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S為啥是全球最強五代機?不就是多了一個座位嗎,咋就成了五代戰機中沒有任何短板的“六邊形戰士”,甚至就連美媒都驚呼它是最強“五代半戰機”,承認F22已經落后。這個多出來半代的評價,究竟隱藏了多少黑科技?
現在開始我們今天的主題:強到令美國害怕的殲20S。
雙座設計
打過游戲的應該都知道,開外掛雖然是一種不遵守規則的行為,但是那種不按套路出牌,可以擁有上帝視角的感覺簡直不要太香。而如今殲20S的出現,就是現實中的空中外掛,并且它正是那個在當今全球五代機中打破規則的存在。
![]()
作為雙座版戰機,它可不是簡單的加個座,后座的職責分工也不是許多四代機中的武器操作員,而是在五代隱身戰機的作戰模式中創造了一個“空中軍師”的崗位。
在此之前,五代戰機雖然相比于四代戰機,不僅擁有了隱身能力,而且還有更強的超信息化感知能力,雷達航電的科技化水平也自然更高。
從而讓五代機可以實現對三、四代戰機的絕對碾壓,但同時F22、F35等五代戰機飛行員的駕駛操作,也更像一個雜技演員。不僅需要全神貫注的操控戰機進行高難度機動,同時還要緊盯屏幕,配合操作雷達與電子對抗系統等復雜的設備,加上部分五代機還采用了推力矢量發動機與升力風扇的復合推進系統,相應的操作界面和戰術要求還會更高。
![]()
甚至因為五代戰機既可以采用內置彈倉,又可以外掛彈藥,既能夠隱身潛行又能夠超音速突防,而不同的配置和戰術戰法應用,也加劇了對飛行員戰術應變能力的要求。因此往往五代機通常需要更長的適應期,而單座型的五代隱身戰斗機飛行員,也至少需要經歷兩年以上的訓練,才能達到高效操控的熟練水平,之后才能談戰術戰法的運用。
不過殲20S的出現,明顯是換打法了,前后兩個座分工明確。前座就是王牌飛行員,專注戰機本身的飛行操控以及戰術機動動作。
![]()
而后座就不得了了,之所以稱之為“空中軍師”,就是因為它不僅可以專門負責武器控制和電子對抗,而且能夠根據預警機或地面雷達通過數據鏈傳輸過來的信息,進行戰場態勢分析,最重要的是還能夠指揮無人機群配合作戰。這種設計不但讓戰機實現了駕駛和作戰的徹底分離,更相當于給戰機裝上了第二個大腦。
魔法改造
然而這個腦洞大開的想法,居然不是我國在研制殲20S之前最先想到的,反而是美軍當年在研制F22的過程中提出來的。只是又一次變成了美國負責PPT設想,而中國負責實現。甚至他們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研究過F22的雙座版,但最終因為發現改動氣動布局的難度太大而放棄。
![]()
可誰知道二十多年后中國航空工業卻攻克了這個難題,咱們通過上千次的風洞試驗,重新優化了機身曲線,不僅保持了原有的隱身性能,還通過智能材料應用讓雷達反射面積進一步降低。其實給隱身戰機加座位,是聽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你別看殲20S相比于殲20只是后脖頸鼓起來一點,然后新增了一個后座艙。但這個新增的座艙會破壞戰機原有的整體氣動外形,導致氣流紊亂,進而影響飛行穩定和隱身效果。
于是殲20S的研發團隊發明了柔性蒙皮技術,也就是在機翼前緣采用記憶合金骨架和吸波蒙皮的組合,這樣能讓它在飛行過程中自動調節形狀,從而減少氣流分離。
![]()
當然更絕的還是要得益于DSI進氣道的設計,這個鼓包看似簡單,實際內部卻藏著智能調節系統。當戰機以0.8馬赫亞音速進行巡航時,鼓包會微微膨脹增加進氣量,而當戰機進行1.6馬赫的超音速飛行時,鼓包又會自動收縮形成對激波的壓縮效應,始終讓發動機工作在最佳狀態。
另外為了抵消雙座帶來的重心前移,殲20S還重新設計了機頭曲線,并且優化了內部設備的布局。而這些看似細微的調整,卻需要攻克數百個技術難關。
降維打擊
美國沒有做到的被我們做到了,停滯不前的F22即便之前再強,如今在不斷進化的殲20S面前也只能是個“弟弟”了。
![]()
甚至由于殲20S最讓對手膽寒的能力,是它能同時指揮多架攻擊11和飛鴻97A等隱身無人機組成獵殺群。從而讓只能單打獨斗的F22不得不面對敵方“群毆式”的降維打擊。
未來戰場的場景很可能就是這樣,一架殲20S在400公里外隱身巡航,并優先派出無人機誘使敵方雷達開機,然后一旦獲得敵方坐標,后座的武器官就會立即引導無人機發動飽和攻擊,根本不會給敵方任何近距離狗斗的可能。
這對空戰模式來說也是徹底的顛覆,以前空戰戰術是飛行員之間的較量,現在變成了體系對抗。無人機不僅能充當導彈卡車,還能執行從偵察到電子干擾,乃至自殺式攻擊的全流程操作。最厲害的是這些無人機彼此之間還能通過數據鏈共享信息,形成一個智能作戰網絡。
![]()
而它們最核心的空戰指揮節點就是殲20S,也正是因為殲20S有了雙座型配置和更先進的雷達航電,以及數據鏈指揮系統才讓這一切變得順理成章。
反觀美軍目前最先進的F35,最多也只能與無人機進行基本通信,根本無法實現這種精細指揮。而殲20S的后座配備有全景觸摸屏和智能指揮系統,操作無人機就像玩戰略游戲一樣直觀。
性能升級
除了無人機指揮能力,殲20S在其他方面也實現了全面超越,是五代戰機中當之無愧的“六邊形戰士”。它搭載的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最遠可達450公里,遠遠超過了F22的APG77雷達。
![]()
更厲害的是它采用了遍布機身的分布式孔徑系統,能夠實現對周邊360度無死角的監控。隱身性能也進一步優化,全身覆蓋的新型隱身涂層,能通過分子級復合材料吸收不同波段的雷達波,并根據環境自動調節電磁特性。再配合翼身融合設計減少反射死角,使敵方難以通過米波、厘米波甚至毫米波等雷達設備探測到戰機的存在。
雷達反射面積能夠降至0.01平方米以下,實現全頻段隱身。相比之下F22的隱身技術,可能還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動不動還會因為金貴但不實用的涂層,需要長時間維修而影響戰斗力。甚至美國一直引以為傲的航空發動機優勢,現在也被我們追捧甚至趕超。
![]()
殲20S采用的國產渦扇15發動機,不僅能賦予它更強的機動性,而且在不開啟加力燃燒室的情況下,就能實現1.6馬赫超音速巡航,而F22最多只能達到1.5馬赫。
就連最基礎的掛彈能力F22也直接被殲20S給秒了,由于殲20S彈倉深度增加到了18厘米,因而不僅可以掛載常規的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還能射程更加驚人的霹靂17超遠程空空導彈,以及鷹擊91反艦導彈和滑翔精確制導炸彈,從而實現全方位的制空、對海以及對陸打擊能力。
可以說從殲20到殲20S,中國航空工業完成了一次完美的飛躍。這不僅是技術的勝利,更是創新思維的勝利。當其他國家還在糾結單個平臺的性能時,中國已經開創了空戰的新模式,實現了從平臺對抗走向體系作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