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關重要的紅軍城,即將失守。
2025年11月初,“俄烏戰場”傳來重磅消息,經過艱苦戰斗,俄軍攻占了紅軍城。沒錯,就是那個戰略地位極為關鍵,一年前就被各路媒體廣泛討論的紅軍城。
現在,基本被俄軍拿下了。這一重要的戰場轉折點,將對戰局帶來深遠影響。
![]()
紅軍城為什么重要?
要知道,紅軍城是個雙子城,也就是包含兩部分,分別是西邊的紅軍城本體,和東邊的季米特洛夫,兩座城市,合稱“紅軍城”,人口約12萬,算上周邊村莊和小鎮,整個“紅軍城地區”,人口體量可以達到16萬左右。
這個人口規模,放在人口不多的烏東,已經能排在前十了。同時,從上圖可以看出,有5條公路和3條鐵路穿過紅軍城,交通便利,可以連接多個方向。
體量不小+交通通達性好,兩大優點,讓紅軍城被烏軍選為頓涅茨克前線,乃至整個頓巴斯地區的后勤中心,紅軍城市是該地區,最適合作為后勤中心的城市,沒有之一。
周邊其他城市,要么規模太小,儲備不了多少物資和彈藥,要么交通狀況不佳,都不適合作為后勤中心。
目前,俄軍攻占的,是紅軍城本體,季米特洛夫雖未被占,但處于合圍狀態,東面、西面、北面和南面,都被俄軍拿下了,只剩下西北部一條泥濘的小路。
想撤退,都沒那么好撤退了,奪回紅軍城又不可能,整體的陷落只是時間問題了。失去紅軍城,就得另選一個城市做后勤中心,這絕對令烏軍頭疼。
紅軍城往西上百公里,沒有一個城市,適合作為后勤中心,就像我們前面說的,要么城市規模太小,儲備不了多少物資和彈藥,要么交通狀況不佳。
唯一適合的城市巴甫洛格勒,距離紅軍城整整一百公里。無論烏軍怎么操作,后勤成本都將大幅提高。
除了作為后勤中心,紅軍城的位置,也很重要。
烏軍在烏東,有兩處地域十分重要,一是作為后期中心的紅軍城,二是作為大本營的烏東三要塞,也就是斯拉維揚斯克、克拉瑪托爾斯克、頓河軍士坦丁羅夫卡三座城市。
三要塞和紅軍城的距離,不算遠,紅軍城就在三要塞的背后,從好的方面來說,它們一起構成一個堅固的防御網絡。但從壞的方面,一旦失去紅軍城,三要塞的后方就暴露了。
而三要塞的東面和南面,已被俄軍拿下,北面的紅利曼,也幾乎是俄軍囊中之物了,丟掉紅軍城,意味著三要塞的東、西、南、北,都會出現大批俄軍。
換了你是西爾斯基(烏軍總司令),你絕對頭大,這根本沒法守。
對俄軍來說,如果先攻三要塞,后面還得啃紅軍城,幾乎是一個城池一個城池地啃,就算能啃下來,傷亡也小不了,想想都頭大,能別這樣就別這樣。
現在,紅軍城即將拿下,對俄軍來說,能四面包圍三要塞,逼迫烏軍離開,大幅減少傷亡,那是再好不過。
要是連三要塞都丟掉,那仗就沒法打了,因為往西,就沒有堅固的城鎮帶了,都是些小村莊,易攻難守,烏軍將面臨空前的被動。
![]()
顯然,紅軍城的重要性,屬于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烏軍投入了大量的資源,調來了數萬增援部隊,誓要守住。
而俄軍呢?
也知道不好打,沒有貿然進攻。
一年前的2024年8月,俄軍先頭部隊第2摩步旅,就抵達了紅軍城外圍,許多人判斷,紅軍城戰役即將展開。但俄軍就是不急于進攻城區,而是用了長達一年的時間,掃清外圍。
經過一年多的拉鋸,紅軍城的外圍陣地,基本被俄軍蠶食完畢,2025年7月末,俄軍對城區的進攻啟動,以三個集團軍為主力,歷時三個多月,按現在的態勢,最終拿下,得到11月中旬。
但戰役的結果,是沒有懸念的。
目前,季米特洛夫包圍圈內,還有5000到10000名烏軍,大部分是纏著綠色識別帶的“國土防衛旅”,說句難聽的,烏軍每次遭遇包圍圈,就讓“國土防衛旅”殿后,仿佛“國土防衛旅”就是不被尊重的消耗品。
而那些精銳部隊,則能夠優先離開。
攻克紅軍城,是俄軍近兩年來,取得的最大戰果。
俄軍開戰以來,共拿下過四座大城市:馬里烏波爾后,巴赫穆特、北頓涅茨克和紅軍城。
巴赫穆特和北頓涅茨克的價值,無法和紅軍城相提并論。
而馬里烏波爾的體量,雖然比紅軍城大,但它本質上,是個亞速海沿岸城市,戰略地位不算很重要,烏軍也沒有在這里,部署過多的資源和兵力。
唯獨紅軍城,獨一檔的重要。
既被烏軍所重視,體量又不小。
拿不下紅軍城,烏軍在烏東的守備基本盤就在,丟了別的城市,也就是丟了一個城池而已,不太可能發生連鎖反應。
而拿下紅軍城,讓俄軍看到了攻克烏東三要塞,拿下一大片筑壘地域的可能。
終于,不用再一個村、一個鎮地啃了。
在雙方均深陷困境、全憑意志力苦苦支撐的當下,一場重大勝利,必將讓俄羅斯全國上下備受鼓舞,堅持戰斗下去的決心。
戰場上未能爭取到的利益,談判桌上自然也無從談起。
澤連斯基寄望于歐美對俄羅斯施壓,進而實現停戰的想法,會變得更加不切實際。
俄羅斯會咬緊牙關持續推進戰事,戰場優勢越是明顯,在談判桌上能爭取到的籌碼才會越多。
隨著歐美援助力度縮減,烏軍難以扭轉潰敗的態勢。倘若未來依舊無法改變這一局面,當局勢的量變積累到質變,烏軍很可能會陷入一潰千里的境地。
烏克蘭的戰場形勢越不利,歐洲面臨的壓力越大。因為歐洲實際上站在了中、美、俄三方的對立面。
面對俄羅斯,歐洲執意要擊敗對方,即便美國減少對烏軍援,歐洲也寧愿自掏更多資金,也要持續援助烏克蘭;
面對美國,歐盟因烏克蘭問題與特朗普的矛盾不斷升級;
面對中國,歐洲帶著傲慢姿態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橫加指責,還屢屢將烏克蘭問題與臺島議題相提并論;
一旦烏克蘭戰敗,直白地說,歐洲被中、美、俄三方共同毆打的可能性,不是大,而是很大。
這一點,歐洲其實心知肚明,說什么,也不會輕易放棄對烏克蘭的支持,但決心再大,終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畢竟,錢不是大風刮來的。烏克蘭的命運無法改變,歐洲也終將回到它應該回到的位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