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玉良
多年被政治精英操控的美國輿論,終于露出了一絲回歸理性的跡象。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10月28日發布的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美國人認為,美國應當與中國開展合作與接觸。這一比例在過去幾年一直處于低谷,如今突破50%,成為自2019年以來的首次。在表面上看,這只是數字的跳動,但仔細分析,卻能洞察到深層的政治與社會邏輯。
![]()
調查從7月下旬到10月中旬分三次展開,涵蓋廣泛民意。數據顯示,53%的美國人支持對華友好合作,高于2024年的40%,這意味著民意正在經歷顯著回暖。民主黨人和無黨派人士成為民意改善的主要推動力,其中2/3的民主黨人傾向于與中國友好合作,較去年增長19%。共和黨內,支持比例仍然只有1/3,顯示黨派分化依然存在,但總體趨勢是向合作傾斜。
美國公眾對“中國威脅”的感知也發生了微妙變化。認為中國發展為世界強國會對美國構成重大威脅的人下降了8%,降至50%。四成美國人認為限制中國全球影響力“非常重要”,這一比例在不同黨派間普遍下降。民意顯示,美國民眾的關注點正在從對華恐慌轉向國內問題——政府腐敗、民主制度面臨的挑戰、社會經濟壓力。這些問題遠比一個遙遠大國的崛起,更直接觸及普通美國人的切身利益。
這份民意調查反映了一個基本事實:政治精英與普通民眾對中國的認知,存在明顯落差。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執行院長朱鋒指出,精英推動的對抗性政策并不能代表民意真實意愿。民眾更加務實,他們清楚地知道,中美關系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合作帶來的互利才是最切實可行的選擇。美國政府長期宣揚“全面對華競爭”,但民眾顯然在思考另一條路——以合作換取實際利益。
![]()
有趣的是,公眾對經濟互動的態度比對安全議題更開放。多數美國人贊成降低對華進口關稅,以換取貿易逆差下降。這意味著,美國民眾在經濟問題上比政治精英更靈活、更現實。他們更愿意用雙邊合作解決經濟問題,而不是通過對抗和制裁。這也提醒人們,美國所謂對華“強硬政策”,在國內支持基礎上并不穩固,民意可能成為政策調整的重要推手。
調查還揭示出社會輿論的多樣性和理性回歸。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認為,美國社會對中國的認知更務實、客觀、靈活。民眾看待中國,更多是以互利共贏為核心,而非簡單套用冷戰式對抗邏輯。這種心態正在悄然形成廣泛共識,標志著美國社會中對中美關系的樸素愿望正在回歸:理性、合作、互惠。
美國民意的這一轉向,也在無形中對中美關系未來走向提出了信號。雖然美國國內政治精英仍然試圖維持對抗框架,但民眾的關注已經不再全部集中在“抑制中國崛起”上,而是開始考慮實際利益、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這意味著美國政策若完全忽視民意,很可能面臨執行困境甚至政治阻力。
![]()
這一變化在全球視野下尤其重要。長期以來,美國通過輿論、政治壓力推動對華遏制,但現在民意已出現偏向合作的傾向。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繼續推進開放、合作與共贏戰略,將獲得更大的空間。面對美國社會中理性回歸的趨勢,中國的對美策略不必僅停留在精英博弈層面,而可以直接對接民意,以經濟和科技合作為抓手,增強兩國互動的穩定性與可預測性。
中美關系復雜而敏感,但民意的回暖給合作注入了現實動力。五年來,美國民眾對中國的認知從誤解、恐懼,開始向務實、理性、開放方向演化。這種變化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在全球經濟聯系緊密、科技發展互依的現實推動下逐步顯現。美國社會對中國的務實認知,是中美關系穩定與發展的堅實基礎,也為未來可能的政策調整提供了民意支持。
從中國角度看,這份調查釋放出明確信號:世界最強國之一的民意,也在呼喚理性合作,而非持續對抗。中國繼續堅持開放、合作、互利的戰略,既符合全球發展趨勢,也契合美國民意期待。中美關系的未來,不必被政治精英的偏見綁架,而應由理性、務實、互惠的合作邏輯推動。美國民眾對合作的傾向,為中美關系帶來了戰略緩沖,也讓中國在外交和經濟布局中擁有更多主動空間。
美國民意的新趨勢提醒世界,政策的合理性和民意的基礎性作用不可忽視。合作仍然是現實選擇,互利仍然是主旋律。在全球政治博弈中,民意是最柔軟卻又最有力的杠桿,它能推動政策調整,也能塑造未來走向。中美關系能否順利發展,民意的風向比任何政治聲明都更具參考價值。這一次,美國民眾選擇了合作,也給世界送來了一個清晰的信號:中國崛起并非威脅,而是可以對接現實、創造互惠的機會。這份民意調查如同一面鏡子,讓中美雙方看到:合作之門仍然敞開,只需理性與務實去推開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