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終于等到了,43萬噸美國大豆將運往中國,美財長貝森特仍覺得不夠,公開希望中方能買更多。那么,中方此輪采購43萬噸美國大豆釋放了什么信號?中美大豆貿易恢復對美國影響多大?
10月30日,中美元首在韓國釜山舉行會晤,持續約1小時40分鐘。在會談中,兩國領導人都強調了“合作與穩定”的重要性,中方指出,經貿應繼續成為中美關系的壓艙石與推進器,而不是絆腳石。特朗普則表示,美中關系會更好,并在會后稱這次會面可以打“12分”。
![]()
在釜山會晤結束后,中國商務部立即發布了吉隆坡磋商成果,美方同意取消10%的所謂“芬太尼關稅”,暫停執行海事、物流、造船業的301調查措施一年,同時擱置出口管制規則的實施。中方則相應暫停反制措施一年。雙方還在芬太尼問題、農產品貿易、企業個案問題上達成共識。說白了,就是中美貿易戰將暫停一年。
盡管貿易戰只是按下了暫停鍵,但美國國內的反應卻很直接,資本市場普遍認為,“休戰”將為美國經濟帶來實際利好。有分析稱,這種緩和“讓投資者和企業都松了一口氣”。CNN認為,協議將減輕通脹壓力,尤其在食品領域,對美國消費者而言,是實打實的好消息。
同時,中美貿易戰暫停一年對美國農民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就在會談結束的當天,中國就做出了一個大動作.據彭博社報道,中國企業已訂購至少四船共計25萬噸美國大豆。而在會談之前,中國還下單了18萬噸美國大豆,兩次訂單加起來總計43萬噸。美國財長貝森特還表示,未來三年中國將每年采購至少2500萬噸美國大豆。
消息傳出后,大豆期貨價格在交易短時上漲,美國農業出口股普遍回升。美國農民協會稱,這一采購協議為農產品出口帶來了“久違的希望”。資本市場分析認為,中國的采購計劃將對美國農產品價格形成支撐,也可能間接帶動物流、港口和運輸產業的復蘇。對全球通脹來說,這種供應鏈恢復有助于平抑食品價格。
![]()
實際上,中國恢復進口美國大豆,受益的不只是美國農民和市場,還有美國總統特朗普。他在“空軍一號”上向記者表示,“中國買了我們的大豆,這是一件大事。”因為這對他而言,不僅是貿易問題,更是政治得分。美國中西部農業帶是他的票倉,今年由于失去中國市場,美國農民損失慘重。如今中國恢復采購大豆,等于給特朗普送上了中期選舉前的“經濟禮物”。
更重要的是,這筆交易的戰略意義遠不止于經濟層面。中美大豆貿易恢復,意味著雙方正在從“對抗”向“合作”轉變。貿易是雙向的,它不僅關乎價格和數量,也體現了政策意愿和信任程度。
對于中方來說,選擇恢復美國大豆進口,是出于現實考慮。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費國,年需求量超過1億噸,用于飼料、食品和能源轉化。盡管南美仍是主要來源,但地緣風險、運輸周期及氣候波動,都使供應存在不確定性。適度引入美方資源,有助于分散風險,穩定國內市場。
正如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所強調的,中美經貿磋商成果將“以實實在在的成果給兩國和世界經濟吃下一顆定心丸”。中國仍堅持多元化進口戰略,不會因單一貿易伙伴的變化而影響整體糧油安全布局。這種有節奏、有策略的采購行為,說明中方掌握著主動權,也在用實際行動穩定雙邊關系的基調。
![]()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中美經貿關系的緩和,也帶來了三個現實啟示。首先是中美雙方都認識到“脫鉤”不可行。其次是貿易應回歸市場邏輯,而非政治博弈。無論是大豆還是高科技產品,長期穩定的市場關系,必須建立在相互信任和規則之上。最后,對話仍是解決復雜矛盾的唯一有效方式,只有保持溝通擴大合作清單,才能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維持基本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