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智元報道
編輯:桃子 好困
【新智元導讀】小扎痛失老將!PyTorch創始人之一今早官宣離職,加入Meta十一年,一手打造出響徹AI界的PyTorch。如今,離職原因也很純粹:不愿余生只與PyTorch綁定,去開啟下一個新篇章。
剛剛,PyTorch創始人Soumith Chintala官宣,將于11月17日離職Meta!
原因很簡單,不想一輩子搞PyTorch。
另一個原因是,正好休長假回來,Soumith發現項目沒有自己也轉得挺好,這恰恰是轉型最佳時機。
![]()
Soumith加入Meta十一年,八年領導PyTorch項目,一手將它帶大,如今AI圈超90%的人都在用。
可以說,Soumith整個職業生涯全在這兒了。
他發文表示,「要說離開,真是我人生里最難下的決定之一。不過,現在心懷圓滿,無憾離去」。
![]()
一時間,來自學界,以及OpenAI、特斯拉、英偉達、Hugging Face等大廠和初創的AI大牛們,紛紛向Soumith送上告別與祝福。
![]()
上下滾動查看
Karpathy稱,自己經歷過那么多ML框架的折騰,每次都得幾乎重寫所有代碼,但從Torch轉向PyTorch至今,是體驗最愉快、最久的。
在那個20維的目標和約束設計空間中,它無疑碰到了時代的「金礦」。
![]()
LeCun也深切地送上了祝福。
![]()
一封離別信
為了好好道別這十一年來的職業生涯,PyTorch創始人Soumith Chintala特意寫了一封離別信——
告別Meta與PyTorch
終于到了這個時候…
2025年11月6日
![]()
如今,PyTorch已能處理百億億次級別的訓練任務,為那些正在重新定義智能的基礎模型提供著動力。
幾乎每一家頂尖的AI公司都在生產環境中使用它。從麻省理工到印度的鄉村,它的身影遍布各地課堂。
我曾夢想讓那些工具觸手可及?如今它們做到了。我曾想降低行業的入門門檻?如今這門檻已幾乎不復存在。
![]()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前方仍有長路要走。只要AI還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PyTorch就需要不斷追趕。
但我們不應因執著于未來,而忘記了我們已經取得的輝煌成就。
致所有與我并肩作戰的伙伴們——你們相信研究應充滿樂趣,工具應優雅美觀,開源能改變世界——謝謝你們。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征程,而是我們共同的旅程。
下一站去哪?
我的下一站是哪里?去做一些小而新的事,一些我尚未完全理解的事,一些會讓我感到不適的事。
我本可以調去Meta內部的其他崗位,但我需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需要重新開始,去做一些小事。
如果不去嘗試Meta以外的世界,我將永遠活在「要是當初如何如何」的遺憾中,這是我無法接受的。
離開,真的很難。
我或許坐擁AI行業中最有影響力的位置之一:我領導著驅動整個AI產業的軟件層。各大AI公司和硬件廠商的巨頭,我都能隨時聯系到。這種影響力確實難以割舍。但最終,我的好奇心占了上風。
![]()
請繼續讓AI變得酷炫又好用。我會一直關注著。也許會提提issue。但絕對會繼續參與其中。
PyTorch會更好嗎?
