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街道上,近2400名身著軍裝的國民警衛隊成員已悄然成為城市景觀的一部分,仿佛一支長期駐守的“常備力量”。
2
這批部隊原定于2023年11月底結束任務并撤離,但如今根據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簽署的一項延期命令,他們必須繼續留守至至少2024年2月。
3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披露的數據顯示,這支隊伍每日維持費用高達100萬美元。
4
粗略估算,從11月底延至次年2月,額外支出將逼近9000萬美元。這還只是顯性開支,若計入裝備磨損、補給運輸和醫療支持等隱性成本,實際金額可能遠超當前數字。
![]()
5
財政負擔固然沉重,但更深層的爭議在于:聯邦政府是否有權授權軍隊在本國核心城市進行長期部署?對此,華盛頓地方官員表達了強烈質疑。
6
哥倫比亞特區總檢察長布萊恩·施瓦爾布早在一個月前便對特朗普政府提起訴訟,措辭犀利地指出,此舉構成“非自愿的軍事占領”,屬于違法動用武裝力量參與國內執法活動。
7
盡管這一說法看似激烈,卻直指美國憲政體系中一項根本原則——自建國以來,軍隊職責始終聚焦對外防御,而內部秩序則由民選地方政府與警察系統負責維護。如今全副武裝的士兵持續巡邏街頭,這條傳統分界線正被逐步侵蝕。
![]()
8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特朗普政府首次突破此類界限。
9
今年9月,加州一名聯邦法官裁定,總統在6月因移民問題引發抗議后向洛杉磯派遣國民警衛隊的行為違反法律,屬非法干預地方事務。
10
然而該判決無法直接影響華盛頓特區的情況,原因在于總統對該地區國民警衛隊擁有比各州更大的指揮權限。作為聯邦直轄區域,白宮在此地的權力觸角更為直接且不受州長制約。
11
現實是,法律爭端尚未解決,部隊已實質延長駐扎時間,納稅人資金仍在持續消耗。這種“既成事實先行”的操作模式,加劇了公眾對于軍事權力濫用邊界的深切憂慮。
![]()
12
從華盛頓到全國的"防暴網絡"正在成形
13
倘若僅將華盛頓的駐軍延期視為孤立事件,或許尚可解釋為應急舉措;但五角大樓后續的一系列動作,則暴露出某種全國性布局的跡象。
14
本月初,《衛報》獲得了一份內部文件,內容令人震驚:美國所有50個州、哥倫比亞特區以及波多黎各等海外領地的國民警衛隊,均被要求組建專門的“快速反應部隊”,并接受系統的防暴訓練。
15
這份由五角大樓國民警衛隊作戰主任羅納德·伯克特少將于10月8日簽發的備忘錄,明確列出了訓練科目——包括警棍戰術運用、防彈盾牌編隊推進、泰瑟電擊槍及胡椒噴霧的實戰使用規范。
![]()
16
尤為關鍵的是,文件設定了量化指標:大多數州需完成500人規模的培訓任務,全國總計達到23500人,并須每月向上級提交進度報告。
17
這一數字不容小覷,相當于兩個完整編制陸軍師的兵力。將如此龐大的、經過專業防暴訓練的武裝人員分散部署至全國各地,單以“預防社會動蕩”為由,顯然難以服眾。
18
事實上,華盛頓并非唯一目標。
![]()
19
芝加哥已確認增派兵力,舊金山、波特蘭、紐約等由民主黨主導的城市也被列入潛在“增兵觀察名單”。
20
此類行動激起廣泛反對,地方行政首長與民間社會組織普遍認為,這是聯邦層面繞過地方治理體系、強行介入城市管理的赤裸體現。
21
回顧歷史,聯邦動用軍隊進入地方確有先例,但通常限于極端情境,如颶風災難后的救援行動,或大規模騷亂失控時的臨時維穩。
![]()
22
當前的問題在于,這些城市并未爆發嚴重動亂,也無緊急狀態宣告,聯邦卻主動實施常態化、制度化的軍事存在部署。這種轉變所蘊含的政治信號,顯然超越了單純的公共安全考量。
23
此舉最大的隱患在于動搖了美國政治結構中的核心平衡機制。地方執法機構隸屬于地方政府,接受州長或市長領導;而聯邦軍隊則聽命于總統。二者原本涇渭分明。
24
如今聯邦繞開地方自治體系,直接調動軍隊進入城市執行治安相關任務,不僅是職權交叉的模糊化,更是對美國立國以來地方自治傳統的嚴峻挑戰。
![]()
25
從巨額財政支出、憲法合法性爭議,再到中央與地方之間的權力拉鋸,特朗普政府頻繁調遣國民警衛隊的做法正在引發深遠連鎖反應。
26
每天百萬美元的開支持續滾動,23500人的防暴訓練按計劃推進,而圍繞“聯邦權力邊界”的辯論,才剛剛進入高潮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