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溫馨提示:2025年11月需關注流行性感冒及其他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人感染禽流感、手足口病、諾如病毒腸炎、基孔肯雅熱、登革熱、猴痘以及一氧化碳中毒。
一、流感和其它
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冬春季節是我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近期監測顯示,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有鼻病毒、腸道病毒、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中,流行性感冒(以下簡稱流感)主要通過打噴嚏、咳嗽等經飛沫傳播,在人群密集且密閉或通風不良的室內更易傳播。
臨床表現以發熱、頭痛、肌肉關節酸痛起病,常有咽痛、干咳、鼻塞、流涕等,可有畏寒、寒戰、乏力等全身癥狀。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可因肺炎等并發癥或基礎疾病加重發展成重癥病例。
主要防護措施:
1.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盡量避免用手觸摸眼、鼻或口;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等。
2.有發熱、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癥狀時,避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如需就醫需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盡量避免接觸流感樣癥狀患者,若需接觸需保持1米以上距離并佩戴口罩;前往商場、地鐵等密閉、人員密集場所應主動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口罩潮濕或污染后及時更換。
3.疫苗接種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建議無禁忌癥的適齡人群完成流感疫苗接種,尤其是孕婦、低年齡兒童、老人、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等重點人群。根據疫苗接種的適用條件,積極接種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相關疫苗,如新冠病毒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
![]()
二、人感染禽流感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偶然感染人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癥狀有發熱,伴咳嗽、頭痛、肌肉酸痛等癥狀,重癥病例可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人通過接觸感染的禽、其它動物或其分泌物、排泄物,或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環境或物品而感染。
主要防護措施:
1.避免接觸生病或死亡動物,包括野生鳥類,與動物或其環境接觸應做好個人防護和手衛生。
2.保持良好飲食習慣,遵循“生熟分開,徹底煮熟”原則,處理生禽肉、禽蛋的刀具、砧板、容器等需要單獨使用,避免交叉污染;禽肉、禽蛋需徹底煮熟后食用;購買經檢驗檢疫合格的冷鮮或冰鮮禽肉,避免購買活禽自行宰殺。
3.若7天內有病死家禽接觸史,或者去過活禽市場,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應盡快就醫,主動告知醫生禽類及相關環境接觸史,以便及時開展病原檢測和治療。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人腸道病毒71型(EV-A71)和柯薩奇病毒A組16型(CV-A16)等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急性傳染性疾病,發病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全年均可發病,其中4-7月為春夏季高峰,9-11月為秋季高峰。
主要防護措施:
1.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居室經常通風,勤洗手。
2.兒童玩具和常接觸到的物品應定期進行清潔消毒,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消毒,非一次性的嬰幼兒尿布要及時清洗、曝曬或消毒。
3.盡量避免接觸患病兒童,避免與患病兒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患兒使用過的物品需單獨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4.接種EV-A71疫苗可有效預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也會顯著減少手足口病重癥,為盡早發揮保護作用,鼓勵兒童在12月齡前完成全程接種。
![]()
四、諾如病毒腸炎
諾如病毒腸炎主要通過食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觸患者或其污染的物品、環境或吸入患者嘔吐時產生的氣溶膠等方式感染。常見癥狀主要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成人的主要癥狀多為腹瀉,兒童的主要癥狀多為嘔吐。全年均可發病,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諾如病毒感染高發季節,學校和托幼機構等人群聚集場所是發生感染的高發場所。
主要防護措施:
1.注意手部衛生。勤洗手,尤其是飯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2.注意飲食、飲水衛生。不飲用生水,蔬菜瓜果要徹底洗凈,烹飪食物要煮熟,特別是牡蠣和其他貝類海鮮類食品。
3.注意消毒。被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污染的表面,應及時用含氯消毒劑或其他有效消毒劑清洗消毒,并立即換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單等;清洗時應戴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認真洗手。
4.學校、企業等集體單位發現聚集性病例后,需及時報告當地疾控部門,并配合開展疫情調查和處置,避免疫情擴散。
五、基孔肯雅熱、
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經伊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皮疹、關節疼痛(多累及手足小關節,部分患者疼痛持續數周)。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經伊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常見癥狀為突起發熱、全身疼痛、皮疹、出血等,嚴重者出現休克及重要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主要防護措施:
1.避免蚊蟲叮咬。到戶外活動時,要穿好長衣長褲,裸露的皮膚要噴涂驅蚊劑;室內裝防蚊紗窗;睡覺時要檢查所掛蚊帳的完整性,避免蚊蟲進入。
2.定期清理蚊蟲孳生地。定期對室內外的積水容器進行清理,水養植物勤換洗,每周至少換水1次,每3-5天刷洗水缸;翻盆倒罐,清除花盆、廢棄罐子內的積水;水缸、水桶等儲水容器加蓋密封;室內可使用殺蟲氣霧劑、電蚊拍、滅蚊燈等開展滅蚊。
3.增強自我就診意識。發病前有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疫情發生地的旅居史者,若出現發熱、皮疹、頭痛、關節痛、肌肉痛等癥狀,及時就醫,主動告知旅居史和蚊蟲叮咬史。
![]()
六、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為1-21天。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傳播方式以直接接觸患者的病變部位分泌物、滲出物為主,包括性行為、家庭內密切接觸、醫療護理接觸等。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環境、物品也可引發感染,但傳播效率較直接接觸低。
主要防護措施:
1.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了解猴痘防控知識,增強自我防護意識,避免與猴痘患者或有猴痘可疑癥狀者密切接觸,能夠有效預防猴痘感染。
2.日常生活中不接觸野生或者來歷不明的嚙齒類動物、猴和猿等靈長類動物。
3.出境前應提前了解目的地猴痘病毒流行情況,做好個人防護,避免與當地野生動物接觸,避免與猴痘患者或有可疑癥狀者密切接觸;遵守國家出入境管理相關規定,配合做好出入境檢疫檢測。
七、一氧化碳中毒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為一氧化碳中毒多發期。隨著氣溫下降,若在室內采用煤或炭取暖、使用燃氣設備、或進行燒烤時操作不當,易引發一氧化碳中毒。中毒后常見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困倦乏力等癥狀,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主要防護措施:
1.有條件盡量選擇集中供暖方式。如果室內采用煤爐、炭火爐等方式取暖,煤炭要燒盡,不要悶蓋;要經常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可在室內安裝一氧化碳探測器,并定期檢查維護。
2.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燃氣、煤氣熱水器,經專業人員安裝并檢測合格后使用;使用時保持通風,使用后注意關閉;定期檢修,如發現有問題及時更換。/健康科普
作者:應急中心 篤夢雪、蘭子堯、涂文校
審核:向妮娟、施國慶
編輯:楊紫萱、張林林
監制:姚建義、于子涵
本文涉及版權圖庫,轉載時請注意,避免侵權。
1.
2.
3.
快點“一鍵三連”,
一起健康生活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