勢,瑪巴洛沙韋成為新一代“流感神藥”,并引發購藥熱潮,部分藥店甚至斷貨,以至于價格一度飆升至599元一盒。
眼下,隨著流感季即將到來,一場流感藥的大混戰在所難免。
![]()
2025年1月,成都,藥店銷售的瑪巴洛沙韋。 圖/視覺中國
大戰一觸即發?
今年以來,國產流感創新藥密集獲批上市:
3月,青峰醫藥集團下屬子公司科睿藥業研發的瑪舒拉沙韋片(伊速達)獲批上市;
5月,眾生藥業子公司睿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昂拉地韋片(安睿威)獲批上市;
7月,濟川藥業與征祥醫藥合作開發的瑪硒洛沙韋片(濟可舒)獲批上市。
此外,健康元的瑪帕西沙韋、先聲藥業的瑪氘諾沙韋亦提交了NDA申請,有望在今年獲批上市。
除了創新藥,還有仿制藥。
今年年初,國家藥監局官網顯示,鄭州泰豐制藥申報的4類仿制藥瑪巴洛沙韋片獲批生產并視同過評,為國產第二家獲批企業。第一家為2022年獲批首仿的石藥歐意,但后者不久便陷入了與原研藥企羅氏制藥的專利糾紛之中,相關藥物至今未上市銷售。
僅從名字就能看出來,上述藥品大部分都很相似,機制也接近,或多或少都想要對標羅氏的“流感神藥”瑪巴洛沙韋片(速福達)。
與第一代流感神藥,同樣出自羅氏的奧司他韋(達菲)相比,速福達最大不同之處在于,這是一款治療流感的全球首個全程單次口服藥物,也就是說,全療程僅需一次口服,這與奧司他韋需要連續多日服藥形成了鮮明對比。
2021年在中國獲批上市的瑪巴洛沙韋片,僅8個月就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隨后價格降至230元左右,推動了銷量爆發。2022年尚未破億,2023年就超過了5億元,同比漲約758%。
中康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9月,奧司他韋國內銷售量達到2400萬盒,同比下降34.8%;速福達銷售量為20萬盒,同比增長120.2%。雖然速福達總規模仍遠不及奧司他韋,但“此消彼長”的趨勢十分明顯。
河南動銷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鄭佩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瑪巴洛沙韋片自推出后,“一藥難求”的現象幾乎年年都會發生。“每到流感季,很多親戚同學都會讓我想辦法去醫院或者公司開一些出來,但就連我這個業內人士也開不出來。”
“內卷”免不了?
鄭佩指出,國內藥企大量涌入流感藥賽道,根源在于這個市場確定性更大,站在企業的角度,研發相對“安全”一些。
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統計,2023年我國抗流感藥物市場規模超百億元,預計2027年將進一步增長至223.9億元。同時由于我國存在疫苗接種率低等問題,兒童和老年人發病率均呈現較高水平,意味著這幾乎是一個需求穩定、無須教育市場的“黃金賽道”。
另一方面,由于流感病毒結構及感染機制相對明晰,RNA聚合酶抑制劑是現在小分子抗流感病毒藥物研發的主流靶點,對于資金和研發能力都相對欠缺的傳統藥企來說無疑是更穩妥的選擇。
以濟川藥業和眾生藥業為例,兩家企業原本的支柱業務都是中成藥。前者的代表產品有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等,后者有眾生丸、腦栓通膠囊等。財報顯示,兩家企業的研發投入水平都不高,今年上半年,濟川藥業研發費用約1.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約8.79%;眾生藥業研發投入約8752萬元,同比驟降超37%。
黃修祥進一步指出,在資金量、企業文化、研發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下,像流感這般確定性高、潛在回報大的賽道,相比腫瘤這種資金密集、競爭激烈、技術前沿的賽道,或罕見病這類潛在回報極為有限的賽道,對于這些企業顯然都更具吸引力一些。
提到流感藥當下的競爭局面,黃修祥有些擔憂。“國產流感創新藥元年”雖意味著它們收獲了一波階段性創新成果,但也都同時擠進了一個極為“內卷”的領域。
第一代流感神藥奧司他韋(達菲)或許能提供一些參考。
作為國內知名度最高、“霸榜”時間最長的流感藥,達菲于1997年獲批,1999年在美國首次注冊使用,是迄今為止使用最廣泛的治療及預防流感的抗病毒藥物。
