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前言
最近一線城市的超市悄悄打響了價格戰。
北京這邊,美團 “快樂猴” 晚上 8 點后就開啟階梯折扣,隔兩天直接 6 折清貨,不少人掐點來撿漏。
上海的某超市也跟著降價,進口肉、澳洲牛尾便宜了近三成,寶媽們趁著優惠瘋狂囤貨,把家里常用的剛需品都塞滿了購物車。
![]()
超市“價格戰”殺瘋了!
你發現沒?最近北京門頭溝的街坊群里,一半人在曬娃,另一半全在曬“快樂猴”的購物小票。
早上九點剛開門,超市門口就排起“長龍”,比早市還熱鬧。
電動車、露營車當獎品的抽獎區被大爺大媽圍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員拿著小喇叭喊:“掃碼進群就送紙巾,群里還發專屬優惠券!”
走進1000平的店里,貨架上的價簽簡直像在“撒福利”:16.9元一只的奧爾良烤雞油光锃亮,13.9元30枚的無抗鮮雞蛋裝得滿滿一盒,5.9元4枚的現烤蛋撻還冒著熱氣,全是家家戶戶每天都用得上的剛需品。
有阿姨一手拎著雞,一手攥著雞蛋,嘴里念叨:“這價格比早市還便宜,多囤點不虧!”
這可不是超市心血來潮的“周末促銷”,是美團砸真金白銀闖進“硬折扣”賽道的信號。
就在北京街坊忙著薅羊毛的時候,上海的奧樂齊也沒閑著,超市里的紅色降價牌擺得密密麻麻。
500克冷凍澳洲牛尾直接降到49.9元,比之前便宜了20塊;200克的進口牛肉片17.9元就能拿下,降幅超過30%。
不少上海年輕人下班就往這兒沖,直言“以前舍不得買的進口肉,現在天天吃都不心疼”。
![]()
低價爆品開道,戰事已打響
說句實在話,快樂猴能一夜爆紅,全靠“價格刀刀見血”。
它特意選在門頭溝開店,就是想避開物美這些本土巨頭盤踞的東西城、海淀等核心區,沒想到剛開業就遇上了“臉貼臉”的較勁。
咱們拿同款商品一對比就清楚了:快樂猴16.9元的奧爾良烤雞,物美旗下的“物美超值”店賣一個價;13.9元30枚的無抗鮮雞蛋,兩家貨架上的價簽都沒差一分錢。
真正的區別藏在“折扣套路”里:快樂猴晚上8點后搞“階梯降價”,隔一天打8折,隔兩天直接6折清貨;物美超值則更穩,商品上架3天后才打七折,走的是“細水長流”的路子。
有住在豐臺的阿姨說,她專門記著兩家的折扣日,“哪家劃算就往哪家跑,一個月買菜錢能省出兩百多”。
作為在北京扎根幾十年的本土巨頭,物美根本沒給新玩家留太多喘氣的空間。
從今年7月開始,它就率先在西城、東城這些核心區域開了6家“物美超值”硬折扣店,先把流量入口占住。
到了10月27日,物美更是放出消息:包括硬折扣店在內的AI新質零售門店已經開到43家,單是硬折扣店就有8家,計劃年底前再開17家,把總數沖到25家。
這速度,就像在賽道上開了“加速掛”,快樂猴想追都得費點勁。
![]()
本土巨頭發力,優勢藏不住
我跟你講,物美能這么橫沖直撞,核心秘密就藏在“成本”里。
快樂猴開一家新店,得從頭折騰:找鋪面、搞裝修、買設備、進第一批貨,光是這些前期投入就不是小數目;
可物美不一樣,它直接把旗下的老店改一改,換批貨架、調下商品,幾天就能變成一家“物美超值”硬折扣店,省下來的錢全能砸在低價上。
成本壓縮的招兒還不止這一個。
“物美超值”的商品種類被砍得明明白白,SKU直接控制在1300種以內,只留果蔬、肉蛋、烘焙這些老百姓天天買的品類。
