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二十年里,中國房價像坐上了火箭。
一線城市幾百萬一套、二線城市寸土寸金,買房似乎成了“全民信仰”。
可你還記得嗎?
早在2017年,馬云就說過一句被全網嘲笑的話——
“未來的房子,會像蔥一樣便宜。”
當時,樓市正熱。
開發商連夜搶地、炒房客徹夜排隊、房價節節攀升。
沒人信他,覺得他“不懂房”。
但轉眼8年過去——
從2021年開始,全國樓市進入“下行周期”。
房價平均跌幅超30%,炒房客啞火、售樓處冷清。
現在回頭看,馬云的那句“房價如蔥”,似乎真的在一步步兌現。
![]()
01|信號一:中國進入深度老齡化,年輕人“接盤”能力下滑
房地產的根基是什么?——人口和需求。
最新數據顯示:
到2024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超過3.1億人,占比22%。
預計到2035年,將突破4億。
而同期,90后+00后合計也就3億出頭。
更關鍵的是,這一代年輕人收入增長放緩、結婚率創新低、生育意愿大幅下降。
換句話說:
買房主力少了、需求在萎縮,而老人家早就有房。
這意味著,房價失去了最核心的“增長引擎”。
馬云當年的那句話,不是“房價跌到幾塊錢”,
而是說——房價將與收入掛鉤,不再是奢侈品。
這一步,現在正在發生。
![]()
02|信號二:房地產“供大于求”,房價失去了稀缺性
過去十年,開發商拼命蓋房。
住建部數據顯示,全國現存房屋存量已達6億套!
哪怕每棟只住5個人,也夠30億人居住。
中國人口多少?14億。
這意味著——我們已經“多蓋了一倍的房”。
而新增供應還在源源不斷進入市場。
房子越蓋越多,買房的人卻越來越少,
房地產徹底從“稀缺品”變成了“過剩品”。
再加上炒房客退出、投資需求銳減、改善型需求延遲,
樓市進入“量價齊跌”的階段已經不可逆。
一句話總結:
“買房”不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而是需要精算回報的理性決策。
![]()
03|信號三:保障房集中入市,“平價時代”正在來臨
你注意到了嗎?
從去年開始,各地都在啟動大規模保障房建設。
根據國家住建部規劃:
未來5年將新建600萬套保障性住房,
平均每年要投放120萬套!
這意味著什么?
城市中低收入群體,不再需要背幾十年房貸買商品房;
他們可以直接通過“房票+保障房”實現安居夢。
當大量低價保障房入市后,
原本由剛需支撐的商品房市場,將被直接分流。
買得起商品房的人更少,開發商壓力更大,
房價自然還得“繼續往下修正”。
這,就是“房價如蔥”的第三個底層邏輯。
![]()
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趨勢在轉彎
回頭看近五年樓市數據:
全國平均房價已從高點下跌30%,
二手房掛牌量翻倍增長,
甚至一線城市的“核心地段”也開始松動。
而三四線城市更明顯:
鶴崗、鐵嶺、阜新……
10萬出頭就能買一套房,
這不就是“蔥價”的現實版嗎?
從“全民搶房”到“有人接盤”,
再到現在的“無人問津”,
樓市的風向,的確徹底變了。
![]()
2026年樓市,或將進入“理性定價時代”
種種跡象表明:
房價大漲的時代,真的一去不復返。
2026年,房地產市場大概率會進入“三低階段”:
- 低增長:不再暴漲,穩定波動成常態;
- 低杠桿:銀行收緊房貸,炒房徹底失效;
- 低泡沫:價格回歸收入,房子回歸居住屬性。
這才是馬云預言的真正含義——
房價不會“跌成蔥”,
但會變得“像蔥一樣平常”。
![]()
最后:買房要趁熱鬧,還是趁冷靜?
馬云說的“房價如蔥”,并非玩笑,
而是一種時代的必然:
人口結構變了、市場邏輯變了、
房子不再是財富的唯一通道。
所以無論你是剛需還是投資,
2026年前都要記住一句話:
買房不是比誰早上車,而是看誰能看清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