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直通車
前幾天帶順順在小公園玩,聽到兩個媽媽的對話:
"現在孩子太幸福了,一點苦都吃不了。我特意讓孩子每天走三站路回家,鍛煉鍛煉。"
"可不是嗎,我讓孩子每天抄寫課文半小時,磨煉耐心。"
現在生活條件富裕了,很多孩子都不需要吃苦了,但家長卻走向兩個極端:
有些父母舍不得孩子吃苦,代替包辦,養出巨嬰。
有的父母刻意讓孩子吃無意義的苦,消耗孩子能量,破壞孩子主動性,讓孩子變得叛逆、自卑甚至抑郁,對任何事情提不起興趣。
要說,父母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想讓孩子優秀,變強,最快的方式不是吃低級的苦,而是要吃高級的苦。
01
什么是高級的苦?
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
“讓孩子吃該吃的苦,才是真正的愛。但關鍵是,要吃對苦。”
低級的苦,是被動的,消耗性的。比如:重復抄寫、強迫做事、指責打壓,讓孩子感到無助和低價值感。
這些無意義的苦像鈍刀子割肉,只會消耗孩子的心力,讓他對世界充滿抵觸。
而高級苦是主動的、成長性的,它能增強孩子心力,讓孩子在嘗試和挑戰中突破自我。
02
這四種高級苦,越吃越優秀
主動選擇的苦
朋友家的孩子,6歲時主動要求學鋼琴。至今每天雷打不動練習一小時,同期學習的孩子都紛紛放棄了,但他手指磨出繭子也沒說一聲不學了。
問他為什么能堅持,他說:“這是我自己選的,我很喜歡彈琴,并不覺得累和苦。”
心理學上的“自我決定理論”指出:
當孩子主動選擇目標時,會更有動力克服困難,因為這份努力是為了自己,而非他人的要求。
有這樣一句話:
“被動吃苦叫折磨,主動吃苦叫成長。兩者的區別,就在于'選擇權'在誰手里。”
吃自主選擇的苦,苦也愿意,且能更快成長。
敢于嘗試不放棄的苦
曾看到一位爸爸分享:
自己的兒子參加機器人競賽,前三次都失敗了。第四次備賽期間,他幾乎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測試機器人,調整程序和模型,最終獲得了一等獎。
領獎時兒子說:“我最感謝的是那三次失敗,它們告訴我哪里需要改進。”
腦科學研究表明:
當孩子面對挑戰時,適度的壓力能讓孩子更聰明也更有動力。
尼采說:
“那些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
面對挫折和失敗,不放棄,敢于去嘗試,這樣的苦,才會讓孩子更自信,更有內驅力。
克制欲望,自律的苦
某高中學霸在分享經驗時說:
“我也愛玩游戲,但我給自己定了規矩:周末完成所有作業后,才能玩半小時。這樣的自律讓我成績一直保持優秀。”
心理學中的“棉花糖實驗”證明:
能忍住眼前誘惑、自律克己,追求長遠目標的孩子,長大后更容易在學業和工作上取得成功。
自律的本質,就是與即時享樂、與欲望的本能對抗,這是每個成功者都必須經歷的高級苦修。
學習、思考的苦
曾看到一位重點高中班主任分享:
班里真正頂尖的學生,他們之所以優秀,在于他們會主動選擇吃學習和思考的苦:
預習之苦,逼自己提前啃生澀概念;
復盤之苦,建立錯題本反復研磨;
輸出之苦,和老師同學討論、講題驗證理解深度。
拒絕拿來主義,通過深度思考和學習形成的高階思維,做深度學習者。
當孩子懂得如何正確地吃學習的苦和深度思考的苦,才能真正取得進步。
03
如何引導孩子吃高級的苦?
培養自主意識
給孩子選擇權,讓他在可控的范圍內體驗 “主動” 的感覺。
比如讓孩子自己決定每天穿什么衣服,周末先去公園還是先寫作業。
孩子自己做的選擇,就算遇到麻煩,也會更愿意承擔后果 , 這就是從 “要我吃苦” 變成 “我要吃苦”。
自主選擇的能力,需要從小引導和鍛煉。 當孩子在生活中習慣了做選擇,在面對學習任務時才會更有自驅力,在未來面對人生重大抉擇時,也才不會茫然失措。
鼓勵思考提問
當孩子問“為什么”時,不要急于給出標準答案,而是反問:“你覺得是為什么呢?”引導他思考。
好奇心是孩子主動吃苦的動力。
當他對世界充滿疑問,就會愿意花時間去探索、去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家長要做的,就是保護這份需要,讓孩子在提問和探索中,主動吃下 “思考的苦”。
接納失敗挫折
“高級的苦” 里一定藏著失敗。
沒有哪個孩子能一次就做好所有事。
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如何面對失敗:如果孩子覺得 “失敗了會被罵”,就會害怕嘗試;如果孩子覺得 “失敗了可以一起解決”,就會更有勇氣堅持。
要讓孩子不怕失敗和挫折,而是當成進步的階梯。
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就是在一次次搞砸后的反思、改進中成長起來的。
樹立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鏡子,你吃 “高級的苦”,孩子就會模仿。
想讓孩子自律,就別自己抱著手機刷不停,而是每天固定時間看書、運動;
想讓孩子敢于堅持,就別遇到困難就抱怨,而是跟讓孩子看到你怎么解決問題的過程。
孩子不會聽你怎么說,只會看你怎么做。
家長的行動,比千言萬語更有力量。
04
別怕孩子吃苦,但也別讓孩子吃錯苦。
讓孩子多吃高級的苦,孩子才會在挑戰中扎根,在成長中變強。
高級的苦不會消耗孩子的能量,反而會為他們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在低級苦海中隨波逐流,而是主動選擇在高級苦的磨礪中破繭成蝶。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和順媽 有游有謀育兒”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