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用戶再往前多走一步
文/王芳潔
編輯/劉宇翔
今年的雙11來得格外早,從國慶假期后就陸續開啟,到今天也是進程過半。10月30日到31日,作為往年雙11業內慣稱的“開門紅”,如今已經是中場賽點。
說實話,雙11持續了這么多年,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有了慣性認知,無非是滿減,湊單,做功課,這已經成了近幾年被廣泛吐槽的點,光想想就覺得累,然后累覺不愛。
不過今年不一樣,京東直接喊出了“直接降價不湊單”,說白了,就是讓消費者薅羊毛的體驗感拉滿,不算數、不費腦,直接打折閉眼入。
這番操作讓我想起了一直以來的一個困惑——在這個商品供給不再稀缺的年代,還有什么能激起大家對雙 11 的興致呢?總不能因為母胎SOLO,更宜剁手吧。
我想原因還是出在11這個數字上,它太容易和購物體驗綁定——“滿分十分,您打幾分?”
在消費者的心中,七八分的服務是實然,十分是應然,而11分才是真的哇塞。
是的,一個能走到消費者心里去的好服務,是要比滿分還多一分的。這多出來的一分是什么?當年稻盛和夫接手破產的日航后,給出過答案,在日航的10個待客原則中有一條至關重要,那就是:為顧客創造驚喜。
那么電商平臺如何給顧客帶來驚喜呢?我想肯定不只是優質低價、按時送達,因為這些都是滿分標準,那么多出來的那一分又該在哪里呢?
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兩天,我在一部名為《訂單上的三行情書》的短片中找到了。在這部雙11短片的片尾,京東說——
要為用戶再往前多走一步。
01
11分的產品是什么
《訂單上的三行情書》里講了一個蛋撻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剛剛畢業加入京東,接手西點類目的京東采銷小楊。開始他只是想開發一款新口味蛋撻。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和團隊帶教到上海,一口氣買了11款最好吃的蛋撻。他們等不及回到酒店,就坐在路邊的長椅上試吃,口感很快從第一口的驚艷,滑向了油膩。
沒辦法,這就是蛋撻的特點,要實現濃香的焦糖口感,配料必須重油重糖,所以必須趁熱吃,但幾口下去,還是會膩的。
這些特點也讓貨架上的蛋撻產品只能以半預制方式出現,蛋撻皮和蛋撻液分開,用戶想要在家里吃到蛋撻,就得自己擠,自己烤,非常不方便。
小楊決定從網友評價中找些靈感。很快,他被一條留言“擊中了”,據說“蛋撻放冰箱一夜后,口感出奇的好,像冰淇淋一樣,但要凍很久才能吃到,皮不酥且有點滲油。”
他靈光一現:為什么蛋撻一定要熱著吃?如果有一款既能冷吃又能熱吃,冷吃也能很好吃的蛋撻,不就解決了隨時隨地享受美味的痛點嗎?
小楊決定再往前走一步,做出一款免烤即食、清爽不膩的全新蛋撻。
小楊對這個想法充滿期待,但當他找到加工工廠,廠長卻給小楊潑了噴冷水,他一聽冷吃蛋撻的概念就皺起了眉頭:“蛋撻不就該熱著吃?涼了還能叫蛋撻?”
廠長的質疑很正常,他做了30年烘焙,手上有著常年和面粉打交道留下的痕跡,他眼里10 分的蛋撻就應該是酥皮酥脆,內餡豐盈,裹著蛋、奶、糖芬芳的熱氣撲面而來——100 年了,蛋撻熱吃,天經地義。
但小楊沒有就此放棄,他拿出對消費者的意見調研成果,冷藏測試的數據,經過一番不懈爭取,小楊終于說服了老廠長按照年輕人的想法來試試。
果不其然,經過幾番的研發改良后,這款冰火厚乳蛋撻已經上架在京東自有品牌「七鮮私廚」上賣爆了。很多用戶都對冷吃蛋撻的口感稱奇,“哇塞,簡直絕了。”
![]()
或許很多人不會想到,這款產品是出自剛入職百天的職場新人之手。小楊或許暫時還不是最懂西點行業的,也不是烘焙行業里最專業的,但他有著對產品的喜愛,以及想要給用戶創造驚喜的執著。
同時這背后,倚賴的也是京東多年來積累打磨的“超級供應鏈”能力。
憑借對消費趨勢的敏銳洞察及“超級供應鏈”的深度整合,京東讓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從“習以為常”變成了“超出預期”,讓“很難實現”成為了“夢想成真”。
這是做出 11 分產品的秘方。
02
11分的配送服務是什么
好的配送服務是什么?是快遞今日達,次日達,是不把東西放驛站,堅持爬七樓的樓梯送貨上門,還是外賣30分鐘內就能送到熱的咖啡、冰的啤酒?
