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清末收復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那時候他年近七旬,抬棺入疆,為中華民族保住了這1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過在面對沙俄的時候,左宗棠同樣也有心無力。畢竟清末國力擺在那里,個人能力再強,也突破不了時代的局限性。所以收復新疆最大的遺憾,就是沙俄搶走了包括霍爾果斯河以西在內的外西北7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其實清末,盯著邊疆領土的,遠不止沙俄這一家,英國人當時也看上了西藏乃至川西的大片領土。這個時候,另外一位本可以成為民族英雄,和左宗棠并駕齊驅的人物出現了,他就是趙爾豐。
![]()
在川邊實行改土歸流
土司制度一直以來都是明清兩朝最為頭疼的邊地管理制度。因為土司掌管著自己地盤上的幾乎所有權力,土司本人就是這塊土地上的王者。
這不僅不利于統一管理,而且還有可能引發叛亂。明朝萬歷年間的播州之亂,就是扎根此地800多年的楊家土司發動的叛亂。為了平定這場土司發動的叛亂,幾乎動搖了明朝的國本。
因此,從清朝雍正年間開始,就已經在搞改土歸流了。也就是將地方上雷打不動的土司家族,改成朝廷派下來的流官。
可是推進難度太大了,因為你觸碰到了人家的根本利益。別看這些土司體量不大,一旦團結在一起,那也是很難撼動的力量。
比如說乾隆年間攻打的大小金川,其實也是川藏邊界的土司力量。他們在清朝入關的時候就不服清廷的統治,長期以來都是以當地土皇帝自居。乾隆之所以一定要征服這里,主要是因為這地方是內地通往藏地的重要通道之一。
![]()
縱然清朝的改土歸流搞了100多年,但依舊沒能徹底根除。比如說有一部小說《塵埃落地》里,就講述了土司力量在地方上的勢力,那時候清朝已經滅亡了,但土司制度卻還在。
1905年,趙爾豐被任命為川滇邊務大臣,由于這里靠著英國控制下的緬甸,所以當地土司早就已經和英國人眉來眼去了。
趙爾豐來了以后,也不跟他們廢話,直接宣布要改土歸流,廢除土司世襲制,設立流官管理。這可把當地土司們氣壞了,于是紛紛起兵反抗。
趙爾豐既然敢說,那就有底氣,他直接出兵滅了理塘土司、巴塘土司這兩個大土司,對于其他不服管教的土司,采取了人頭滾滾的強硬手段。
在他的一頓操作之下,當地土司力量基本被平息,再也無人與英國人勾結。
別以為人家只是武夫,改土歸流以后,趙爾豐開始在當地修建驛站,架設電線,加強這里與清廷的聯系。與此同時,趙爾豐還切斷了當地與英國之間進行溝通的渠道,并且對外宣布,清朝對這里的直接管轄。這事兒可謂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
率軍入藏,趕走了英國勢力
俄國人對新疆垂涎多年,英國人則對西藏虎視眈眈。為什么?因為西藏靠著英國殖民下的英屬印度,這有利于他們出兵直接干涉西藏的事務。
原本作為四川方面的官員,趙爾豐對西藏是沒有管轄權的,但是西藏的信仰,長期影響著川西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康區。康區又稱川西藏區,是藏文化為主的一個區域,但是康熙年間,卻把這里劃入了四川管轄。
為啥?因為這里是四川進入藏區的重要通道,這為中原王朝統治西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問題是,清末國力衰弱,再加上當地土司實力強大,所以西藏的地方政府,居然一直在向康區派遣官員,等于是把川西藏區納入了西藏的管轄范圍。
這明顯違背了清朝當年把康區納入四川的初衷,為此趙爾豐來了以后,在處理這些土司的同時,也趕跑了西藏派遣到這里的官員。
1907年,趙爾豐曾短暫署理四川總督,考慮到英國人在西藏的影響力,趙爾豐上書朝廷一定要明確四川和西藏的分界,也就是再次明確將康區這個可以入藏的地方,劃入四川。
