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四維圖新更名,英文品牌名稱將正式由「NavInfo」升級為「SEEWAY.AI」。
SEEWAY.AI,諧音「四維」,同時更清晰指向四維圖新的技術中樞——強調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技術DNA。
經過二十幾年不斷「破」與「立」,四維圖新已經完成從圖商到Tier 1再到AI公司的轉型。
現在的四維圖新已經構建了從底層地圖數據到車載芯片,再到上層中高階輔助駕駛和智能座艙應用的完整技術生態。
形成了以地圖為底座、覆蓋「智云、智駕、智艙、智芯」的全棧式解決方案,實現了從單一產品提供商向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跨越。
01智云
作為圖商發家,四維圖新在全球化位置服務領域持續深耕。
憑借多年深耕積累的對法規政策的深刻理解,針對汽車智能化行業共性的痛點,創新性地打造了「采集-脫敏-托管」數據合規閉環體系,為客戶提供精準可靠的全鏈條解決方案。
![]()
四維圖新CEO程鵬介紹,公司合規業務覆蓋完整,擁有100多個在交付的合規項目,服務30多家主流車企,通過與阿里云、火山云、華為云、AWS等云廠商生態協同,實現合規服務全球覆蓋。
「我們的位置服務覆蓋80多個國家交通信息,通過2.6億POI數據,接入停車、充電等豐富生態數據,提供全球覆蓋的高精度定位服務,3至6個月即可快速交付。」
高精度定位方面,四維圖新累計軟硬件出貨數量達500萬+,高精度定位服務鏈接終端數量1000萬+臺,覆蓋近40個國家/地區,定點車型超2000萬輛。
02智駕
在核心的智駕業務上,四維圖新通過入股鑒智補齊了中高階智駕研發能力和業務上的短板。
目前由原鑒智和圖新智駕團隊整合而成的新鑒智團隊已有接近700人。
新鑒智已經成為四維圖新旗下智駕業務的平臺,可為車企客戶提供面向低中高階、不同計算平臺、軟硬協同的完備輔助駕駛產品矩陣。
新鑒智的目標很明確:以伙伴型Tier1身份,賦能車企伙伴打造「Al+車」新生態。
![]()
一方面依靠硬核的軟硬協同優化能力,打造普惠的智駕方案,油電同智,實現性價比方案以及中階產品的更大規模量產出貨。
另一方面,則是高階方案的資源導入與終局智駕產品打造。通過與標桿車企的深度共建,以架構同源的端到端+大模型方案,實現全域城區輔助駕駛,并最終跨越至L3級智能駕駛。
在智駕普惠方面,鑒智機器人推出的PhiGo Pro “7V魚眼@J6E”高速領航方案,基于「軟件降本、壓榨硬件」的思路,用魚眼相機實現行泊功能的感知復用,在征程6E這款高性價比芯片上實現了包括高速NOA、城區LCC+、智能泊車、主動安全等全部主流輔助駕駛功能,通過C-NCAP五星+認證。同時,基于被動散熱的域控方案,該方案真正支持「油電同智」,可在不同動力形式的車型上實現快速量產。
「我們的PhiGo Pro方案已經正式量產并已經實現標準化復制,明年搭載的車型目標售價會正式下探至10萬元以內,讓更廣泛的用戶群體享受到智能駕駛技術帶來的便利。」鑒智機器人創始人兼CEO單羿介紹道。
與此同時,四維圖新基于地平線征程?6B的PhiGo Entry行泊一體解決方案,千元級輔助駕駛方案,目前也獲得了頭部國際車企定點。
![]()
在技術升維方面,鑒智機器人正全力打磨PhiGo Max全域城區輔助駕駛方案。該方案基于多模態認知推理和世界模型預測推演的一段式端到端范式,搭載于兩顆國產旗艦算力芯片,總算力超1000TOPs,將實現「L3級別」的輔助駕駛體驗。目前,該方案已經獲得頭部新能源主機廠的量產定點,方案將于2026年實現正式量產。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四維圖新與鑒智機器人累計獲得585萬套智駕方案的新增定點,覆蓋20+主流車企,100+定點車型,量產訂單處于行業領先位置。
03智芯
2016年,「不務正業」的四維圖新收購了專注汽車電子芯片設計的接發科技,擴展自身產業鏈布局。
