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表示,沖突的根源之一是基輔當局違反國際法及公約,推行“清除一切俄羅斯元素”的政策。
“認國家不認政權”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匈牙利油管頻道的采訪里,把俄方對烏克蘭的態度說得挺明白:承認烏克蘭獨立,但不認澤連斯基的“納粹政權”。這話聽著有點繞,其實是把“國家主權”和“政權合法性”拆成了兩碼事,透著很強的話語策略感。
拉夫羅夫強調“承認基于《獨立宣言》和憲法的烏克蘭”,特指那個1991年獨立時定下的“無核、中立、不結盟”國家。這可不是隨便提的,1994年烏克蘭棄核時,美英俄簽的《布達佩斯備忘錄》里,就明確基于這個憲法定位給的安全保障。
現在俄方翻出舊賬,潛臺詞是“你烏克蘭先背棄了自己的立國之本”——畢竟這些年烏克蘭要加入北約、削弱俄語地位,確實和最初的憲法精神越走越遠。
至于“納粹政權”的說法,核心靶子是“清除俄羅斯元素”。拉夫羅夫不是第一次提這個,之前就說過烏克蘭在“物質上和法律上消滅俄羅斯文化”。
從現實看,烏克蘭近年確實通過法案強化烏克蘭語的官方地位,俄語在公共領域的使用空間被壓縮。但俄方用“納粹”這個詞,更多是借歷史符號強化正當性——畢竟二戰時烏克蘭西部確實有過親納粹勢力,這種敘事能喚起國內共識,也能爭取部分對“極端民族主義”敏感的國家理解。
不過這話里的矛盾也挺明顯:既然承認國家獨立,又否定其合法政權,那和誰談和平?難道要等烏克蘭換個“合心意”的政府?這本質上是把政權更迭的訴求包裝成“反納粹”,給談判設置了極高的門檻,也難怪美俄之前的通話談崩了。
“歷史領土”敘事:不是新賬是舊怨
拉夫羅夫這次還硬氣地說,頓巴斯、克里米亞這些地方“不是新納入的領土,而是歷史上的俄羅斯領土”。這話要是不懂俄烏的歷史糾葛,肯定覺得是強詞奪理,但要是翻下老黃歷,就知道這是積了上千年的舊怨。
俄烏同出基輔羅斯的源頭,就像從一個家里分出來的兄弟,但分家后過得太擰巴。1667年《安德魯索沃停戰協定》就把烏克蘭沿第聶伯河一分為二,東岸歸俄羅斯,西岸歸波蘭。
后來沙俄擴張把大部分烏克蘭土地并入版圖,但奧匈帝國控制的西烏克蘭卻發展出更獨立的民族意識——兩邊一個受俄羅斯影響,一個受西方熏陶,根子上就埋下了分裂的種子。
![]()
更關鍵的是雙方對“歷史繼承者”的認定完全擰著。烏克蘭說自己是基輔羅斯的直接傳人,俄羅斯則認為莫斯科公國才是正統——畢竟蒙古入侵后,基輔的中心地位沒了,莫斯科卻崛起成新的東斯拉夫核心。
這種歷史敘事的爭奪,到蘇聯解體后更白熱化:普京2021年寫長文說“俄烏是同一個民族”,烏克蘭則喊出“烏克蘭不是俄羅斯”,兩邊都在重塑身份認同。
拉夫羅夫提“歷史領土”,就是把這種敘事用到了極致:克里米亞1954年才從俄羅斯劃給烏克蘭,頓巴斯歷史上一直是俄語人口主導區,這些“史實”被拿來證明“這些地方本就該是俄羅斯的”。
但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國際法腳——畢竟國家邊界不是靠“歷史歸屬”算的,不然世界早亂套了。說白了,這就是用歷史敘事給現實的領土控制找借口,和西方說的“領土擴張”本質上是立場不同的表述。
拒絕“暫時停火”:俄方要的是“一勞永逸”
最值得琢磨的是拉夫羅夫反復強調的:要解決沖突根源,不能只搞暫時停火。這話直接戳中了當前美俄談判的死穴——美方催著“立即停火”,俄方偏說“沒解決根源停了也白搭”,難怪魯比奧和拉夫羅夫的通話不歡而散。
俄方說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拉夫羅夫這次點了兩條:一是烏克蘭要恢復中立地位和俄語權利,二是要承認“地面上的現實”(也就是俄方控制的領土)。但結合之前的表態看,根源還有更深層的——北約東擴。
![]()
拉夫羅夫上周還說,沖突的首要原因是北約想把烏克蘭變成軍事基地,頂在俄羅斯家門口。這三樣加起來,才是俄方的真實訴求:既要烏克蘭“去軍事化、去納粹化”,又要把它從西方陣營拉出來,還要保住已經到手的地盤。
這種“解決根源”的說法,看著挺合理,實則是把談判的球踢給了西方和烏克蘭。拉夫羅夫說“西方該要求烏克蘭恢復俄語地位”,潛臺詞是“責任不在我,在你們縱容烏克蘭搞極端”;說“不扶持政治失敗者”,就是暗指澤連斯基政權撐不了多久,沒必要跟他談。
這招很高明:既顯得自己有誠意談“根本解決方案”,又把停火的責任推給對方,還能拖時間鞏固對占領區的控制。
但這里面有個大問題:俄方要的“根源解決”,本質上是讓烏克蘭接受既成事實。可澤連斯基剛硬頂回特朗普的施壓,怎么可能同意割地和中立?
西方更不可能放棄對烏克蘭的支持——畢竟北約東擴到現在,不可能輕易退回去。所以拉夫羅夫的“根源論”,看似是求和平,實則是設置了對方根本不可能接受的條件,等于變相拒絕了短期內停火的可能。
其實從俄方角度看,這也是無奈之舉。之前特朗普特使帶回來“俄同意烏安全保障”的消息,結果“特普會”沒談成,現在再松口怕更被動。
拉夫羅夫這套組合拳——認國家不認政權、講歷史爭領土、談根源拒停火,本質上是想掌握談判的主動權:用歷史和法理包裝訴求,用“解決根源”拖延時間,等西方援助乏力、烏克蘭撐不住了,再逼對方接受自己的條件。但現實是,烏克蘭沒垮,西方還在輸血,這種“以拖待變”的策略,只會讓戰爭更難結束。
參考資料:俄外長:莫斯科承認烏克蘭的獨立,但不承認基輔執意“消滅一切俄元素”的納粹政權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