1908年,朝廷封趙爾豐為駐藏大臣,讓他來解決西藏和英國之間的事情。那時候西藏噶廈(也就是西藏地方政府)本打算交好英國人,以此確保他們當地的土司制度可以永久流傳下去。
這里要搞明白一點,西方人對自己國家的百姓的確非常不錯,但是對其他國家的百姓,他們是不會管你是不是奴隸的,他們對外只尋求利益。所以別指望西方人為了你的權益出面,這是不可能的。這也是為什么老美這么一個搞選舉的現代國家,會有那么多君主制國家盟友的原因。
當時的英國人也是一樣,他們壓根不考慮印度人、緬甸人的權益,自然也不會考慮西藏人。他們要的只是西藏噶廈可以倒向他們這邊。
趙爾豐也深知其中道理,所以早就做好了入藏動武的準備。從1909年到1910年,清朝較為艱難的一段日子里,趙爾豐卻在西藏連連獲勝,先后攻克江卡、貢覺等軍事要地,逼近拉薩。
在拉薩,趙爾豐讓西藏噶廈簽署了《藏內善后章程》,再次明確西藏為中國領土,并且規定了朝廷在西藏擁有駐軍、設官、征稅等權力,徹底埋葬了英國人企圖分裂藏區的野心。
![]()
辛亥革命催化劑
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時候,當時的清朝正在搞洋務運動,但同時也剛剛從太平軍、捻軍的陰霾中走出來,壓力還是很大的。但畢竟當時清廷還有一點上進心,知道通過改革奮發圖強。哪怕后來失敗了,至少嘗試過。
趙爾豐收復西藏的時候,清朝都快完了,朝廷早就在1900年庚子俄難以后,就擺,爛了。但趙爾豐依舊憑借個人的意志力和高超的軍事指揮能力,為中國保住了偌大的藏區。
搞定藏區的事情以后,1911年8月,趙爾豐正式上任四川總督。在他上任之前,四川出了一件大事。
四川原來修鐵路的時候,朝廷是沒有撥款的,主要款項來自民間公開招股以及四川地方政府加征的“畝捐”,這才湊齊了1600多萬兩白銀。
所以四川的鐵路,是川民完全出資修建的。但是當時的督辦大臣端方以及郵傳部尚書盛宣懷,卻給趙爾豐的前任護理四川總督的王人文發來電報,簡單意思就是,朝廷不僅要把鐵路收歸國有,而且原來出資人的本金,朝廷也不想給,只能給他們相應的鐵路股票。
而且盛宣懷還貼心地給王人文指了一條明路,如果四川人非要拿走本金,那也行啊,反正朝廷不會撥款,你可以用四川的財政作為抵押,向洋人借款嘛!如果沒有門路,他還可以當個引路人。
消息一出,全省嘩然。這等于是把四川的鐵路賣給了洋人,面對這種明搶的局面,四川人當然不干。四川人那是非常英勇的,也不看看抗戰的川軍有多勇猛。王人文也立刻上書希望駁斥盛宣懷的建議,結果自己反而被罷免了。
取而代之的便是趙爾豐了。
趙爾豐一來,就接手了這么一個燙手山芋。趙爾豐了解詳情以后,也覺得盛宣懷太過分了,吃相太難看。所以他一邊安撫民眾,一邊上書請求重新磋商,甚至直接彈劾盛宣懷。
但是,當時的清廷不僅沒有處置盛宣懷,反而下旨要求趙爾豐動用武力,解決這場民怨。趙爾豐無奈,只好將屠刀朝向了無辜的普通人。
這事兒引起了四川民眾的集體反抗,最終趙爾豐也壓不住了,清廷只好調武漢的新軍前往成都。結果導致武漢兵力空虛,這才有了武昌起義的成功。所以很多人將趙爾豐稱之為辛亥革命的催化劑。
![]()
忠臣酷吏
辛亥成功以后,趙爾豐遭到了審判,最終還是被砍了腦殼。趙爾豐在川藏一帶的所作所為,的確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以及領土的完整,是有利于整個民族的。
但在歷史的關鍵時刻,趙爾豐依舊秉持忠君思想,在忠君面前,普通人的生命,不值一提。這是典型的封建官僚作風,所以趙爾豐得到了忠臣酷吏的稱號。
論功績,趙爾豐是不在左宗棠之下的。川藏作為世界屋脊,兩河源頭,對中華民族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奈何關鍵時刻,他當了別人的替罪羊,如果沒有這些事情,他也應該被稱為民族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