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40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8分鐘
![]()
在這個教育內(nèi)卷的時代,江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無疑是一種悖論式的存在。它教學成績好——清北錄取人數(shù)常年穩(wěn)居全省第一,卻公開反對過度應試;它教育實力強——作為學科競賽的高地、多賽道發(fā)展的標桿,卻毅然拒絕惡性掐尖,反而幫助競爭對手,牽頭構建江西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它站在高考體系的頂端,卻深入地思考,如何超越分數(shù),賦予學生高能動性,應對時代的風雨激蕩。
在江西家長和學生的心中,江西師大附中不僅僅是一所好學校,更是一個教育“理想國”。在這里,你既可以追求極致的學業(yè)成就,又可以追求靈魂的深度塑造。江西師大附中不僅僅是好,更是一種現(xiàn)象。因此,校長派深度采訪了江西師大附中的校長朱斌,在他的娓娓道來中,我們似乎窺見了教育的另一種形態(tài)。
1
不搶資源,反而把資源送出去
“集團化的提出,是出于對江西地區(qū)教育責任的擔當。”江西師大附中教育集團已形成“一校十二區(qū)”的辦學格局。其中,贛江院分校是為貫徹落實省委決策部署,服務國家稀土戰(zhàn)略而創(chuàng)辦的首個市外分校;瑤湖分校二部、瑤湖分校三部、新龍分校是服務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貫徹落實國家義務教育優(yōu)質(zhì)均衡發(fā)展目標而接管的學校。朱斌校長坦言:“我們接管的南昌市所有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基本上都是城中村學校。”江西師大附中的集團化,不是做‘一家獨大’的孤星,而是做帶動一片的光源,用自身的資源和管理輸出,帶動共同發(fā)展,幫扶對象近年屢有清北突破,成績斐然。這早已超越了“一所中學”的范疇。
在訪談中,朱斌校長笑著說附中“不挖兄弟學校的優(yōu)秀學生和老師”。當“挖學生”“搶資源”成為一些學校的生存法則時,附中選擇了一條更艱難卻更長遠的路:不挖墻腳、不搞壟斷,以“開放者”的姿態(tài)擁抱同行。“我們現(xiàn)在跟每一個兄弟學校,都是可以走合作共贏的道路。”兄弟學校之間缺什么資源,師大附中就跟兄弟學校相互補充。這種“王道”而非“霸道”的做法,讓附中在家長、在兄弟學校中,都贏得了良好的口碑。附中的強大,更像是一種內(nèi)生性的、自我循環(huán)的韌性生長,這跟師大附中“責任鑄魂 韌性生長”的教育理念一脈相通。
朱斌校長認為一個學校的管理和提升,要追尋一種系統(tǒng)之美,它不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局部修筑,而是一個整體的建設過程。他希望構建整個江西的良好教育生態(tài),實現(xiàn)各個學校之間相互觸動與連結。在許多省里面,學校內(nèi)卷之后,很多基層的高中老師的教育信息都很閉塞,而江西師大附中主動打開了信息交流的口子,朱斌校長說,“附中是在追求自己的超越,因為附中的校訓是‘做有責任的中國人’。”所以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學校愿意跟附中結合。從高考模考分析到“雙新”研討,從聯(lián)考協(xié)作到教師共研,附中的課堂向全省11個地市的伙伴學校敞開大門,你很難在其他省份看到這樣的“壯景”。如朱斌校長所言,“我們形成的不是自嗨,而是共舞的教育生態(tài)。”他堅信“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2
不想要別人羨慕,但想受人尊敬
“三年前的時候,我們提出一個了思考——附中要做一個學術高中(人文高中)、科技高中、模范高中。”
