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超高層住宅正在慢慢退出新盤市場,而這也意味著高層住宅要退出歷史的舞臺了,買房時糾結選高層還是底層這個問題的答案正在被現實改寫。
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發(fā)布的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guī)范》的公告中明確規(guī)定,未來最高僅允許建造26層、80米高的住宅。
那么,那些已經入手高層的業(yè)主,未來房產價值會受到影響嗎?
致命的設計缺陷
曾幾何時,那些聳入云端的住宅樓,是城市繁榮的圖騰,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可不知從何時起,它們卻悄然變成了政策調控的靶心和市場里人人談之色變的“燙手山芋”,甚至被一些人憂心忡忡地稱作未來的“貧民窟”。
高層住宅的衰落,首先要從它自己的“基因”里找原因,很多問題,從它拔地而起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只是在樓市狂飆的年代被暫時掩蓋了而已,現在,當潮水退去,這些與生俱來的缺陷便暴露無遺。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最要命的,就是安全,你可能不知道,近年來,高層建筑的火災發(fā)生頻率正在以指數級的速度增長,更可怕的是,一旦火舌竄上15層,地面上的消防云梯就只能望樓興嘆,那剩下的幾十層樓,就成了一個巨大的安全盲區(qū)。
這還不是全部,高層建筑獨特的“煙囪效應”,會讓小火苗在極短時間內變成吞噬一切的火龍,濃煙會沿著管道井、樓梯間飛速垂直擴散,這不是管理好壞能解決的,這是物理定律,是寫在建筑結構里的宿命。
![]()
除了突發(fā)的災難,還有慢性的“衰老”,任何房子都會變老,但高層住宅的老化是災難性的,電梯、二次供水設備、密如蛛網的管道……這些公共設施就像人體的器官,幾十年后必然進入集中報廢期,維修成本是一個天文數字。
但真正的難題不是錢,而是人,想給一棟住了幾百戶人的高樓換個電梯?光是把所有人拉到一個微信群里都費勁,更別提湊齊那筆巨款和達成一致意見了。
這種“治理困境”幾乎無解,最終的結果就是公共設施一天天壞下去,居住品質持續(xù)滑坡,資產價值被時間慢慢吞噬。
![]()
城市印鈔機的落幕
既然高層住宅“帶病”如此,為什么過去幾十年還能如此風靡?因為它曾是特定發(fā)展階段下,地方政府、開發(fā)商和時代需求三方合力上演的一出完美“共謀”。
在那個高速城市化的黃金時代,城市要擴張,要修地鐵,要搞基建,錢從哪兒來?很大一部分就來自高容積率的土地,地塊容積率越高,能蓋的樓層就越多,高樓,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地方財政的“印鈔機”。
![]()
開發(fā)商也樂見其成,尤其是在老城區(qū)的拆遷改造項目中,拆遷成本極其高昂,只有把樓往天上蓋,用超高層的體量去攤薄成本,才能有利可圖。
這一切,都建立在一個大前提上,源源不斷的住房需求,但現在,這個驅動高樓瘋長的經濟引擎,已經悄然熄火了,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增長已經見頂,甚至開始凈流出,樓市里,堆積了大量已經蓋好卻賣不出去的高層現房。
![]()
購房者的心態(tài)也變了,從過去追求“有沒有房住”,變成了現在追求“住得好不好”,國家層面的一紙新規(guī),正是對這一根本性轉變的官方確認。
今年5月1日發(fā)布的《住宅項目規(guī)范》中明確設定了新建住宅80米的高度上限,大約相當于26層,其實這道“紅線”并非憑空出世,早在2018年就曾有過類似的嘗試,只是當時執(zhí)行效果不佳,如今,這更像是一聲宣告,宣告那個舊模式徹底終結。
![]()
市場的反應最為誠實,土地拍賣市場上,低容積率地塊成了人人爭搶的“香餑餑”,他們發(fā)現,開發(fā)利潤更高的改善型產品才是未來的方向,而深圳、北京、上海這些一線城市,早已開始提前落地執(zhí)行80米限高,部分城市如鄭州,甚至通過限制容積率不超過2.5來間接控制建筑高度。
房子和房子的不同命運
對于那些已經存在的存量高層住宅,它們的未來是什么,大概率是其金融屬性的大幅削弱,逐步回歸純粹的“居住”功能。
![]()
由于難以改造和潛在的貶值風險,它們將主要服務于租賃市場,或是成為那些暫時無法申請保障房、又對價格極為敏感的群體的過渡性選擇。
如果你是這類房產的持有者,這并不意味著世界末日,關鍵在于要清醒地認識到資產屬性的變化,要么,果斷進行置換,要么,就沉下心來,積極參與社區(qū)的公共事務,通過精細化的維護和管理,努力延緩小區(qū)的衰敗,保住它最基本的使用價值。
![]()
而未來新增的住宅市場,將在政策與市場需求的合力推動下,新房市場將全面轉向“小而美”的品質社區(qū),15層以下的小高層、多層住宅會成為絕對的主流。
這類產品的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它們的公攤面積更小,采光通風更好,社區(qū)的鄰里氛圍也更佳,更重要的是,它們易于維護和改造,在漫長的歲月里擁有更強的生命力。
雖然它們的建安成本可能比高層略高大約10%,但因其帶來的高品質居住體驗,完全能以更高的溢價出售,其資產屬性也因此更為穩(wěn)固。
![]()
筆者觀點
一代房子服務一代人。
高層住宅,在那個野蠻生長的年代,承載了無數人進城的夢想,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它的退潮,不是一場簡單的建筑革命,而是整個城市發(fā)展邏輯從“追求規(guī)模”到“精耕細作”的深刻轉型。
這背后,是人們對安全、對舒適、對美好生活最樸素的向往,告別摩天大樓,迎接的將是更貼近居住本質的未來,或許,我們城市的天際線將不再那么銳利,但我們腳下的生活,將因此而更加踏實、安全,和充滿尊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