2002年,達菲在中國獲批上市,并享有長達14年的專利保護期。2016年,隨著達菲專利到期,國內的奧司他韋仿制藥如雨后春筍般涌出。中國新聞周刊檢索國家藥監局官網發現,截至發稿,包含“奧司他韋”關鍵字的境內生產藥品共123條結果,生產單位中不乏一品紅、華潤三九、吉林敖東等知名企業。
![]()
圖/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
鄭佩指出,大量磷酸奧司他韋仿制藥的出現,讓“達菲”一度受到巨大沖擊,后來的集采更是直接顛覆了整個行業的格局。
2022年,磷酸奧司他韋膠囊被納入第七批國家藥品集采,最低中選價格降至每片不到1元,降幅超過90%,令整個奧司他韋制劑的市場吸引力受到沖擊。
以東陽光藥為例,其推出的“可威”在一眾奧司他韋仿制藥中最為突出。2019年,可威銷售額達到59.3億元,約占當年東陽光藥總營業額的95.4%。
然而2022年的集采和市場需求變化對東陽光藥影響頗大。東陽光藥招股書顯示,其當年利潤虧損近15億元,此后兩年業績也隨著宏觀需求劇烈上下波動。前不久的國家第十一批集采中,東陽光藥的磷酸奧司他韋顆粒又黯然落選。
“向上看,有羅氏;兩邊看,彼此都是競爭者;往回看,有更便宜的磷酸奧司他韋替代品。”黃修祥進一步指出,“這些國產流感創新藥后續能否成功,仍難下定論。”
能成功嗎?
一款新藥能否在市場上放量成功,受到準入、定價、渠道、營銷、學術推廣等多重因素影響。
單就價格而言,新出的這幾款國產流感藥都缺乏優勢。中國新聞周刊查詢發現,伊速達、安睿威、濟可舒在京東健康上的定價均為320元一盒,而羅氏的速福達僅需230元左右一盒。
此外,在適應證和患者覆蓋面上國產藥亦有所欠缺。目前來看,除青峰醫藥的伊速達獲批了12歲及以上青少年的適應證,其余兩款新藥目前都只適用于成人。
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統計,每年全球兒童流感發病率為20%—30%,比成年人發病率(約10%)更高。為此羅氏早在2023年就將瑪巴洛沙韋的適應證擴展至5—12歲的流感患兒,當年底還獲批了專門為兒童開發的干混懸劑劑型。
價格、患者覆蓋面、品牌認知度都不占優勢的情況下,這幾款國產新藥究竟該如何“突圍”?
鄭佩認為,第一步應該是積極參加醫保談判,進入醫保后大幅降價才有望提振銷量,復制當年羅氏的成績。目前伊速達和安睿威都已通過醫保談判形式審查,濟可舒由于獲批時間較晚,只能等到明年。
然后是在渠道方面發力。“青峰、濟川有院內直營團隊,且戰斗力強悍,能在等級醫院快速鋪貨和推廣,眾生可以通過招商來快速滲透院內市場。另外隨著國家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三家企業還可以從社區衛生院、鄉鎮醫院等基層醫療機構打開市場,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鄭佩說。
黃修祥進一步指出,決定藥品銷售情況的除了定價、渠道和營銷,還有生產。眾生藥業和青峰醫藥都具有原料制劑一體化優勢,有助于進行成本控制,這也是當年東陽光藥的“可威”之所以能從眾多磷酸奧司他韋仿制藥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
但無論怎么努力,面臨如此激烈的競爭,誰都不能保證一定會成功。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所有正在經歷創新轉型過程的傳統藥企都要面對的課題。
黃修祥總結,傳統藥企想要發力創新,必須“守正出奇”,即利用仿制藥或中成藥業務提供的現金流來反哺支持創新藥的研發,但賽道選擇上應更加謹慎——創新藥屬于資本密集型賽道,直接下重注攻克人跡罕至的“無人區”風險過高;可若都聚焦在同質化賽道,陷入低效“內卷”,不僅無法收回投入,還會造成大量的行業資源浪費。
因此他建議,中等規模的傳統藥企在研發方面更適合“穩中求進”的策略,即將80%精力聚焦在回報周期短、確定性高的賽道,另外留出20%預算用于探索“無人區”,尋求進一步發展。
參考資料:
1.奧司他韋:從治療流感的“高價神藥”到集采惠民的探索之路. 北京大學田磊、盧嘉穎. 2025年2月5日
2.流感藥物市場闖入攪局者:瑪舒拉沙韋上市,青峰醫藥急于切入新賽道. 21世紀經濟報道. 2025年4月2日
3.眾生藥業危與機:去年凈利斷崖式下滑,老字號藥企如何轉型突圍?.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2025年4月29日
記者:石若蕭
編輯:余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