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10月31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宣稱,他已下令戰爭部長赫格塞思立即開始“和其他國家平等地進行核武器試驗”。這一表態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在國際輿論場引發軒然大波。要知道,美國最后一次核爆炸測試遠在1992年,當時老布什總統宣布暫停地下核爆測試。此后多年,全球在核試驗管控方面雖時有波折,但總體維持著相對穩定的局面。特朗普此番言論,無疑打破了這份平靜,讓外界對全球安全局勢的走向憂心忡忡。
![]()
特朗普給出重啟核試驗的理由是,俄羅斯等國都在測試核武器,美國也應當跟上。他聲稱美國核武數量“超過任何國家”,俄羅斯位居第二,中國雖目前落后但5年內將與美國并駕齊驅。然而,這種邏輯存在明顯漏洞。俄羅斯近期測試的“海燕”核動力導彈和“波塞冬”核魚雷,從本質上來說屬于核投射載具,并非核爆炸試驗。特朗普混淆了這兩個關鍵概念,使得其重啟核試驗的理由顯得牽強附會。而且,一旦中美俄等世界強國恢復核爆炸,極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的核軍備競賽,對全球安全將產生深遠且難以估量的影響。畢竟,核武器的破壞力巨大,每一次核試驗都可能帶來不可預測的后果,從環境污染到地緣政治格局的劇烈變動,都可能成為核試驗的“副產品”。
![]()
美軍將領“拆臺”:清醒認知下的理性回應
面對特朗普重啟核試驗的表態,美軍卻展現出了與總統不同的態度。即將接任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的理查德 - 科雷爾中將在聽證會上明確表示,中國和俄羅斯其實都沒有恢復核爆炸測試,因此他不認為特朗普的話意味著美國將重啟核試驗。這一表態與特朗普形成了鮮明對比,顯示出美軍內部對于核試驗問題有著更為清醒和理性的認知。
美軍將領的反對并非毫無道理。從軍事戰略層面來看,美國在歷史上已經進行過1030次核試驗,蘇聯也進行了715次,兩國積累了極為豐富的測試數據。在當前技術條件下,這些數據對于維護和提升核力量已經足夠。進行新的核爆測試,不僅無法帶來實質性的軍事優勢,反而會加劇全球核沖突的風險。而且,核試驗的準備工作極為復雜和耗時。美國軍事專家指出,即便是進行一次最簡單的核試驗也需要6到10個月的準備時間,配備完整儀器的測試則需要2到3年,研發新型核彈頭至少需要5年。此外,還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其他資源。在當前美國國內面臨諸多經濟和社會問題的背景下,重啟核試驗無疑是一項沉重的負擔。因此,美軍將領的反對,實際上是基于對現實情況的考量,不愿陪著總統“瞎胡鬧”。
![]()
俄羅斯“亮劍”:核威懾下的戰略博弈
面對特朗普威脅恢復核試驗的表態,克里姆林宮迅速做出回應。周四,俄羅斯表示并沒有恢復核試驗,但如果美國率先恢復的話,俄羅斯也將進行核試驗。普京的發言人佩斯科夫還提醒特朗普,希望他充分了解俄羅斯近期進行的核投射載具測試的性質,強調“海燕”和“波塞冬”的測試絕不能被視為核試驗,并提醒特朗普不要忘記普京的警告,即如果任何國家違反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俄羅斯將采取“相應行動”。
![]()
俄羅斯近期密集展示核力量,顯然是對美方發出的嚴肅警告。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不斷升級,俄烏沖突也陷入僵局。俄羅斯通過展示“海燕”和“波塞冬”等具有顛覆性的核投射載具,向美國表明自己擁有強大的核力量,在對俄制裁、俄烏停火等問題上不要步步緊逼,否則俄羅斯有能力采取強硬措施。這些“末日武器”能夠突破美國現有的防御體系,是俄羅斯維護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重要底牌。俄羅斯的這一系列操作,不僅是對美國的一種威懾,也是在國際舞臺上展示自己的實力和決心,以爭取更有利的戰略地位。
對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
注:文中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