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安企業近億元損失,1700 萬補償款何時付?
偉大的先進奮斗者們辦事,向來以民心為根本,以信譽為生命。而河北文安縣一起拖延六年的招商糾紛,恰如一面鏡子,照見了某些地方工作的弊病—— 脫離了群眾,失了信用,再好聽的口號,也只是空響。更提醒我們:脫離群眾、失信于民的事,斷不可為。
![]()
(公平、正義、 誠信、民生)
![]()
(公平、正義、 誠信、民生)
招商風波
事情要從 2013 年說起。時年50歲的柳先生懷著建設家鄉文安縣的熱忱,應當地工業園區之邀返鄉投資,帶著年產400萬㎡復合保溫板項目入駐。工業園區承諾明確地價、一年內落實土地相關手續,聽到這些承諾,讓柳先生動了心。柳先生在兩年內,從專利談判到廠房建設,辦公樓封了頂,車間成了形,眼看自己的A公司就要投產,工業園區卻突然變了卦,提出要變更用地合作方式。
分歧剛起,更波折的情況來了。2016 年,當地以相關不當理由介入,A公司法定代表人被無辜采取強制關押措施近兩年,柳先生本人也一度面臨網上追逃。所幸案情終于真相大白,這一處置最終被認定為刑事錯案:涉事土地本符合規劃用途,而相關執法程序存在疏漏。直至 2018 年底相關處置撤銷,但企業早已因資金鏈斷裂、合作方撤資而破產,經營損失近億元。
![]()
(公司投資項目備案證,圖片由柳先生提供)
偏差要糾正,承諾要兌現,這是最基本的道理。2019 年底,工業園區與柳先生協商,承諾補償 1800 萬至 2000 萬元;2021 年,前后兩任園區負責人更是與柳先生三方確認 “補償款兩年內付清”。可承諾成了空話:六年過去了,至今還差1700萬補償款遲遲沒有兌現,究竟還要等到何時才能還清呢?
但大家都知道:公道這東西,不該總讓老百姓等得太久。畢竟,民心不是野草,不可以隨意踐踏;承諾也不是廢紙,不可以一次又一次的隨便丟棄。
信訪維權之路
在這6年里,柳先生一家的日子過得艱難萬分:因為這起變故,柳先生流離失所,兩年間搬了九次家,每次都像逃難一樣;身體也因這起事情搞垮,吃藥看病還需借債;孩子面臨著高額的學費支出;昔日的創業者成了整日為生存奔波的信訪人。
眼看補償款遲遲無望,信訪成了柳先生最后的合法途徑。柳先生找信訪部門維權申訴,省里按程序將案件交辦市里,市里又轉交給文安縣辦理,最后又被“踢皮球”一樣推給工業園區。可園區竟意圖欲以 “需等新項目推進再議” 為由拖延,全然不顧此前的協商和承諾。
今年10月,即便省級相關部門指出 “產業園無信訪受理主體資格,信訪事項按規定最晚應于 9 月 6 日前辦結,現在都超期了,當地縣里應立即落實補償”。可一個多月過去了,文安縣里仍無實質性行動。
古語說 “民無信不立”,地方治理更是如此。如今根據上面指示 “優化營商環境”,可招商時熱情積極,遇事卻推諉扯皮,這樣的作風只會寒了群眾與投資者的心。優化營商環境,不是喊口號,要靠實打實的行動。某些干部把群眾的信任當兒戲,把承諾當 “空頭支票”,這不是小問題,是脫離群眾的大問題。
柳先生的訴求總結便是以下三條,每一條訴求都簡單又迫切:
1.盼補償兌現解燃眉之急:請求當地縣政府按協議約定,立即兌現剩余 1700 萬元補償款。這筆錢對柳先生而言,不只是企業損失的彌補,更是給孩子交學費、買藥治病的 “救命錢”,能讓幾年來的捉襟見肘喘口氣。
2.盼追究責任明是非:希望上級部門調查案件中存在的失職行為,對拖延補償、敷衍信訪的相關工作人員追責,不能讓 “踢皮球” 的人毫無擔當,更要還企業一個清白。
3.盼損失協商有說法:針對企業因項目停滯、資產閑置產生的生產經營損失,懇請與政府相關部門坐下來協商,給出合理的其他賠償方案,讓多年的付出有個合理交代。
柳先生的維權之路還在繼續,他把所有材料整理好放進背包,“只要事情還沒解決,我就會一直走下去,直到拿到我該拿的補償和賠償,討回該有的公道。”
我們期待上級部門能持續跟進督辦,推動補償落地、責任落實,徹底解決問題,讓公道早日昭彰。要知道,民心是最大的根本,失信是最大的危險。這起拖延六年的糾紛,必須解決好,也必然要解決好 —— 因為公道從來不會缺席,民
心永遠不可辜負。
事件后續進展如何,媒體將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