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智元報道
編輯:傾傾
【新智元導讀】在AI浪潮的轟鳴聲里,亞馬遜是前線的沖鋒手。1.4萬個白領被辭退,崗位標準被算法重寫。有人說,這是效率革命;也有人說,這是人類替代的開端。沒有人宣布「AI取代了誰」,但每一個空下來的工位,都在回答同一個問題——未來的公司,還需要多少人類?
有人在晨光中打開手機,準備拍「上班前的Vlog」;幾分鐘之后,她哭著對鏡頭說「我被解雇了」。
有人在毛里求斯的海邊曬日光浴,突然收到公司的裁員郵件;也有人在家,對著貓宣布「我們失業了」。
他們都來自同一家公司——亞馬遜。
![]()
裁員進行中:被忽視的白領風暴
就在本周,亞馬遜宣布將裁掉1.4萬名員工,占其白領員工的4%。
消息傳出后,社交媒體在一夜之間炸開:被裁員工、尚未確認命運的同事、甚至外部同行,都在TikTok、LinkedIn和Reddit上記錄自己的瞬間。
在TikTok上,@montanajoyce原本要拍「Get ready with me to go to work」的日常視頻,卻收到了裁員郵件。
她在視頻的結尾貼上了捐款鏈接。
![]()
我可能要窮了,請大家捐給我的慈善鏈接
另一位用戶@live.jules在毛里求斯度假,她在海邊錄下視頻:
我兩小時前剛被裁,這大概是神的干預吧。我并沒有崩潰,但也還在震驚中。
還有在亞馬遜工作八年的@samkochman,她在宣布當天發帖讓粉絲「下注自己會不會被波及」。
第二天,她哭著確認自己「也上榜了」。
之后她拍了一系列視頻——有哭有笑,甚至有一段是她告訴兩只貓:「我們失業了。」
不到一天的時間,這個視頻的播放量接近20萬。
社交媒體成了大型「失業直播間」。
@leaistraveling在視頻里寫道:「今天,我在亞馬遜的社媒經理職位被裁,這距離我慶祝入職一周年不到一個月,離生日還有一周。」她輕聲說:「看來亞馬遜提前給了我生日禮物。」
來自Amazon Games圣地亞哥工作室的員工寫下簡短告別:「我們整個團隊幾乎都被裁了。如果能再一起工作,我會毫不猶豫地回來。」
![]()
這條帖子下,充滿了同行的安慰與推薦鏈接。
LinkedIn上,成百上千個綠色「」頭像框在幾天內出現。
有人發長文感謝團隊,有人只留下一個詞——「Blank」。
一位員工寫道:
昨天還在做項目規劃,今天被通知項目取消,連任務都被系統自動關閉。
![]()
這些被裁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試圖在「被系統移除」的那一刻,用發布、轉發、評論,重新確認自己的存在。
與以往不同,這場裁員潮沒有傳出廠區喧囂、工會抗議,取而代之的是一連串上傳中的視頻。
這是一場「寫在云端的重組」。
公司在削減層級,算法在接管流程,而人們在學習「如何公開失業」。
失業者的朋友圈:從哭笑到重啟
在那幾天,整個社交媒體像是被推入一場哀悼會。
有人在視頻里哭,有人笑著舉杯,有人只是默默更新了LinkedIn狀態。社交媒體成了大型「失業直播間」。
而在Reddit的r/AmazonEmployees板塊上,有人決定用數據來記錄這場風暴。
用戶u/WonderEast1623將幾百條「自報被裁」信息整理成了一份結構化匯總
截至10月28日晚,該貼收集了228 條部門信息與219條職級信息。
雖然是社區自愿上報、并非官方統計,卻成了第一份民間版裁員全景圖。
![]()
被提及部門/條線分布
數據表明,被提及最多的部門包括:核心零售、廣告與AdTech、設備與服務、 財務與會計、人力與招聘。
緊隨其后的是Prime Video、Robotics、Payments Fintech等——幾乎覆蓋了亞馬遜的全部業務線。
另一張圖表顯示,被提及的職級中,L5與L6占比高達71%,多為項目經理、產品經理和技術中層。
![]()
被提及的職級分布
帖主在評論中補充:約60%的被裁崗位屬于技術和工程類;地域集中在Seattle>Sunnyvale>NYC>India> Austin;受影響最大的,是任職4–10年的老員工,也有少數入職未滿一年者。