我不想一輩子都撲在PyTorch上。我不想像Guido或Linus那樣,幾十年來被一件事綁得死死的。
去年十一月,恰逢我女兒出生,我便開始與Aparna籌劃我的退出。我的目標是,在我離開時,能讓PyTorch處于一個良好而穩定的狀態。
到了今年八月,在我休第二段育兒假的時候,我知道時機已到:Edward、Suo、Alban、Greg、John、Joe和Jana都已準備就緒。
團隊面臨著棘手的人員、產品、技術和組織問題,但他們(不像過去那樣)并沒有覺得需要指望我來解決。
他們為PyTorch大會打造的產品路線清晰一致——真的非常清晰一致。
![]()
那些我曾亮起紅燈的問題,如今也已步入正軌。這個項目不再需要我了。
與2020-2022年(當時我卸任去做機器人項目,后來因Lin、Dima和Dwarak離職而回歸)不同,這一次,我堅信PyTorch真正有了韌性。
PyTorch文化的核心傳承者——Greg、Alban、Ed、Jason和Joe如今都已坐鎮決策席,而與他們價值觀高度一致的Suo、John和Jana也加入了進來。
并且,還有一長串價值觀同樣契合的人才儲備,一旦有人離開,他們隨時愿意補上。
有許多細節讓我對這個團隊充滿信心:John在Julia和開源領域深耕多年(實際上,我們在2015年就一起寫過一個Torch.jl),Suo是我過去兩年里最強大的系統構建者和戰略伙伴,而Jana長期致力于彈性核心系統的研發,過去幾個月我與她的多次深入技術和組織探討也讓我倍感安心。
而2025年的產品線和執行力,將足以打消任何剩余的疑慮。
我相信,這支PyTorch團隊將會取得非凡的成就。PyTorch的風格或許會因為我不再從頂層施加個人品味而有所改變,但我確信,它的核心價值觀將保持不變,產品也必將繼續出色。
我在Meta的時光
FAIR早期的歲月簡直美妙絕倫。我曾是一個由頂尖天才組成的小家庭的一員,我們一起開誠布公地構建著最前沿的AI。
從與Emily Denton、Rob Fergus、Leon Bottou、Martin Arjovsky以及(如今已是傳奇的)Alec Radford合作研究 GAN,到與Gabriel Synnaeve一起構建星際爭霸機器人,再到與Howard Mansell共同搭建第一個FAIR集群,以及與Adam Lerer和Piotr Dollar攜手進行物體檢測,直到最后構建PyTorch。
![]()
那段時光的樂趣難以言表。2015和2016年或許是我一生中效率最高、職業生涯最愉快的兩年。我大概會用一生去回味那段浪漫的歲月。
我剛加入FAIR時,有嚴重的「冒名頂替綜合征」,頭三個月過得異常艱難。我必須不遺余力地感謝Andrew Tulloch,他是我遇到過最體貼、最善良、最熱情的導師,沒有他,我不可能堅持下來。
單單是他重回Meta這一點,就讓我對公司的未來極其看好。
![]()
我在PyTorch的時光是特別的。
我熱愛構建它的方方面面——設計、管理、擔任產品經理、技術負責人、溝通主管、文檔工程師、發布工程師、修復bug、推動增長、與數百人協力將其打造成一個連貫的產品,再到將其移交給行業利益相關方——我享受這整個過程。
致謝所有人
致Meta的PyTorch核心團隊:工程師、研究員、開源維護者、文檔作者、CI基礎設施同仁、硬件合作伙伴以及社區建設者們。致Meta內外成百上千的同仁們——謝謝你們。是你們將一個程序庫變成了一場運動。
需要感謝的人太多太多,但我不能不提Adam Paszke, Sam Gross, Greg Chanan, Joe Spisak, Alban Desmaison, Edward Yang, Richard Zou, Tongzhou Wang, Francisco Massa, Luca Antiga, Andreas K?pf, Zach DeVito, Zeming Lin, Adam Lerer, Howard Mansell 和 Natalia Gimelshein。還有Schrep。是他們讓項目得以成功發布。
后來,又有更多人成為了中流砥柱:Lu Fang, Xiaodong Wang, Junjie Bai, Nikita Shulga, Horace He, Mark Saroufim, Jason Ansel, Dmytro Dzhulgakov, Yangqing Jia, Geeta Chauhan, Will Constable, Briah Hirsh, Jane Xu, Mario Lezcano, Piotr Balecki, Yinghai Lu, Less Wright, Andrew Tulloch, Bruce Lin, Woo Kim, Helen Suk, Chris Gottbrath, Peng Wu, Joe Isaacson, Eli Uriegas, Tristan Rice, Yanan Cao, Elias Ellison, Animesh Jain, Peter Noordhuis, Tianyu Liu, Yifu Wang, Lin Qiao以及其他數百位同仁。
