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放話還要和俄羅斯打兩三年,歐洲出錢、美國出力,但中國這邊他說服不了,只能讓美國出面施壓。
![]()
10月28日,澤連斯基對著歐洲媒體說,烏克蘭準備再跟俄羅斯打兩三年,但前提是要獲得歐洲的財政支持。
他特意提到了歐盟的一個計劃,即“動用凍結俄資產援烏”。
言外之意就是在催歐洲盡快落實這個計劃,把錢送到烏克蘭手中。
也是在這天,澤連斯基會見了荷蘭外交大臣范韋爾,說了這么一番話。
他說,烏克蘭非常希望中國能幫助結束沖突,但烏方對中國確實“沒轍”,只能由美國政府出手施壓。
![]()
諷刺的是,在這前一天,他才剛剛跟盟友說要在7到10天內定出停火計劃,結果轉頭就向美國要能覆蓋莫斯科的“戰斧”導彈,并且對中國提無理要求。
澤連斯基這種一邊喊著停火,一邊規劃繼續打兩三年的操作,到底圖什么?又能否實現呢?
咱們先看他對美歐的“訴求”,細節里藏著不少漏洞。
他反復跟歐洲強調要獲得財政支持,背后是烏克蘭快撐不住的經濟爛攤子。
到目前為止,烏克蘭的公共債務已經高達1800億美元,每天還有上億的新增負債。
為了填上這個坑,他盯上了歐盟。
可實際情況是,被歐盟凍結的2100億歐元俄資產,要到2026年才有可能啟用。
![]()
德國等國承諾的援助,目前到賬的也就30億歐元,連烏克蘭一個月的軍費都不夠。
更別說歐盟成員國匈牙利一直反對挪用俄資產援烏,歐洲內部因此吵得不可開交,這個援助承諾就是一張沒兌現期的“空頭支票”。
澤連斯基對美國的訴求更現實,索要“戰斧導彈”。
可美國國防部直接潑了冷水,指出這類武器“可能引發沖突升級”,暫不納入援助清單。
有關對中國施壓的請求,特朗普政府也拒絕了,稱“暫不考慮為烏施壓中國”,這顯然不想為了烏克蘭的訴求,在中美關系上多花戰略成本。
也正是因為美歐這種“口惠而實不至”的態度,澤連斯基將目光轉向了中國,可他對中國的態度,透著一股不講理的算計。
![]()
澤連斯基一邊說“非常希望中國幫助結束戰爭”,一邊卻反復炒“中方向俄羅斯提供武器生產機械”的冷飯。
哪怕中方多次駁斥,連美軍負責人都公開承認“中國沒向俄提供軍事援助”,他也沒停過這種無證據的指控。
更過分的是,他想要的根本不是“幫忙”,而是讓中國放棄與俄羅斯的正常合作。
一會兒暗示中國得學印度減少俄石油進口,一會兒又翻舊賬,責怪中國在2022年沖突爆發之前,沒能成功攔住俄羅斯。
此前澤連斯基拒絕讓中國當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國,就是用的這個理由。
但他好像完全忘了,烏克蘭之前把中資控股的馬達西奇公司國有化,欠中國的幾十億美元至今沒還。
![]()
現在既不解決這筆舊賬,又想讓中國犧牲自身利益去壓俄羅斯。
這種欠賬不還還提無理要求的邏輯,怎么可能行得通?
面對這種訴求,中國的態度一直很明確:中方在烏克蘭危機上“一貫光明磊落”,對話談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
王毅外長也早就明確說過,“中國不策劃戰爭”,既不會給基輔派兵,也不會給任何一方遞武器,反而一直在做實在事,推動開通人道主義走廊,給烏克蘭送冬季御寒物資。
澤連斯基想讓美國逼中國斷了和俄羅斯的正常經貿合作,說白了就是想攪亂國際經貿秩序,幫自己撐住長期戰爭。
這種要求,中方當然不會接受。
![]()
說到底,澤連斯基規劃的“打兩三年”,其實是建立在三個不切實際的假設上。
假設歐洲能一直給錢,假設美國能一直給武器,假設中國會妥協施壓。
可現實是,歐洲民生壓力已經快扛不住援助,德國民眾抗議“援烏導致能源價格上漲”的游行都已經持續了兩個月。
而美國的戰略重心已經變了,根本不在烏克蘭身上。
現在特朗普一心想在國際上刷存在感,用各種漂亮的“成績單”為國內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拉票。
中國更不會放棄中立立場,去替別人的戰爭“買單”。
澤連斯基的這些操作,更像在“拆東墻補西墻”,可是沒有哪個國家會心甘情愿為另一個國家的長期戰爭付出代價。
![]()
對于現在的烏克蘭政府而言,與其把精力花在“綁架”各方上,不如好好想想,民眾還能承受多久的戰爭?經濟還能撐多久?畢竟,只有坐下來談和平,才是真的為烏克蘭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