“學術高中的意思是我們非常注重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注意教師的學術研究。”學術高中的內(nèi)核,在于對師生學術研究能力的深耕細作。師大附中構建的“雛鷹課程”三層架構,為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學生鋪設的成長階梯——基礎課程筑牢知識根基,拓展課程打開興趣之門,卓越課程則聚焦拔尖創(chuàng)新與領袖力培養(yǎng),推動課堂向高階思維與深度學習邁進。這種對學術能力的系統(tǒng)培育,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附中師生共同追求的日常。
附中的學生90%都選擇了物理類,培養(yǎng)未來的科技人才自然是附中的重中之重。朱斌校長介紹,科技高中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沃土計劃”,學生就像種子,而學校就是沃土,學生在中學階段有科學素養(yǎng)的積淀,會幫助他們在大學里、在社會上走得更順、走得更遠;二是“脫穎計劃”,旨在為有特殊潛質(zhì)的學生照亮拔尖創(chuàng)新之路,也是為國家培養(yǎng)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除此之外,附中還主動對接高校資源,創(chuàng)建共育基地、開設大中銜接課程,邀請院士、教授等學界名家進校園,附中盡自己的可能,讓科技人才的培育既有廣度,更有深度。
不想做強者,但想做模范。附中在當?shù)匾褜儆陧敿壐咧校鼌s不想止于此。附中“不挖生源、不掠資源”的堅守,打破了教育內(nèi)卷的藩籬,與全省11個地市最好的高中結成教研共同體,通過聯(lián)考、研討等形式共享資源,幫扶十余所縣域高中,形成的是“共生共贏”的教育格局。附中對學生的評價是多維度的,其采用電子畫像來綜合評價學生,不限于對溝通能力、全球視野、思維品質(zhì)等多方面能力的考察。朱斌校長希望通過電子畫像系統(tǒng)讓學生知道,一個人的發(fā)展應當是全面的,不能夠是單一的;人類的終極競爭力,在于人格光輝的不可復制性。
“現(xiàn)在附中有一個想法,就是我們不太想做成那種別人羨慕的學校,但我們想做一個受人尊敬的高中”,這是附中的辦學目標,也是附中的使命。
3
AI時代下,附中有了新思考
“AI時代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特別是AI的發(fā)展,對社會各界造成的沖擊也特別大。但我們認為AI能解題,解不了人生的意義;能計算,算不出責任的重量。”面對人工智能的浪潮,師大附中提出培養(yǎng)學生“四大基因”的育人主張,用“愛與責任”培養(yǎng)家國情懷,用“好奇心與夢想”呵護創(chuàng)新意識,用“智慧”開發(fā)學生的潛力,用“堅韌”應對困難與挑戰(zhàn)。
愛與責任
在師大附中的德育作業(yè)里面,要求每個學生必須承擔一件家務,哪怕是倒一次垃圾。“這是一件看起來非常小的事情”朱校長說,“但這件事非常重要”。他認為,雖然學生只是為家里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這件小事卻把他和家庭連結了起來,這會讓學生覺得“我和這個家庭是一體的”。“如果學生在家里從來不做任何的家務,只有家人一味地愛,很容易逐漸變得自私自利。”除了在家庭中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附中還在班級層面、社會層面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附中的班級不選班委,而是推行“部長制”,讓更多學生參與管理;學校每周播放“成長十分鐘”視頻,融合國家、江西及學校大事,在學生與社會中牽起一根紐帶。
每年草長鶯飛的四月,附中除了高三外的全體師生,都會停一禮拜課。全校師生走遍江西開展研學活動,把課程上在祖國大地上。“我們附中的學生可能80%考離江西就離開我們這個地方,但是我們很希望能夠讓學生種下江西的基因。就算以后不在這里工作,也會想為這個地方做一些貢獻。”朱斌說,“附中的教育體系,是真正讓學生基于對家庭、社會和國家的熱愛,從而產(chǎn)生對家庭、社會和國家的責任。”
好奇心與夢想