如果不能在此將所有應提及的人一一列出,我將深感愧疚。沒有你們,PyTorch將一無是處??。
打造PyTorch最快樂的瞬間,莫過于遇見那些熱切分享著喜悅、熱愛和反饋的用戶。我記得在2017年的NeurIPS大會上,一位研究生走到我面前,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他說他為了自己的研究苦苦掙扎了三年,但在使用PyTorch的三個月里就取得了巨大進展,足以順利畢業。
那一刻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們所做的一切意義非凡,它對許許多多的人都至關重要,即便我們不常聽到他們的聲音。
我確實懷念PyTorch社區曾經的親密無間,那時的三百人大會就像一場大型家庭聚會。
但考慮到PyTorch今日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我認為這是微小的代價——是的,如今的大會已有三千人規模,能夠影響市場格局的合作也在這里達成,但它正幫助著數量級更多的人們完成他們最出色的AI工作。我懷念那份親密,但更為這份成長感到自豪。
致Mark Zuckerberg和Mike Schroepfer,你們堅信開源至關重要,并且是一項穩健的商業戰略。這一點在商業進程中極難被多數人理解,但我們卻在這個戰略上步調完全一致,甚至無需商討。沒有你們二位,就不會有FAIR,也不會有PyTorch。而這兩者對我而言,意義非凡。
致Yann LeCun和Rob Fergus,感謝你們打造了我所深深敬仰的那個美妙的早期FAIR。
致Aparna Ramani,我在Meta見過的最出色的領導者之一,你為團隊設立了極高的標準,才華橫溢,能在同一次對話中游刃有余地探討底層基礎設施系統和行業戰略,并且是一位絕對的執行力超人!我從你身上學到了太多。
致Santosh、Kaushik、Delia、Oldham和Ben,感謝你們如此熱忱地歡迎我加入基礎設施部門。對于我這個來自文化迥異的FAIR的人來說,是你們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讓我融入了這個大家庭,謝謝你們。
致所有在PSC這場視頻游戲中一路支持我的經理們——Serkan, Howard, Jerome, Abhijit, Yoram, Joelle, Aparna和Damien——我欠你們一輩子的酒。
就此暫別。
—Soumith
十一年老將,從零鑄PyTorch
Soumith Chintala在印度海得拉巴長大,現居紐約。
他畢業于紐約大學(NYU)和韋洛爾理工學院(VIT Vellore)。
![]()
此前,他在Meta和紐約大學工作,專注于AI基礎設施、AI研究和機器人學。
可以看到,從2014年入職后,Soumith在Meta就像升級打怪一樣,不斷晉級到VP級別。
最核心的角色,當屬聯合創立PyTorch。
他還在PyTorch和Torch論壇上回答了數千個問題,為此投入了生命中相當大一部分時間。
![]()
個人的研究領域曾涉及物體與行人檢測、圖像、視頻的生成式建模、游戲AI,以及機器學習系統研究。
在2012年前,他還曾與Pierre Sermanet和Yann LeCun一同維護EBLearn,一個基于C++的深度學習框架。
在圖像生成及其他 AI 領域,Soumith發表了多篇高被引AI研究論文,其中包括名聲大噪的GAN。
作為合著者,他發表了三篇高被引論文:LAPGAN、DCGAN和Wasserstein GAN。
此外,Soumith還參與了NYU家庭機器人項目,希望打造一個處理各種家務的家庭機器人。
而他的目標,就是要構建一個世界模擬器,讓機器人在「腦海」中推演各種場景并選擇最優解。
目前,他和合作者Lerrel Pinto一起,使用名為Hello Robot | Stretch機器人,取得了一些成就:
其中包括,機器人通用模型、CLIP-Fields、Holo-Dex等。
在投資領域,Soumith的投資大多在個人的社交圈內——主要是當朋友們創業時,除此之外很少投資。投資過的公司包括Runway、1X、Osmo、Anthropic、Together.ai、Lepton等。
![]()
參考資料:
https://soumith.ch/blog/2025-11-06-leaving-meta-and-pytorch.md.html
https://www.linkedin.com/posts/soumith_im-stepping-down-from-pytorch-and-leaving-activity-7392267275422306305-DHmA/
https://x.com/soumithchintala/status/198650307073455756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