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印度好多企業扎堆給中國遞了快 30 份稀土進口申請,連他們的商務部長皮尤什?戈亞爾都在議會里說,必須跟中國溝通穩住供應。
這事兒看著挺讓人納悶:印度手里明明攥著 690 萬噸稀土,俄羅斯也有 1000 萬噸,怎么中國一收緊出口,這倆國家的產業就慌了呢?
其實啊,得從我國跟印俄在稀土儲量、開采能力上的差距說起……
![]()
印度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 2025 年的數據,印度稀土儲量達 690 萬噸,穩穩排在世界前五名。
而且它手里握著全球近 35% 的海灘砂礦沉積物,這些砂礦里藏著不少稀土資源。
可奇怪的是,去年全球稀土開采量里,印度占比還不到 1%,連自家產業的需求都滿足不了,更別說出口了。
![]()
印度的稀土主要藏在喀拉拉邦、安得拉邦的沿海砂礦里,這些地方一邊是生態保護的重點區域,一邊又住滿了人,想動土可沒那么容易。
再加上印度的環保法規非常嚴,單是申請開采許可就得過 17 道關卡。
從聯邦環境部到地方漁業部門,每個環節都得蓋章,等所有手續辦下來,少則兩年多則五年。
![]()
更頭疼的是,挖砂礦會毀了海岸線,漁民沒法靠海吃飯,所以每次一動工,就容易引發抗議。
2023 年喀拉拉邦就有個砂礦項目,本來好好的挖了三個月,結果環保組織一反對,立馬就被迫停了。
這么折騰下來,印度每年能挖出來的稀土就幾千噸,連中國一個中型礦山的產量都比不上。
![]()
就算費半天勁把礦石挖出來了,加工這一步更是卡得死死的。
現在印度的稀土加工廠,也就只能提取鑭、鈰、釹、釤這 4 種最基礎的輕稀土。
至于鏑、鋱這種被叫做 “稀土里的黃金” 的重稀土,印度壓根沒本事提出來。
![]()
安永的合伙人阿比吉特?庫爾卡尼說得很實在:印度的分離精煉技術,比中國至少落后三十年,提純最多只能到 95% 的純度。
更要命的是缺資金、缺人才。
印度去年搞了個 “國家關鍵礦產使命” 計劃,也才拿出 136 億元人民幣來投稀土產業。
![]()
說實話,這點錢連條完整的重稀土生產線都建不起來。
再看人才,全國懂稀土分離技術的工程師加一塊兒還不到 200 人,連中國一家龍頭企業的技術團隊都比不上。
如果說印度是 “有礦難用”,那俄羅斯就是典型的 “有礦難挖”。
![]()
俄羅斯
俄羅斯手里握著 1000 萬噸稀土儲量,聽著挺厲害,可真要把這礦挖出來,難度卻是非常大的。
因為它的稀土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亞的托姆托爾礦,這個礦號稱 “全球最大未開發稀土礦”。
可偏偏坐落在永久凍土帶,地表下一米就是常年不化的凍土層,最低氣溫能降到零下 50 攝氏度。
![]()
要想在凍土區開采,首先得解決凍土解凍問題。
要么用熱水循環加熱,要么用炸藥松動,每開采一噸礦石的解凍成本就高達 200 美元,是中國內蒙古礦山的 5 倍多。
而且低溫對機器也特別不友好,普通挖掘機的液壓系統到了零下 30 度就直接歇菜。
![]()
俄羅斯沒法子,只能從芬蘭進口專門耐凍的設備,單這一項開銷,就比正常挖礦多花 30% 的錢。
更麻煩的是運輸,礦區到最近的鐵路線有 400 多公里,冬天道路結冰,夏天泥濘不堪,礦石運出去得先修專用公路,這筆投入又是幾十億美元。
![]()
就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礦石挖出來,俄羅斯在提純這步還是掉鏈子。
他們現在最多能把稀土氧化物的純度做到 99.5%。
可造芯片、精密儀器這些高端東西,得要 99.99% 以上的高純度產品,剩下的提純活兒,還得送到中國或日本去加工。
![]()
2024 年俄羅斯還試著跟韓國合作建提純廠,結果折騰了大半年,因為技術跟不上,造出來的合格產品才 30%,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這種 “有礦挖不出、挖出煉不純” 的窘境,讓俄羅斯的稀土產量常年就徘徊在一萬噸左右。
2024 年才算勉強湊夠 1.2 萬噸,還不到中國的十分之一。
![]()
更關鍵的是,俄羅斯的稀土大多是輕稀土,重稀土儲量連 10 萬噸都不到。
可新能源汽車、軍工這些高端領域,偏偏最缺的就是重稀土。
所以就算他們以后能多挖點礦,自己產業要的都不夠,最后還是得從中國進口。
![]()
中國
當印俄被儲量困住手腳時,中國早已跳出 “只拼儲量” 的思維,靠全產業鏈優勢牢牢握住了稀土話語權。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 2025 年的數據,中國稀土總儲量達 4400 萬噸,占全球總量的 48%。
![]()
單是內蒙古白云鄂博礦的儲量就比印俄兩國加起來還多。
但比儲量更可怕的,是中國在稀土產業每個環節的壓倒性優勢。
先看開采環節,中國早就擺脫了 “粗放挖掘” 的模式。
![]()
在江西贛州的離子型稀土礦,采用的是 “原地浸礦” 技術,不用開挖地表,直接往礦層里注入藥劑,就能把稀土元素溶解出來。
開采效率比傳統方法提高 3 倍,損耗卻從 20% 降到了 5% 以下。
而且中國建立了嚴格的儲量管控體系,每座礦山都有實時監測系統。
既能保證合理開采,又能避免資源浪費,這是印俄至今都沒建成的管理體系。
![]()
加工提純更是中國的 “王牌”。
全球 91% 的稀土精煉產品都出自中國,尤其是重稀土分離技術,中國擁有全球 70% 以上的專利。
在廣東的稀土精煉廠,能把 17 種稀土元素一一分離提純,純度最高可達 99.999%,這種精度能滿足芯片、導彈等高端制造的需求。
![]()
更厲害的是,中國能把稀土加工的綜合利用率做到 92%,而印度只有 30%,俄羅斯也不到 40%。
簡單說,同樣一噸稀土礦石,中國能榨出 920 公斤可用產品,印俄卻只能拿到三四百公斤,剩下的全成了廢料。
![]()
全產業鏈布局讓中國形成了別人無法復制的優勢。
從礦山開采、冶煉分離,到稀土永磁體、發光材料等下游產品制造,中國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閉環,而且每個環節的成本都遠低于國際水平。
![]()
比如生產一噸釹鐵硼磁體,中國的成本是 2 萬美元,印度想生產得花 4 萬美元,還造不出同等質量的產品。
也正因為如此,即便印俄手握不少稀土儲量,卻始終擺脫不了對中國稀土加工產品的依賴。
這就是中國一收緊出口,兩國產業就立刻慌了神的核心原因。
![]()
信息來源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