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紅軍城和季米特洛夫這一帶的戰場,對烏軍來說已經慘到不能再慘了。這兩支烏軍部隊早就被俄軍圍得嚴嚴實實,美國《紐約時報》都報道了,紅軍城大部分地方已經被俄軍占了,俄軍還在一個勁兒增兵,就是要把這座城徹底拿下來,遇到烏軍陣地就直接開火硬剛。
說實在的,俄軍這次打得多細致不用多說,只要完全控制紅軍城,烏克蘭東部這塊戰略要地就攥在他們手里了,到時候頓涅茨克州烏控區的最后一道硬防線就徹底垮了,俄羅斯離自己的長期目標也就更近了一步。
![]()
負責守這兩座“雙子城”的是烏克蘭第7集團軍,四個旅全被圈在了紅軍城和季米特洛夫礦區里,現在能戰斗的加起來還不到5000人。再看俄軍這邊,簡直是壓倒性優勢,集結了差不多29000人,還有100輛坦克、260輛左右的裝甲戰車和160門火炮,算下來兵力是烏軍的6倍多,這實力差距根本不是靠勇氣就能彌補的。烏軍也知道情況危急,武裝部隊總司令西爾斯基都親自跑到第7集團軍的作戰指揮部坐鎮,就想指揮部隊反擊,把被圍的守軍救出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紅軍城西北部和羅金西克南部之間還留著個缺口,從這兒能直通赫里希涅,包圍圈里的烏軍殘部只要能從這個缺口沖出去,就算突圍成功了,還能往西撤到赫里希涅重新組織防御。
10月30號俄軍的戰報說得很明白,現在離完全包圍這兩座城的烏軍據點,也就剩不到900米了。這事兒就奇了怪了,從紅軍城到羅金西克的公路明明很好控制,俄軍要是想“關門打狗”,分分鐘就能把缺口封死,可他們偏偏遲遲不動手。這問題在社交媒體上都吵翻了,有俄羅斯博主直接吐槽“俄軍打得也太謹慎了”,覺得沒必要這么磨磨蹭蹭。但俄羅斯專家說了,這里頭藏著個重要考慮——俄軍寧可放慢進攻節奏,也不想讓自己人傷亡太多。
其實這事兒想想也能明白,俄軍肯定是吸取了馬里烏波爾圍城戰的教訓。以前硬打硬拼雖然能拿下地盤,但自己這邊傷亡也不小,純屬得不償失。現在俄軍換了打法,不急于一時封死包圍圈,而是先把烏軍困住,慢慢削弱他們的防御,逼著烏軍主動撤出被半包圍的區域。這樣一來,俄軍就能以很小的代價拿下大片土地,節省下來的兵力還能調到其他戰線,好幾條線同時推進,效率比以前高多了。可能有人覺得烏軍能突圍是好事,避免了被全殲的命運,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這么回事。烏軍突破半包圍的時候,得頂著俄軍的炮火和無人機攻擊,傷亡一點都不少,更重要的是士氣被徹底打垮了——士兵們一路逃一路被打,那種絕望感比戰死還折磨人。而俄軍呢,就耐心等著他們撤離,既達到了占地盤的目的,又減少了自己的傷亡,這算盤打得可太精了。
別覺得俄軍這是膽小謹慎,這其實是最務實的打法。戰場上不是光靠猛沖猛打就能贏,能以最小代價拿到最大戰果才是真本事。烏軍現在看似有個突圍的缺口,可那根本就是俄軍故意留的“死亡通道”,想沖出去就得付出血的代價,就算僥幸逃到赫里希涅,殘部也沒多少戰斗力了,重新組織防御純屬空談。西爾斯基親自坐鎮指揮又怎么樣?兵力差距擺在這里,俄軍的戰術又這么靈活,想解救被圍部隊簡直難如登天。現在就差最后900米,俄軍想封圈隨時都能封,他們之所以按兵不動,就是算準了烏軍已經是甕中之鱉,與其硬拼造成雙方大量傷亡,不如用這種“圍而不殲”的方式逼烏軍就范。這種打法既保住了自己的有生力量,又能持續消耗烏軍,還能快速推進戰線,不得不說,俄軍這波操作確實夠高明。接下來就看烏軍怎么選了,是硬著頭皮從缺口突圍遭重創,還是留在包圍圈里坐以待斃,不管怎么選,恐怕都難逃慘敗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