有用戶留言:「這不是哪個部門出問題,而是組織邏輯在被改寫。」
另一位L6工程經理寫道:
我花兩年時間部署AI工具提升團隊效率,結果AI先提升了我離職的效率。
還有人諷刺:
也許這是AI第一次不在工廠動手,而是在會議室動手。
這些評論的語氣輕描淡寫,卻都藏著同一種不安。
就這樣,社交媒體成了這場白領風暴的避難所。
有人彼此轉發、安慰、推薦工作;也有人在評論區寫下這樣一句話:
我們被系統移除的那一刻,也許才真正理解了系統。
不是被裁,而是被算法取代了決策權
早在裁員名單公布之前,AI早已出現在亞馬遜的工作流里。
它先是幫人寫匯報、做預測、分配倉儲路線;后來,又開始分析銷售曲線、績效數據,甚至生成內部備忘錄。
亞馬遜CEO Andy Jassy在內部信中寫道:
隨著我們部署越來越多的生成式AI和智能體,今天由人完成的部分工作,將由更少的人來做。
![]()
這句「更少的人」,是外界理解這次裁員的關鍵線索。
據報道,這次的調整是為了讓公司「更精簡、更敏捷」,并伴隨著大規模的AI投資計劃。
在高管們的語境里,AI是一種「協助工具」;可在員工的語境里,它正在成為一種「管理機制」。
算法不會明說誰該走,但它能量化每一次會議的成果、每一份匯報的延遲。
當指標足夠細致,判斷便不再需要人。
而從Reddit的統計看,被波及最深的部門——廣告、零售算法、Alexa、自動化——恰好就是AI投入最密集的區域。
這讓「AI是否在決定裁員名單」從陰謀論變成了合理推測。
Gartner在最新報告中預測:
到2026年,全球20%的企業將使用AI削減至少一半的管理層。
![]()
傳統白領體系正在被重新編碼。會議、審批、績效、招聘——這些中層流程,正在被模型吸收。
前亞馬遜人力主管Beth Galetti在備忘錄中寫道:
我們的目標是減少官僚主義,讓組織在AI時代更快響應。
外界的理解則更直接:減少官僚,就是減少官員。
這意味著成千上萬的經理、主管、協調員,他們的任務正被生成式AI拆解成指令、報表與預測。
于是,這場裁員更像是一場靜默的內部革命。AI不只是被引入流程,而是成為流程本身。
當機器決定速度、人被迫適應速度,「效率」也不再是人類的專屬語言。
從倉庫到會議室,技術的鋒芒,終于開始無差別地向內蔓延。
被算法改寫的辦公室
這場裁員潮看似結束,其實只是一個更大變局的起點。
在未來職場里,那些習慣于坐在匯報桌前、寫成堆的PPT、開無數會議的人,正面臨著被代替的事實。
技能要求正在從「怎么溝通」「怎么決策」變為「怎么與AI協作」「怎么管理模型」。
![]()
不只是亞馬遜,許多公司也在加入這場變革,多家科技巨頭同樣強調效率與AI驅動的重構。
一位被裁的員工在LinkedIn上寫下:
也許人類不會被AI取代,但被取代的,是那些不懂如何與AI共存的人。
或許現在的員工也要開始反思:這次被優化的究竟是什么?是崗位、職務還是我們對工作的想象?
那一張張在鏡頭前記錄自己的員工,或許只是一個短暫的片段。
更長遠的問題是:當算法逐漸介入流程、當模型開始調整組織結構、人類的位置還能剩下多少?
未來公司HR的要求可能是「與AI協作的能力」。
而這場由亞馬遜掀起的裁員風暴,才剛剛開始。
參考資料:
https://fortune.com/2025/10/29/amazon-layoffs-ai-middle-managers-robots-factory-workers/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laid-off-amazon-workers-turn-to-tiktok-and-linkedin-2025-10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amazon-cuts-14-000-corporate-jobs-amid-ai-restructuring-2025-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