“只有好奇心永存的人,才能真正擁有創(chuàng)新意識。”在肩負升學率這一重擔的情況下,附中堅持鼓勵學生發(fā)展社團活動,“在南昌市十佳精品社團評選中,附中參選的社團占據(jù)了12席,其中既有文學藝術性質(zhì)社團,也有vex等學術科技社團”,說起社團,朱斌校長臉上揚起抑止不住的笑容,這是一個校長,發(fā)自內(nèi)心地為學生感到驕傲。對于高一學生,附中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在探索中拓展興趣。附中每年都舉辦隆重的科技節(jié),設學科展,還引入宇樹機器人等先進科技產(chǎn)品,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前沿科技。同時,附中主動對接大學與校友資源,定期舉辦夢想講壇、校友論壇,邀請邱仁桐院士、王樹國校長等名家及陶虎、于凱、羅志勇等校友進校園,分享數(shù)學之美、科技與人文的融合及芯片研發(fā)等時代前沿故事,讓學生深切感受時代脈搏。附中努力在高考的壓力與好奇心的呵護中尋找平衡,希望這份珍貴的特質(zhì)能伴隨學生走向未來。
智慧
四大基因中的“智慧”,主要體現(xiàn)在智慧課堂上。附中構建的智慧課堂體系,致力于打破傳統(tǒng)課堂以理解記憶、重復刷題為主的模式,倡導教師設計指向分析、綜合、評價、創(chuàng)造的高階思維問題,讓高中課堂充滿挑戰(zhàn)性,推動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拒絕淺層與虛假學習,形成“高深架構”的教學追求。同時,學校重視基礎知識的夯實,開展“應知應會”專題測試,實現(xiàn)基礎與提升的并重。課程建設上,打造“雛鷹課程”三層架構:基礎課程奠定學科根基,拓展課程豐富學習維度,卓越課程聚焦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與領袖力培育,其中卓越課程包含五大學科拔尖培養(yǎng)完整架構及“未來成長營”“日新書院”,未來成長營通過理論加實踐的方式,選拔高一學生參與,如組織前往企業(yè)基地,讓學生從實業(yè)中感悟創(chuàng)新與家國情懷,培養(yǎng)其視野與領袖力。
堅韌
“堅韌是面對世界的底氣,源于心靈、身體與文化的多重韌性。”朱斌認為,當下學生普遍存在心理脆弱的問題,而堅韌的品格,則是應對的法寶。為了增強心靈上的堅韌,學校設立了美育中心,推行美育達標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世界名曲、繪畫等基本人文與藝術素養(yǎng),理解美的內(nèi)涵。“美育是教育的最高表達”,朱斌說。為了實現(xiàn)身體上的堅韌,附中設立了體育達標制度,鼓勵學生多運動以減輕近視、改善體質(zhì),即使高三學生也堅持跑操,借助運動產(chǎn)生的多巴胺緩解壓力、抑制抑郁。為了讓學生有堅韌的精神和文化,朱斌經(jīng)常跟學生分享校友案例,如比亞迪副總分享企業(yè)憑借堅持成為新能源車世界第一的經(jīng)歷,以及華為在困境中堅守的故事,引導學生理解“擇一事,終一生”的意義,培養(yǎng)對社會的信任與奉獻精神,讓學生在面對挑戰(zhàn)時,能以頑強堅韌的品質(zhì)穩(wěn)步前行。
教育是一個人永遠無法被剝奪的財富,一個人一旦接受了教育,教育將伴隨他的一生。從附中畢業(yè)的學子,當他們走出校園時,深入骨髓的“四大基因”便是他們受益一生的財富。這就是附中的答案:歷史奔涌向前,任時代風雨激蕩, 附中人脊梁始終挺拔如松。
更多精彩內(nèi)容,敬請關注校長派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發(fā)展大會暨第三屆特色課程博覽會,2025年11月9日—11日我們在西安不見不散,年度盛會,期待您的加入,歡迎掃碼報名!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
中小學"十五五"時期發(fā)展規(guī)劃編制與學校高質(zhì)量特色發(fā)展·專題八講
![]()
邀請函| 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發(fā)展大會暨第三屆特色課程博覽會
![]()
關于舉辦2025第二屆中小學科學教育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教育研討會的通知
![]()
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高級研修班(科研能力、論文撰寫與成果發(fā)表專題研修)
編輯|智庫君
說明|校長派尊重原創(chuàng),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