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美國農業媒體披露,中國中糧集團采購了三批新季美國大豆,這是今年美國收獲季以來中國企業首次下單。此消息一出,美國國內一陣歡騰,有人甚至認為中美貿易關系終于迎來轉機。美方官員更是連夜放話,稱中國這次采購是“邁向全面合作的一大步”。
![]()
然而,特朗普剛想捧杯慶功,國會參議院卻不干了。當天傍晚,《2025財政年度持續撥款與延長期限法案》在參議院被45名議員投下反對票,當場流產,聯邦政府再次陷入停擺危機。
![]()
美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
要知道,這次中國購買美國大豆并非臨時起意,更不是出于什么慈善。它的出現正值中美新一輪貿易談判剛剛結束,中國出手下單,無異于一次外交信號彈。外界普遍認為,中方是給美方釋放一定的善意,也是看美國能作何退讓。
細看中美大豆貿易的過往脈絡,可見這次訂單背后頗有玄機。2018年特朗普挑起關稅戰后,中國曾全面叫停美國大豆進口。
當時,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份額一度超過28%。而被中國停止購買美豆時,美國農場主直接破防,倉庫大豆堆積如山,出口急劇萎縮,一年之內出口份額跌至11%。
![]()
美國大豆堆積如山
為了應對斷供,中國迅速重構大豆供應鏈,巴西一躍成為最大供應商。然而,靠巴西單邊供貨也帶來了新問題,漲價。今年初以來,巴西對華出口價格暴漲近80%。在大宗商品市場,這種漲幅幾乎等于敲詐。
![]()
![]()
巴西糧食港口
中國這次選擇在談判結束第一時間恢復美豆進口,看似是對美釋放善意,實際上也是在給巴西一記警告,你并不是唯一的選項,趁火打劫沒出路。中方用實際行動告訴全球市場,價格要服從規則,合作也要講平等。
不僅如此,財政部長貝森特還透露,中國不僅下了當前三批訂單,還承諾未來三年每年采購2500萬噸美豆,這意味著至少7500萬噸訂單被寫入了談判中。這一數字對美國農業來說無疑是一針強心劑,可即便如此,美國的農場主們也并不完全樂觀。
![]()
美財長貝森特
不少農場主對媒體表示,即使中國買了大豆,他們依然處在虧損邊緣。首先,今年農資價格上漲,利潤幾乎不夠運輸成本來得多;其次,訂單雖多,但集中在短時間內交付,物流能力達不到交付水準;再者,南美產能逐年擴大,美豆的競爭優勢正在流失。
也就是說,這場交易更像是一場戰略意義的互補。中國借美豆之手,一邊應對價格瘋漲的巴西大豆價格,一邊對美緩和態勢。而這一切的前提是,美國能維持當前姿態,不出爾反爾。
因此中國采購大豆設置了明顯的時間差——貨物12月裝船,明年1月交付。這段時間并不短,足夠美方露出底牌。如果美方在此期間再次翻臉,中國有充分理由取消裝運,這叫“給你臺階也留后手”。
但就在美國農業圈開始幻想“大豆奇跡”的時候,參議院突然否決了特朗普的預算案。這項法案原本連帶撥款與延期機制本應成為維持聯邦政府運轉的過渡條款,結果被突然否決,讓人反應不過來。
![]()
美國參議院大樓
國會預算辦公室事后發出預警:如果政府持續停擺,美國經濟短期損失或高達140億美元。這是個不好的預兆,預示著中美貿易的前景堪憂。
![]()
美政府停擺以致30天
民主黨這時候動手,背后有較為深層次的意義,特朗普上任后,極力的邊緣民主黨派系,不僅廢除了拜登的多項政策,還在一些關鍵議題例如貿易,移民,預算等方面繞過國會直接執行相關政策,所以民主黨對此在補款案上做文章,也是一種政治報復。
![]()
美國總統特朗普
特朗普原本希望通過對華談判成果提升執政形象,拉動農業州支持率,現在看來,這場算盤打得并不順利。中方給了“買豆”這個面子,但美國國內政治依舊紛擾不斷。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中國恢復了美豆采購,但在核心戰略資源上卻毫無讓步。特別是在軍用稀土領域,中國依然保持出口控制狀態。換句話說,核心牌沒動,外圍盤適當的調整了一下。
![]()
中國稀土礦場
中國這一手,既保住了主動權,也留了回旋余地。可惜,特朗普還沒想清楚,就被45票擋在了下一回合的門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