謝天謝地,能做到這樣的配送服務,我愿意給它打十分。
但10分還不是配送服務的上限,別覺得我貪心,其實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在整個電商服務的鏈條中,配送是唯一一個與用戶產生線下交互的點。
一件商品從一雙手遞到另外一雙手,如果“溫度”也能隨之交付,那這樣的配送服務就值得打11分。
在短片中就出現這樣一個故事。
一張京東外賣的小票上的留言,是這么寫的“我爺爺有點糊涂,總把別人認成我,如果他叫你樂樂,麻煩答應一聲就好。“
![]()
這個故事被拍的非常蒙太奇,門鈴響起來,爺爺打開門,外賣的袋子被放到了門廳柜上。“大孫子”站在門口,老人趕緊招呼他進來吃飯。鏡頭一轉,穿著京東紅的小哥騎上了電動車,“不了爺爺,下次。”
這個善意的“謊言”,不會出現在任何一家外賣平臺的服務標準當中,但京東小哥做到了,給平臺拿下了關鍵一分。
因為知道小哥會急人之所急,所以用戶才會在毛孩子已經斷頓的時候,在京東外賣上下單,留言說:“很急,很急,拜托快一點。”因為知道小哥體貼入微,寶媽才會在下單時備注“放門口,別敲門”,這樣就不會吵醒孩子。因為知道小哥古道熱腸,才會在需要給老人送藥,給愛人驚喜時選擇京東,因為他們肯定能把事情辦的靠譜、漂亮。
19世紀60年代,貝爾擔任鐵路郵務人員時,他發現,寄給同一收件人的郵件往往因運輸路線不固定而延誤,由此他提出并實施了郵件運輸路徑的標準化,極大地提升了郵政效率,開啟了服務標準化時代。
標準化的核心驅動力是對效率、質量和規模化的不懈追求,做到極致,就是京東頗受好評的物流-配送體驗。
這已經是 10 分,還要怎么再上一分呢?
那一分來自小哥對老爺爺的那句“下次再來看您”以及揮手告別,甚至超出了用戶提出的“答應一聲就好”。他能共情用戶,是因熱愛自己的工作,并為此自豪,11分的服務是出自內心的善意,而不僅僅是出于職責。
而唯有受到公司善待的人,才會還用戶以善意,配送及時,傳遞“溫度”。
03
11分的客服是什么?
說到客服,除非是售前咨詢,一旦到了售后環節,那多半不會有什么太好的體驗,找客服一定是為了解決消費中遇到的問題。但我依然愿意為京東客服打出11分。
當一位年輕的女孩,上網買了一瓶安眠藥,并且留言說,“求快點審核通過吧,我真的很需要這個藥,不想再整夜整夜失眠了。”京東客服茂梅敏銳的警覺起來,她為什么要吃這個藥?她是失眠了嗎,那么她為什么失眠,或者說她還有其他用藥的理由。
![]()
茂梅馬上接通了年輕女孩的電話,和她聊天,聽她傾訴。短片展現了當時發生的真實場景,原來這個女孩是因為剛上大學,太孤單了,“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茂梅給她講了自己的故事,其實她也是一個21歲,剛剛來到陌生城市工作的女生,處境和感受也差不多。她是怎么走出這種負面情緒的呢?是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了幾只流浪貓,把它帶回家,做了自己的家人。
手機上傳來一段視頻,是茂梅和她養的幾個毛孩子。年輕女孩笑著,把訂單取消了。
這件事看起來和一家電商平臺的利益機制相悖,本來嘛,電商就是要促單的,但在有些時候,京東會寧愿它們沒有成交。
自2020年3月開始,京東就開辟了生命通道,通過線上醫藥的問診和銷售,京東客服會及時發現輕生傾向,并立即啟動響應機制,努力挽救那些用戶生命。客服為什么對用戶買安眠藥那么敏感,那是因為生命通道團隊處理的自殺傾向案例中近40%來自青少年群體。
在平臺服務領域,這超越十分之外的一分,不是給服務流程托底,而是為用戶的生活,甚至是生命托底。
別覺得這件事很宏大,過去五年里,它以很多件的小事,貫穿在電商全鏈路中,然后填滿了很多人的生活縫隙。
最終這每個額外的一分,會成為拉升用戶好感度的的關鍵力量。
在宏觀經濟學當中有個概念叫乘數效應,即某一經濟變量的變化通過連鎖反應引發經濟總量成倍變化的現象。
在電商鏈路上,以超越期待為目標的服務供給,同樣也能達到乘數效應。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數學題,當商品服務和配送服務、平臺服務都能拿下11分,那么比起滿分服務來說,平臺的服務體驗將超過1.3倍。
所以,又好又便宜,不是只要有普遍意義上的產品力和價格力就夠了,要讓用戶記得你的好,你得做得比十分還多一分。
換而言之,比 10 分多一分,才是京東想做的雙 11,那是京東對“訂單上的三行情書”的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