比如醬油,普通超市擺著十幾個牌子,這兒只留兩三種最暢銷的,不用你挑花眼。
更狠的是,自有品牌占比超過60%,直接跟工廠簽合同拿貨,跳過經銷商、代理商這些中間環節,連包裝都用“工廠直接能上架”的規格,省去二次分裝的費用。
就像咱們買的散裝雞蛋,別家可能要重新裝盒貼標簽,物美直接用工廠的周轉箱擺上貨架,成本又降了一截。
物美發言人許麗娜說得實在:“東西少了,顧客不用逛半天,我們進貨、存貨也省事,庫存周轉快了,成本自然就低了,這些省下來的錢,全返給消費者。”
這種“本土根基+供應鏈砍價”的組合拳,就像給物美穿了件“金鐘罩”,快樂猴這些新玩家想在短期內追上,真沒那么容易。
有零售行業的朋友透露,光是“老店改造”這一項,物美開一家硬折扣店的成本就比快樂猴低40%。
![]()
全國戰局升溫,機會在哪
從另一個角度看,北京的“價格戰”只是冰山一角,全國的硬折扣市場都在“卷”。
有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硬折扣市場規模已經突破2000億元,但滲透率才8%,相當于一塊剛烤好的大蛋糕,誰都想過來分一塊。
除了美團和物美,京東、盒馬這些巨頭也都在磨拳擦掌,就等著找準機會下場。
上海的奧樂齊就把“低價玩法”玩得很明白。
它干脆把90%的商品都換成自有品牌,50多款日常用品長期降價,最高降幅達到30%。
49.9元的澳洲牛尾、79元的厚切三文魚,以前這些“高端食材”只能偶爾嘗鮮,現在成了不少家庭的家常菜。
有上海的寶媽說:“以前給孩子做輔食買進口肉,一次就得花一百多,現在奧樂齊買一堆,五十塊都用不了,品質還沒差。
”靠著“降價不降質”,奧樂齊在上海圈了大批忠實粉絲,不少門店一到周末就人滿為患。
連鎖專家文志宏把這里面的門道說透了:硬折扣說白了就是“低價走量”的生意,得靠賣得多才能把成本攤薄,維持住低價優勢。
你看全球那些成功的硬折扣品牌,哪個不是開了幾千家店?物美也把目標定在了數百家,美團則想靠自己的數字化能力“抄近道”。
說真的,互聯網大廠的優勢很突出。
美團有即時零售網絡,你在快樂猴買的菜,半小時就能送上門;京東的供應鏈更是沒話說,全國的倉庫連成片,進貨價都能比別人低一截。
但短板也很明顯。線下零售的“煙火氣”不是靠數據就能堆出來的,比如怎么擺貨架更吸引顧客、怎么控制生鮮損耗,這些都得靠經驗積累。
所以它們都聰明地選擇“農村包圍城市”,京東華冠把店開在房山,快樂猴守著門頭溝,先在非核心區練手攢經驗,等摸清門道了再往市中心沖。
至于盒馬的“超盒算NB”,雖然大家都在傳它要進京,但目前還沒確切消息,不少消費者都在盼著它趕緊來,“多一個玩家,咱們就能多薅點羊毛”。
![]()
結語
超市“價格戰”看著熱鬧,其實拼的全是真本事。供應鏈夠不夠硬、成本能不能降、服務到不到位。
對咱們老百姓來說,巨頭打得越兇,咱們得的實惠就越多,這絕對是好事。
但你也別光盯著價簽,烤雞是不是新鮮、雞蛋有沒有壞、服務員態度好不好,這些才是能留住人的關鍵。
硬折扣這個風口,誰能把“便宜”和“放心”捏在一塊兒,誰就能笑到最后。
畢竟街坊們要的不是一次兩次的“羊毛”,而是長久的“安心劃算”,這才是超市真正的立身之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