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氣溫驟降,呼吸道疾病進入了高發期。今天,我們邀請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馬艷良,從疾病認知、疫苗接種兩方面,為大家介紹呼吸道疾病的科學防護方法。
讀懂密碼 遠離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常見疾病主要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感染性疾病,常始于上呼吸道感染,并可發展為支氣管炎、肺炎;第二類是慢性炎癥性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常由過敏或免疫異常引發;第三類為少見病,如間質性肺炎;第四類是腫瘤性疾病,如肺癌。
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方面,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等病原體在低溫環境中更易存活,加上秋冬季節人群多聚集于室內、房間通風減少,導致飛沫傳播效率顯著提升。另一方面,冷空氣會使鼻黏膜血管收縮、黏膜水分減少、纖毛擺動減弱,從而降低清除病原體的能力;低溫也會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給病原體可乘之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尤其易感染呼吸道病原體,感染會導致其病情急性加重。
流感與普通感冒存在顯著差別,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以突發高熱、全身酸痛為特征,傳染性強;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以上呼吸道癥狀為主,傳染性較弱。而肺炎屬于下呼吸道感染,若患者出現持續3天以上的高熱、咳膿痰、呼吸困難等癥狀,需立即就醫。
預防為先 筑牢防護屏障
做好日常基礎防護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屏障”。
![]()
第一,注意手衛生與黏膜防護。堅持“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揉20秒以上。避免用手觸摸眼、鼻、口等黏膜部位,這是阻斷病原體入侵的關鍵環節。
第二,提升機體免疫力。保證均衡飲食,攝入足量的蛋白質、維生素,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保持規律作息,保證每晚7~8小時睡眠時長;堅持做有氧運動,如快走、打太極拳等,以提升機體抗病能力。
第三,重點人群應注意保暖,并做好監測。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需密切關注氣溫變化,及時增添衣物,避免受涼;同時應留意自身癥狀,出現不適盡早干預。
接種疫苗是最具性價比的防病手段。流感疫苗是每年必打的“季節保護傘”,它能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實現雙重防護:一方面能降低感染風險,即便感染也可顯著減輕癥狀,降低肺炎、呼吸衰竭等重癥的發生風險;另一方面有助于形成群體免疫屏障,減緩病毒傳播速度。
每年9—10月是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種期,此時接種可確保在10月以后、流感季到來之前產生有效抗體,若接種過晚,可能尚未形成保護就已感染。重點接種人群包括:60歲以上老年人,兒童,孕婦,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臟病等基礎疾病者。
肺炎疫苗則是高危人群的“長期防護盾”,主要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肺炎鏈球菌是細菌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老年人及基礎疾病患者感染肺炎鏈球菌后易出現重癥,接種肺炎疫苗能降低這類人群發生重癥的風險。推薦接種人群為:65歲以上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支氣管擴張、間質性肺炎等疾病患者等。肺炎疫苗保護期較長,一般每5年接種一次,且對接種時間無嚴格限制,也無需與流感疫苗同步接種。
有說法稱“同時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效果更好”,但這一觀點缺乏科學依據。兩種疫苗針對的病原體不同,接種頻率也存在差異。因此,兩者分開接種即可達到各自的防護效果,接種時間上無需重疊。
![]()
來源:老年健康報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 馬艷良
文:健康報記者 李津 劉洋
策劃:鄭穎璠
編輯:劉洋 尤穎康 于洋
校對:楊真宇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