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新疆沙雅縣紅旗鎮塔勒克努爾村蘋果示范園,深入探訪沙雅民樂林果業專業合作社,見證當地以林果產業為筆,繪就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這片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的土地,正通過產業結構優化、科技賦能和規模化經營,書寫著從“傳統種植”到“高效產業”的轉型篇章。
![]()
據悉,沙雅縣現有林果種植面積25.9萬畝,其中掛果面積達24.5萬畝。2025年預計果品總產量17.4萬噸,總產值突破14.7億元。核桃、紅棗、香梨、蘋果等六大主導果品構成產業核心:核桃以17.11萬畝種植面積領跑全疆,畝均產量305.1公斤,總產值6.99億元;香梨畝均產量達2777公斤,總產量5.11萬噸,以高效益成為“致富金果”;蘋果雖種植面積僅0.62萬畝,但畝均產量2773公斤,總產值0.69億元,“冰糖心”紅富士品牌深入人心;特色果品西梅、杏李等“小而美”果品種植面積0.87萬畝,總產值0.92億元,成為產業多元化新亮點。
![]()
針對傳統果園效益低下問題,沙雅縣啟動低產低效果園改造工程,累計完成8.4萬畝升級:通過疏密改造釋放土地潛力、品種改接引入“秦脆”“瑞雪”等新優蘋果品種、更新重植淘汰老舊果樹,并輔以5萬畝精細化撫育管理。紅旗鎮塔勒克努爾村蘋果示范園便是典型案例,改造后畝均效益提升30%,果農收入穩步增長。依托民樂林果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沙雅縣推行果園托管模式,社會化服務覆蓋率超60%。合作社統一提供技術指導、農資采購和銷售渠道,解決散戶“管不好、賣難”問題。村民阿依古麗·買買提感慨:“以前自己種蘋果,技術跟不上,現在合作社全程托管,省心又賺錢!”政策扶持下,植保無人機、智能修剪機、水肥一體化設備等機械廣泛應用。目前,全縣林果機械化率達65%,修剪效率提升4倍,施肥成本降低30%。在蘋果示范園內,無人植保機精準噴灑作業的場景,成為科技賦能農業的生動注腳。
![]()
當前,沙雅縣正緊鑼密鼓推進秋季林果管理:已完成秋施基肥10.62萬畝、待葉修剪1.83萬畝、樹干涂白6.17萬畝。農業技術員艾合買提·托乎提介紹:“秋季管理是來年豐收的關鍵,通過科學施肥和病蟲害防治,可提升果樹抗寒能力,保障果品質量。”
![]()
作為沙雅林果業的“后起之秀”,蘋果產業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為突破口。今年,地區下達0.16萬畝蘋果種植任務,目前已完成0.12萬畝,采用簡約化栽培模式,以“冰糖心”紅富士為主打,同步引進“秦脆”“瑞陽”等耐貯運、口感佳的新品種。合作社負責人表示:“新品種畝均效益比傳統品種高40%,未來將擴大至1萬畝,打造沙雅蘋果新名片。”
從單一種植到多元產業,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賦能,沙雅縣林果業的蛻變,是新疆農業現代化的縮影。海外華文媒體代表紛紛點贊:“這里的果園不僅有豐收的喜悅,更蘊含著鄉村振興的智慧與希望。”未來,沙雅縣將繼續深化產業鏈延伸,推動林果業與旅游、電商融合發展,讓“沙雅味道”飄香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