目前四維智芯產品覆蓋智能座艙SOC、車規級MCU等領域,累計出貨量雙雙突破億顆大關,成為國內少數實現「雙破億」的汽車芯片企業。
![]()
Soc已經迭代量產五代,中高階智能座艙域控芯片 AC8025 持續推進量產落地,成功應用于多個自主品牌及合資品牌 車型的智能座艙系統,并獲得海內外主流車企的項目定點。
AC8025 系列產品 AC8025AE 作為高集成度、 高穩定性、高性價比車規級艙行泊一體單芯片解決方案,集成座艙交互與低階泊車功能,正加速推進量產前裝適配。
第六代SoC AC8035也已經完成規劃。
![]()
MCU方面,已形成初、中、高階完整布局,覆蓋車身控制、智能座艙、電池管理等多元場景。推出了多款覆蓋中低階至高階市場的MCU產品,如基于ARM Cortex-M0+/M3/M4F/R52內核的AC780x、AC784x、AC787x系列,滿足不同應用場景需求。
這些芯片產品,除了在智能座艙上實現了規模化落地,杰發科技也在積極布局快速發展的兩輪車智能化市場,推出了覆蓋入門到高階的完整融合儀表芯片方案,通過軟硬一體設計與自研算法,助力兩輪車實現網聯化、智能化升級,開拓全新增長曲線。
04智艙
目前四維圖新的智艙已經形成完整產品矩陣。
在中低端市場,四維圖新用的是自家芯片打造的解決方案。
AC8015芯片已在前裝量產車型超百款,總出貨量達500萬套片,出海比例超過50%。
![]()
AC8015/AC8025座艙域控成為出海戰略的「技術錨點」。這套方案不僅實現成本優化10%-20%,同時用「一套硬件兼容全球」的理念,破解了車企出海面臨的區域適配難題。
在中高端市場,參股公司四維智聯提供了SA8155P & SA8255P的艙泊一體解決方案。在確保系統安全性和功能可靠性的基礎上,以極致性價比實現行泊一體,并支持城區NOA Lite功能。
![]()
后續,基于自家AC8035以及高通SA8775P打造能力更強的艙駕融合方案。
目前,四維圖新智能座艙解決方案累計出貨超過400+萬臺,擁有30+客戶,產品及服務覆蓋全球100+個國家。
05轉型
從「NavInfo」到「SEEWAY.AI」的更名,像是四維圖新為二十余年轉型之路立下的一塊新路標——它清晰地宣告了四維圖新向AI聚焦的戰略決心,也讓外界看到其從地圖底座延伸出的「智云、智駕、智芯、智艙」全棧生態,已具備了更完整的骨架。
智云的全球化合規服務仍在筑牢基本盤,智駕的PhiGo方案已敲開普惠化大門,智芯的芯片出貨量突破億顆,智艙也成為車企出海的技術助力,這些探索都為其向綜合AI解決方案提供商跨越埋下了伏筆。
![]()
只是在智能汽車行業加速迭代的浪潮里,轉型的深水區往往需要更長時間的跋涉。
當前,智云業務雖仍是營收支柱,但毛利率的逐步收窄與占比過高的現狀,提醒著業務結構的優化仍需時日。
而智駕、智芯、智艙三大板塊雖已搭建起差異化的產品矩陣,卻尚未在營收層面形成足夠的支撐力,新增長極的勢能釋放還需要更多耐心與驗證。
前三季度的盈利壓力,更像是行業競爭加劇與自身戰略投入期疊加下的階段性考驗,畢竟在技術密集、周期漫長的智能汽車賽道上,從「搭好框架」到「跑通閉環」,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或許對四維圖新而言,「SEEWAY.AI」這個新名字,不僅是技術DNA的重塑,更是對「破與立」的再一次注解——它已經邁出了向AI公司轉型的關鍵一步。
![]()
接下來要做的,是讓戰略藍圖中的每一環真正落地生根,讓新業務的微光逐漸匯聚成足以平衡增長的火炬。
市場仍在觀察,也在期待,當AI技術真正融入地圖、芯片與駕駛場景的每一個細節時,這家老牌企業能否在行業的變局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新航道。
當然,若想更快在行業變局中站穩腳跟,四維圖新還需要再給自己上一把強度。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