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天津日報)
轉自:天津日報
文|郭佳
他看不見光的模樣,卻聽得到聲音的形狀鋼琴里的8000個零件在他指尖蘇醒雙手觸摸的不是零件是鋼琴的“心跳”
![]()
“別人調琴靠眼睛和工具,我靠耳朵和心。”37歲的王辰是一名鋼琴調律師,最多時一天要調7臺琴。
鋼琴前,王辰的雙手在琴鍵與弦列間游走,動作精準而流暢。他輕敲音叉,耳廓微動,隨即轉動弦軸,每一個音符在他的調試下都回歸到最純凈的狀態。不到40分鐘,整架鋼琴的音律已被完美校準,速度快得令人驚嘆。
這樣專業高效的調律技藝,與任何資深調律師相比都毫不遜色。但你不曾想到,王辰其實是一位盲人。
從絕望到破局:
當世界失去色彩
他在鋼琴里找到光
小時候的王辰原本視力正常,然而命運的轉折發生在初三那年。一次檢查,他被確診為閉角型青光眼。“這種病不疼,沒什么感覺,也正是因為不疼,就耽誤了最佳治療期。”
預知黑暗終將到來,比猝然墜入黑夜更煎熬人心。世界在眼前漸漸褪去色彩,像極了手中的沙礫,越想握緊,流失得越快。“當時只覺得整個人被絕望籠罩,仿佛自己正成為家人的負擔,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茫然四顧,不知出路在哪里,光亮在哪里。“幸好我父親一直鼓勵我,讓我去學習一門適合盲人的手藝,將來能有個糊口的本事。”
和當時大多數視障人士首選學習的職業技能一樣,王辰開始也學了按摩,而且一干就是三年。但內心深處,他始終渴望打破職業的局限。“盲人能選擇的行業太單一了,我總想著能不能有點突破……”2010年,他買了一臺電鋼琴,在業余時間自學彈奏,音樂的種子在他的心里悄然發芽。
2011年,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希望的轉機不期而至。王辰得知北京盲校開設鋼琴調律培訓班,他隱隱地感覺到這個能將音樂愛好與專業技能完美結合的方向,正是他多年夢寐以求的機會。
從荊棘到坦途:
八千多個零件靠手“看”
一雙耳朵成“尺”
求學之路充滿挑戰。鋼琴內部八千多個零部件,全要靠觸覺記憶。“老師手把手帶著我們摸每一個零件,弦槌、琴鍵,一個都不放過。”學校僅有四五臺老舊的練習琴,“調著調著弦就斷了”。換弦更是艱巨挑戰,交叉排列的中低音區時常把他的手扎得鮮血淋漓。王辰坦言,盲人學調律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然而,失明也帶來了聽覺上的優勢。“經過老師系統指導,耳朵變得特別敏感,稍有不準就聽著難受。”僅用一周,王辰就掌握了聽辨音準的要領。畢業后他回到天津,在琴行找到了工作,開啟了調律師的職業生涯。
出行,成了王辰最大的障礙。他要攜帶的調律工具繁多,公共交通不便,總需勞煩親友開車接送,這不是常事兒。幸運的是,2015年,在親戚介紹下他成了家,知他懂他的愛人從此接過了引路的使命,成為他最可靠的“眼睛”。
與此同時,王辰的病情也日益嚴重,視力越來越糟。他逐漸失去了最后的光感,眼前的世界徹底沉入黑暗。但這樣的情況對于彼時的王辰,已然不足為懼,因為他內心的世界,越來越亮堂了。
![]()
從謀生到驕傲:
用“音準”調出生活的“穩穩當當”
王辰專注工作,兼顧家庭,憑借精湛的專業本領,如今已積攢了越來越多忠實客戶的口碑,還成為了兩個可愛女兒的父親,活出了斑斕的色彩。
“王師傅來我家調音五年了,”張女士說,“他特別細心,讓人安心。上周他來調琴,聽到琴箱里有不正常的雜音。雖然眼睛看不見,他還是主動上前,費了好大勁把鋼琴挪開一點,我才發現是墻和琴的縫隙里掉入一個小木相框,影響了琴音。”
在天津經營琴行的沈女士同樣贊賞他的專業:“他調出來的鋼琴,音色特別干凈。更難得的是,他能根據鋼琴的使用年限和材質,給出非常到位的保養建議,這已經超出了普通調律服務的范圍。”
客戶的信賴與認可,讓王辰深感踏實。“雖然我屬于大家口中的‘弱勢群體’,但有這門手藝傍身,能讓一家老小日子過得穩穩當當,不讓家人擔憂,也不給社會添麻煩,我對此感到特別自豪。”
![]()

于黑暗中校準音律
在平凡中奏響強音
他看不見光 卻成為光
以心為目 照亮自己
把日子調得又穩又暖
為每一個在逆境中
奏響生命樂章的人點贊!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