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創新引擎轟鳴
發展加速前行
句容“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綜述之三
![]()
研發投入占比從1.77%躍升至2.74%;高新技術產值占比攀升至49%,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標;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排名居第47位;獲評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試點縣和第二批江蘇省創新型示范縣——這是我市“十四五”科技創新交出的成績單。
五年來,我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創新之筆描繪高質量發展新畫卷,創新基礎日益堅實,創新主體活力迸發,創新生態持續優化,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01
創新基礎更實
![]()
![]()
圖:句容高新技術創業園
創新根基厚度,決定發展高度。五年來,在科技創新帶動下,我市推動新動能新活力新優勢積厚成勢,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大盤更穩——
頂層設計精準導航。我市錨定科技自立自強目標,出臺《“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繪制《句容市科技產業地圖》,積極探索“揭榜掛帥”“賽馬制”等創新機制,深度對接南京“五標八鏈”與鎮江“四群八鏈”,構建起上下聯動、內外協同的創新格局。
載體平臺集群發展。全市累計建成國家級載體平臺9家,數量穩居鎮江首位;省級載體平臺39家。科技企業孵化總面積近15萬平方米,入駐企業超800家,集聚科技人才5200余人。容泰半導體、賽達電子等一批優質企業從這里成長壯大,成長為細分領域的中堅力量。
![]()
圖:丁莊葡萄檢測包裝車間
農業科技賦能振興。立足農業大市根基,我市強化科技引領,扎實推進國家及省級農高區、高新區等核心載體建設。建成國家級星創天地2家、省級5家,培育省級農業科技型企業8家、農業高新技術企業10家。丁莊葡萄產業研究院引進新品種40余個,94名科技特派員常年扎根一線,推動全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攀升至72%。
02
創新主體更強
![]()
![]()
圖:瑯琊港集中簽約
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日益凸顯——
作為“沿滬寧產業創新帶”重要節點城市,五年來,我市緊扣“兩群三鏈”與“三帶四組團”產業布局,依托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鎮江園區句容分園、G312產業創新走廊等重大平臺,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開發區勇擔創新“主陣地”使命。瑯琊創新港聚焦人工智能、數字產業與教育培訓三大產業,搭建的“兩平臺一中心”已初顯成效,成功吸引百度、商湯、老虎云等頭部企業落戶,百度智能云AI原生應用線下商店實現全球首發,為全市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
圖:江蘇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各板塊創新成果亮點紛呈。郭莊鎮金門能源裝備遠銷伊拉克油田、京科智能制造研發的3微米精度智能潤滑部件在細分領域實現國產替代;圍繞G312產業創新走廊,積極承接南京“創新溢出”效應,推動寶華、下蜀等板塊協同發展;持續加強與南京高校的合作交流,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促進科技成果高效轉化。
創新型企業梯隊持續壯大。五年來,累計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0多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至18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擴容至328家,擁有瞪羚企業8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6家、省創新型中小企業147家,形成了“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草木蔥郁”的創新生態。
03
創新生態更優
![]()
![]()
圖:句容市政府與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良好的創新生態是科技創新的“沃土”。這五年,我市厚植創新土壤,構建起支撐創新的“四梁八柱”——
看政策: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出臺“1+X”政策組合,推出《句容市產學研合作補助辦法》等政策包,涵蓋產學研合作補助、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設立重點研發與成果轉化專項,推動政策紅利直達企業。
看投入:在經濟下行和財政資金吃緊的壓力下,保持財政科技投入不降,每年安排科技創新資金盤子7000萬元以上;累計兌付科技創新獎補資金超1.2億元;企業享受研發加計扣除和高企稅收減免額累計近15億元。
看服務:設立省科技創新券服務驛站,推動服務下沉,有效降低創新創業成本;新增信用評價模塊,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人才公寓、項目申報補助等暖心配套;市級立項支持項目累計超400項,近三年爭取省級以上項目116項,獲批資金實現跨越式增長,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營造“事業留人、環境留人”的良性循環。
看金融:成立全市首家科技銀行,打造“金融+科技”專業服務模式;整合各類服務資源,成立句容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實現創新服務“一站式”集成。
看品牌:“科技副總”模式成為我市柔性引才的重要品牌。五年來,累計引進87名“科技副總”,鏈接高校30余所,解決技術難題230多項,落地合作項目160余個,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
圖:句容農商銀行與句容市各科創園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潮涌千帆競,奮楫正當時。站在新的起點,我市將緊扣“在科技創新上取得新突破”重大要求,進一步強化創新載體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科技、產業、人才深度融合,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勁的科技動能。
記者 | 明庭舒 王永全
編輯 | 許越
校對 | 侍文
審核 | 張瑋
![]()
點亮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