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的很多公務員,本來起點是差不多的,但幾年過去,差距就大了起來。有人像是坐上了火箭,一路晉升,年紀輕輕就成了單位的骨干;而有的人呢,卻好像被焊死在了某個崗位上,成了大家口中的那個“編制螺絲釘”,日復一日,原地打轉。
![]()
1)
應該講,公務員是體制內單位中流動性相對較強的職業(yè),不像教師,基本上一輩子就待在一個單位。公務員流動的方式有許多,除了組織任命這種被動的方式,還有參加遴選/選調考試這種主動的方式。
遴選和選調,通常是從基層單位調到更高級別的機關去,這是基層公務員一個向上流動的機會。這條路現(xiàn)在在各地越來越普遍,但這個機會不是“陽光普照獎”,學歷、工作年限,甚至一些你懂的背景因素,都會成為門檻。
特別是學歷,在遴選的時候常常是一道硬邦邦的坎。一個名校的碩士,哪怕工作經(jīng)驗不多,也可能比一個經(jīng)驗豐富但只有大專學歷的基層“老江湖”更容易拿到入場券。這種“唯學歷論”的風氣,確實讓很多能力強的人有苦說不出。
也確實有一些基層公務員,因為學歷不達標,或者年齡超標等因素失去了選調機會。從此之后,即便工作經(jīng)驗再豐富,業(yè)務再精通,也基本不能再晉升了,他們成了一顆只能在原地轉動的“螺絲釘”,被慢慢消耗。
2)
客觀而言,遴選和選調這種方式,的確把一些優(yōu)秀的基層人才選拔到了市級機關、省級機關。這些人也爭氣,不僅工作干得漂亮,還通過參與大項目迅速成長,很快就成了部門的核心。
但另一方面,遴選和選調的競爭又非常激烈,符合條件的人數(shù)非常多,機會只能被少數(shù)人享受。
面對這種局面,是不是就只能“躺平”認命了?當然不!想打破困境,主動權還得抓在自己手里。我們要把自己的本事練硬,業(yè)務能力是立身之本,多學習、多考證、多參加培訓,讓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變成誰也拿不走的硬通貨。
另外還要多干活,尤其是“硬活”,不要怕吃虧,單位里有重大項目、重要任務,要削尖了腦袋往里沖。這些經(jīng)歷不僅能鍛煉人,寫在簡歷上更是金光閃閃的加分項。
有句話說得好:抬頭看路,別光顧著埋頭拉車。有一些人情世故我們不僅要學,還要會做。值得一提的是,學會人情世故,不是指去搞什么歪門邪道,而是要通過各種合規(guī)的活動,多認識些人,拓寬自己的信息渠道和社交圈,關鍵時刻可能就有人能幫你一把。
其實,公務員的職業(yè)發(fā)展,不能把寶全押在遴選這一條路上。即便我們暫時沒能通過這條“獨木橋”,也不意味著失敗,在基層的廣闊天地里,踏踏實實為群眾辦幾件實事,用心解決幾個難題,一樣很有成就感。
請記住,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我們的每一次積累,每一次付出,都在為個人的“品牌”增添分量。當能力和口碑積累到一定程度,機會或許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xiàn),也許是系統(tǒng)內的破格提拔,也許是其他賽道伸出的橄欖枝。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朋友在公務員系統(tǒng)工作嗎?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王老師教育課堂
(圖片來源網(wǎng)絡,若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