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樓徹夜難眠!僅隔10個月,殲-36二號機再次撕裂長空,它帶著全新的二元矢量噴口和致命的DSI進氣道,撕開了傳統空戰的規則!當我們的六代機以“下餃子”的速度迭代時,美軍的首款六代機F-47還停留在圖紙上。這已經不是追趕,而是碾壓!那么,殲-36有哪些變化?美國引以為傲的空中霸權,還能持續多久?
近日 ,軍事圈里一張照片瘋傳,成飛殲-36二號原型機疑似亮相機場,盡管照片比較模糊,但仍然讓五角大樓集體“加班”,美《軍事觀察》更是連夜發稿,說這不僅是全球首款進入飛行測試的六代機,更要靠三發和矢量技術改寫空戰規則。而且,距離殲-36首飛才過去10個月 ,第二款原型機就又出來了,這迭代速度讓五角大樓都坐不住了,匿名官員直言中國六代機離實戰量產,比所有人想的近多了!
美軍為啥這么緊張?過去二十年,F-22和F-憑著“隱身空優+體系協同”那套框架,在天上基本沒對手。基本沒遇到過能打的對手,現在倒好,突然冒出來個殲-36,飛得更快、打得更遠、藏得更隱蔽,這能不慌嗎?
![]()
而且殲-36本身就打破了不少傳統,三發配置、全向隱身、超3000公里作戰半徑,這三項隨便拎一個出來都夠顛覆的,再配上巨型彈倉,活脫脫一個“空中軍火庫”。更諷刺的是,美軍二十年前就喊六代機口號,現在原型機還在“PPT階段”,咱十個月就迭代升級,這效率對比太扎心,直接把西方“中國只會仿制”的傲慢偏見撕得稀碎。
那么,二號機相比之前,有哪些石破天驚的改變?首先,進氣道大換血!腹部兩側原本的嘉萊特進氣道,給全換成了DSI進氣道,有啥區別呢?這可不是給手機換殼這么簡單。嘉萊特就是F-22用的那款,高速性能確實牛,能飆到2馬赫以上,但缺點也扎心:結構復雜得像精密瑞士鐘表,地勤維修得拆半天,還特容易被雷達盯上。
而DSI是咱中國戰機的"老朋友",從梟龍到殲-20早玩得爐火純青,就一個鼓包搞定氣流,零件少、成本低,還能把雷達反射源“抹掉”,隱身效果直接拉滿,唯一小遺憾是超1.8馬赫后效率會降,但亞音速、中高速表現完全夠用,F-35不也用這設計嘛。
![]()
有人好奇了,這一號機還搞“混搭”呢,咋到了二號機全換上DSI了?這算盤打得太精了,要知道殲-36三發總推力達440千牛,比F-22還猛,速度不輸任何五代機。既然動力富余,那自然要優先強化隱身。畢竟六代機的玩法是“千里之外取敵首級”,靠超遠半徑和隱身突襲,壓根不給對手“狗斗”機會。
第二大改變,尾噴管換了,從早期類似YF-23的內藏式噴口,改成了和美軍F-22同款的二元矢量噴管。有啥區別呢?前者紅外隱身效果好,但機動性上差點意思;后者就不同了,雖然是外露的,但結構比其他矢量噴管簡單多了,地勤維修容易,成本還低。關鍵它能上下擺動調整推力方向,讓殲-36能輕松玩大仰角拉升,甚至做出“眼鏡蛇”機動這種過失速動作。可別小瞧了它,空戰中被追尾,一招“眼鏡蛇”減速,能瞬間反超到對手身后,攻守態勢直接逆轉。
第三大改變,襟翼從分段式改成了一體式。別小看這機翼上的部件,分段襟翼雖能增升,但縫隙多如“漏勺”,后向隱身全是破綻。換成整體襟翼后,間隙沒了,雷達反射直接降下來,剛好補上矢量噴管的隱身短板,還更耐造,維護也更省心。
![]()
第四個改變,后起落架從串聯雙輪改成了并列雙輪。表面看是輪子換了布局,實則是機內空間的“乾坤大挪移”。縱向空間省下來了,彈艙、油箱布局更自由;起降距離更短,航母上特別吃香;剎車散熱更好,輪胎壞了還能“單腿蹦”,生存力直接翻倍。這種細節改動最見真章,畢竟戰機能不能常上戰場,往往就看起落架經不經造。
把這四大改變放一起看,殲-36還真不是瞎堆參數,是在隱身、機動和可靠性之間找最優解。這也說明,殲-36已經從技術驗證,大步邁向實戰化量產了。而且,以咱這10個月迭代一次,兩年內定型,2027年首批服役不是夢,要知道,殲-20也才4架驗證機就量產。而且,沈飛的殲-50節奏也差不多,這意味著啥?2028年,中國將一口氣服役兩款六代機,這不是迭代,是直接跨代超車。
這剛好戳中美國的痛處,他們原本指望"F-35+1000架無人機"的組合撐場面,結果這方案早陷入了瓶頸,海軍的協作無人機更是要等到2030年代才有望出設計 。無奈之下,美國只能草草上馬F-47六代機項目,3月份項目交到波音手里,結果9月才剛開工。美軍將領宣布,要在2028年首飛,好趕在懂王任期結束前“獻禮”。一個PPT項目,進度要靠政治獻禮來驅動,這本身就充滿了諷刺。
![]()
更扎心的是,當成飛把AI、作戰平臺深度融合,在實戰化道路上狂奔時,美方卻還在為隱身材料不達標、AI邏輯沖突、預算和供應鏈混亂這些基礎問題焦頭爛額。這已經不是技術滯后了,這是整個體系的戰略性失衡!最諷刺的是,它標榜1850公里作戰半徑,真掛彈了可能連1200公里都到不了,跟殲-36推測的3000公里比,差得不是一點半點。這意味著美軍在第一島鏈的空中優勢,怕是要保不住咯!
當咱們六代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進化時,美國盟友也開始用腳投票了。土澳直接砍了F-35訂單,轉頭去搞自己的“忠誠僚機”;日本也追加了自主六代機F-X的研究預算,擺明了不信美軍那套。說白了,他們早就看清了,F-35撐不起空中優勢,更不敢押注連圖紙都沒齊全的F-47“PPT戰機”上。
更狠的是,殲-36壓根不是單一機型突破,而是中國軍工整體躍升的縮影。三發設計搞定復雜氣動熱控,國際領先;換上渦扇-15,推重比炸裂,超音速巡航跟玩兒似的。再加上大型AESA雷達+AI輔助決策,空戰邏輯都變了,以前拼的是飛行員反應,現在拼的是算法快慢。這不是升級武器,是重構規則。當年海灣戰爭美軍靠隱身機橫掃全場,現在風水輪流轉,該他們嘗嘗被技術代差碾壓的滋味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