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會談結束后的第二天,外媒記者就開始追著問,稱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表示,盡管前一天中美達成了“貿易休戰”的默契,但是美方對中方展開的調查還是不能停。
![]()
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
他這里所說的調查,指的是特朗普第一任期內中美達成的貿易協定,美方要調查中方“是否遵循了這一協定”。
這種“前腳握手言和,后腳揮舞調查大棒”的操作,讓剛出現緩和跡象的中美經貿關系,又蒙上了一絲不確定性。
面對美方的反復無常,中方其實早有預料,并且提前留了一手。
在宣布調整出口管制措施的同時,中國商務部也強調“將研究細化具體方案”。并且針對港口費的措施,也將在美方暫停對華措施之后,中方再相應予以暫停。
說白了,本輪“關稅戰”是美國先挑起的,那么想要“休戰”,也得美方先做出讓步,并且拿出實際行動來才行。
![]()
美國財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
而且關于稀土出口管制的細化方案,中方也將一步步調整,如果美方未來繼續“開倒車”,那么我們也完全有準備,隨時可以對其實施更加精準的反制。
所以說,無論美方再怎么“嘴硬”,終究還是不得不糾正錯誤,回到談判桌上跟中方解決問題。
而換個角度,從美方的視角來看,明知道此舉不可行,卻偏偏還要在“休戰” 背景下堅持調查,背后其實是美方“政治與談判”的雙重算計:
一方面,特朗普政府開啟第二任期后,延續了一貫的“美國優先”政策,將貿易審查視為 “捍衛經濟安全” 的手段、把“加征關稅”作為吸引制造業回流的籌碼。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貿易審查難以落地、關稅施壓反噬自身。
![]()
美國參議院通過決議,要求終止特朗關稅政策
就在當地時間10月3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決議,要求終止特朗普在全球范圍內的關稅政策。
參與投票的美國民主黨參議員羅恩·懷登,就直接表示:“物價飛漲,讓美國家庭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特朗普的那套“關稅組合拳”,不僅沒能收獲預期效果,反而加劇了美國民眾的生存壓力,漸漸難以為繼了。
所以這個時候,只能通過其他手段,例如繼續推動對華調查,來轉移民眾視線,塑造自身強硬形象。
![]()
美國總統特朗普
另一方面,從談判策略看,調查是美方維持博弈優勢的重要工具。
就在格里爾表態前一天,中方剛宣布將暫停10月9日出臺的出口管制措施一年,這被外界解讀為推動 “中美稀土休戰” 的重要一步。
而稀土作為芯片、軍工裝備的核心原材料,中國在稀土加工環節的份額占到了全球90%,一旦加強管制,將直接影響美國高科技產業的“命脈”。
美方顯然想通過調查,來保持對華施壓的主動權,這種 “你退我進” 的套路,早在拜登政府時期就已經上演過了。
面對美方的 “兩面手法”,中方的應對,展現出了清醒的戰略定力。
![]()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
我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回應中直指核心,強調應落實中美雙方達成的共識——“壓縮問題清單、拉長合作清單”,既點明了中方的合作誠意,也劃清了拒絕單邊施壓的底線。
商務部的行動則更具策略性:將暫停10月9日的稀土管制措施釋放善意,但保留今年4月出臺的管制框架,形成 “有限放松+ 保留籌碼” 的平衡態勢。
這種回應既避免了局勢升級,又為后續談判預留了空間。
而美方一邊談合作、一邊加限制的做法,正在不斷消耗其經貿信譽。
中國則不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擴大朋友圈,讓美國單邊施壓的效果越來越弱。
![]()
中國穩步擴大對外貿易水平
總的來說,這場“休戰下的暗戰”,最終會走向何方?取決于雙方能否找到利益平衡點。
中方已用擴大農產品進口展現了合作誠意,美方若繼續沉迷于 “極限施壓” 的舊思維,只會得不償失。
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用對話代替對抗,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實現互利共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