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發現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很容易瞻前顧后,這也想要,那也想要。
比如:
做項目時,既想要保證質量又想要加快進度;
選擇職業時,既渴望高薪又希望工作輕閑;
甚至點外賣時,都會在重口味和健康間,反復權衡,追求最佳性價比……
結果呢?
就像在果園里同時追逐多個掉落的果子,最終一個都沒能接住。
而那些真正能成事的人,往往明確且認準了一個方向,接著像釘子般深深鑿進去,直至穿透。
![]()
![]()
學會“竹竿效應”
去做讓你有生理反應的事
最近刷央視新聞一個視頻,被國科大課堂上一個老師的話打動到,他說:
“從中考到高考到考研,一門課成績不行,都會直接讓你名落孫山。
能坐到這個教室里來的,全都是‘考試英雄’……
但是從今天開始,主導你們的是‘竹竿效應’。
你抱著一摞桿子去打棗,你能打到的棗的質量,取決于你這摞桿子里頭,最長的一根。
你有一件事情做的,全國乃至于全世界最好,你就什么都有。”
![]()
圖源: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為什么會這樣?
心理學的“認知資源理論”告訴我們:
每個人的心理資源(專注力、注意力、激情、認知能力等)都是有限的。
當你把精力分散到多個目標,每個目標能分配到的資源就會大大減少。
所以人想要成功的最好方式,就是放棄全能幻想,學會利用“竹竿效應”——
把所有的時間、資源、精力都傾注到那件你真正擅長并熱愛的事情上。
人無法“既要又要”,只能選擇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心理學上有個“麥穗理論”,說的就是你不要總想著前面有更大更好的麥穗,而是要相信,你手中的就是最好的一株。
接著就像查理·芒格說的:“發現什么是有效的,然后重復它。”
這不僅是投資智慧,更是人生哲學。
![]()
這時可能有人會問:如何找到自己“最長的那根竹竿”呢?
其實很簡單,看做哪些事情能激起你的“生理性喜歡”。
我們的身體往往比大腦會更加誠實。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我們從事真正熱愛的事情時,會出現明顯的生理喚醒,比如心跳加速、瞳孔放大,這是一種深層的生理偏好。
就像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第一次接觸計算機時,他可以連續編程幾十個小時而不覺疲憊;
JK·羅琳想到哈利·波特的故事時,她即使身處困頓也忍不住在餐巾紙上寫作。
這就是“生理性喜歡”,做這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回報。
當你找到它,你會感覺身體充滿能量,以及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
一種完全沉浸、忘記時間存在的體驗。
在這種情況下,你不會感 到“被強迫”“疲憊”“反復權衡利弊”等。
而只是遵循你的本心,享受此時你正在做的事情。
![]()
![]()
請你務必極致地相信自己
確定方向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需要的是不動搖的信念。
心理學中的“自我實現預言” 指出:
一個人對未來的堅信會在無形中影響TA的行為,從而使預言更可能成真。
就像你相信自己是幸運的,就會更愿意嘗試,從而遇見更多機會。
那如何培養這種信念?
首先,請大膽地想象你要成為的人。
不要只停留在最簡單的設定目標階段,而是要學會構建身份,大膽地給自己“立人設”。
比如我是一個“健身達人”,我是一個“職場精英”……
從心理學角度看,這種想象本質上是“認知重構”。
一旦人設立下,我們會產生強大的自驅力,驅使自己不斷朝著理想中的自己一步步靠近。
![]()
其次,多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和暗示自己。
一個人的語言用詞,在冥冥中會塑造TA未來的命運。
如果你總是說“太糟糕了”“我一定不會成功”……
這種負面表達很容易把人帶入“災難化思維”的誤區。
明明事情沒有那么困難,但是自己越想越嚴重,最終還沒開始,就先早早放棄。
但如果換成“我一定可以的”“再試試”“我天生就是健身小天才”等等這類的積極和充滿希望的話語。
你便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實現目標,使得事情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
最后,學會在行動中反復增強自己的信念。
信念不是在思考中強化的,而是在行動中不斷驗證、逐步增強的。
有一段時間我很想減肥,于是我告訴自己:“我天生就是瘦子”。
在這種積極的信念下,我每天堅持去健身房打卡1小時,堅持健康飲食,早睡早起。
每一天的行動,都讓我看到自己的變化: 皮膚變好、精神變佳、體重下降、衣服尺碼變小……
這種正向的行動反饋帶給我極大的動力。
慢慢的,我發現減肥不再是一種痛苦的強迫性事件。
而是我在不斷的行動、實踐中,和身體達成了最美好的和解。
我不再對抗身體本身,而只是傾聽身體的聲音,遵循身體的習慣,慢慢地就達成我想要的變瘦的結果。
這種奇妙總讓我想到那句話:“當你真的想做一件事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
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學習心理學的原因所在。
心理學并不是枯燥的理論,而是一套強大的自我內在升級工具——
它教會我們如何找到自己人生中那根最長的竹竿,如何相信自己的選擇,并在專注的投入中,收獲生命中最甜美的果實。
學習心理學,我們可以:
看清情緒背后的需求,不再被本能反應牽著走;
構建穩固的自我價值,外界再大的風浪也不會輕易動搖你的內核;
掌握有效溝通的藝術,將很多人際間的“碰撞”轉化為理解的橋梁,減少內耗。
如今,越來越多人通過學習心理學,不僅收獲了獨立成長與創造幸福的能力,更在自我滋養的同時,開辟出一條助人助己的副業或職業路徑——
比如,成為一名以專業力量點亮他人內心的心理咨詢師。
只要你是:
大專學歷及以上;
對心理學感興趣,業余喜歡關注一些心理學話題;
想從事心理學相關職業,既能充實自己,又能幫助別人……
你都有機會進入這個行業,開啟助人助己的道路。
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但卻是通往人生幸福的終極道路。
*學習效果因人而異,由于學習積極性、投入程度等因素可能有所差距。
↓點擊圖片,添加壹心理規劃師↓
即可免費領取以下福利:
① 專業顧問1V1職業規劃
②全套108頁《心理咨詢師入行手冊》
③ 1份心理咨詢師執業地圖
懷揣咨詢師夢想的你
還不快來「執業心理咨詢師培養計劃」
↑從[0] 到 [1],助你成為咨詢師↑
編輯:老啊嘛
圖源:圖蟲創意、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