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榻上聽聞志愿軍成功擊退美軍、一度挺進漢城的消息時,枯瘦的手緊緊攥住了床邊的毛毯,渾濁的眼睛里突然泛起光亮。這位親歷了甲午海戰慘敗的老人,此刻竟難掩激動,連呼三聲“好!好!好!”,淚水順著布滿皺紋的臉頰滑落。
薩鎮冰的一生,與中國海軍的屈辱與掙扎緊密相連。他14歲考入福州船政學堂,是中國近代海軍的首批學員;甲午年,他任北洋水師“康濟”艦管帶,親眼目睹威海衛的硝煙與戰艦沉沒,看著昔日同窗與將士血染碧波,卻無力回天。此后數十年,他歷任清朝海軍統制、民國海軍總長,見證了近代中國海疆的破碎:列強軍艦在長江游弋,租界的炮聲壓過百姓的呼喊,海軍的艦船要么在戰亂中損毀,要么淪為列強的附庸。他曾在詩中寫道“拼將熱血衛吾華”,卻屢屢在現實中嘗到無力的苦澀。
那天,家人把戰報讀給他聽:“志愿軍在漢江兩岸擊潰美軍主力,漢城已克復……”老人忽然坐直了些,聲音因激動而顫抖:“洋人船堅炮利,我們打了一輩子敗仗,今天,終于能把他們從國土邊打回去了!”他想起甲午年在冰海中打撈戰友遺體的寒徹骨髓,想起抗戰時看著日軍艦艇封鎖海岸線的憤懣,此刻所有的郁氣仿佛都隨著志愿軍的捷報消散了。
彌留之際,薩鎮冰仍喃喃念著:“中國有了這樣的軍隊,海軍復興,指日可待……”這位跨越了三個時代的海軍宿將,終在民族揚眉吐氣的消息中安詳離去。他未能親眼見到中國海軍后來的壯盛,但那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勝利,恰似對他一生期盼的最好回應——昔日的屈辱已被熱血洗刷,一個民族的脊梁,正在硝煙中重新挺直。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