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居,吾語汝。夫樂者,象成者也。總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發揚蹈厲,太公之志也;《武》亂皆坐,周召之治也。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陜,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復追,以崇天子,夾振之而四伐,盛威于中國也。
![]()
分夾而進,事蚤濟也。久立于綴,以待諸侯之至也。且夫女獨未聞牧野之語乎?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后于薊,封帝堯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陳;下車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封殷之后于宋,封王子比干之墓,釋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復其位。
庶民弛政,庶士倍祿。濟河而西,馬散華山之陽而弗復乘;牛散桃林之野而不復服;車甲弢而藏之府庫而弗復用;倒載干戈,苞之以虎皮;將率之士,使為諸侯,名之曰‘建阹’,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復用兵也。散軍而郊射,左射《貍首》,右射《騶虞》,而貫革之射息也;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稅劍也;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朝覲,然后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后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于太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干,所以教諸侯之悌也。如此,則周道四達,禮樂交通,則夫《武》之持久,不亦宜乎?”
孔子說你請坐,我將其中的道理說給你聽,音樂的演奏是為了表現事業成功之后的功績的,開始的時候武士拿著盾牌像山一樣,展現了武王事業的準備階段,發揚蹈厲是為了展現太公在進取之中的智慧,《武》樂后來半坐的動作是為了展示周公、召公治理的效果。
況且《武》樂的是從北方出場開始表演的,在次出場表演的時候就已經消滅了殷商,第三次出場表演是征伐南方,第四次出場的時候,南方已經成為了周的疆土,第五次表演是將陜地分治,周公治理左邊地區,召公治理右邊地區,第六次進行表演是為了表達對天子的尊敬,五人組成的一個團隊是為了表現武王和將軍們在建工立業時付出的艱辛,最終將美好的品德傳遍天下。
![]()
一組同步前進,是為了表達事業的早日成功,久久的站立不動,是為了等待諸侯的到來,你一定看過牧野之戰的相關記載吧,武王消滅殷商返回周地,還沒有下車便下令封黃帝的后人于薊,封帝堯的后人于祝,封帝舜的后人于陳,下車之后封夏后氏的后人于杞,封殷商的后人于宋,封上了王子比干的墓地,釋放了被囚禁的箕子,讓他主持祭祀商容而恢復了他的職位。
對百姓實行寬容的政策,士兵對進行了封賞,渡過黃河回到了都城,將馬放養在華山南邊表示不在進行乘坐,將牛放養在桃林之地,表示不在用它運用糧草,兵車戰甲收藏進府庫表示日后不會使用,將兵器倒放,并用虎皮包起來,表示天下沒有了戰爭。
將那些有功的大臣封為諸侯,將這個封賞的過程叫做建阹,于是天下的百姓都知道了武王不在用兵的消息,將軍隊解散后讓他們舉學習射禮,在左邊教導《貍首》之射,在右邊教導《騶虞》之射,逐漸用于殺伐的射箭技術也就消失了,穿著整齊的朝服,帶著禮貌,拿著象征身份地位的笏板的大臣增多了,那些時刻準備征戰殺伐的勇武將軍則減少了。
在明堂舉行祭祀先祖的禮儀,于是百姓更加努力去行使孝道,朝覲制度讓諸侯能夠明白自己臣子的身份,親自進行耕種用收獲的糧食進行祭祀上田,諸侯于是更加知道了敬畏,這五件事情是治理天子必不可少的。
在太學供奉著三老五更,天子親自袒露肩膀割肉,做成肉湯來供奉,親自倒酒來祭祀,自己親自參與祭祀舞蹈的開始,這就是為了讓諸侯知道敬愛,這樣做周朝的良好制度便傳遍了天下,禮樂相互發揮作用,天下得到了治理,因此《武》樂的行動遲緩,也就很符合實際情況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