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能想到,現在的高速服務區已經踏進了網紅賽道。
小橋流水、白墻黛瓦、古調香茶……旅行者僅僅在服務區就已提前感受到南方的溫潤與雅致。
![]()
難怪十一長假期間,僅蘇臺高速洲泉服務區三天就涌入了一萬車次,讓本應該短暫停留的旅者,一個個駐足打卡流連忘返。
一直以來,服務區給人們的印象就是“泡碗面、接杯水、打個小盹兒”的臨時驛站。
甚至,多年前有些服務區地面油污點點,垃圾隨處可見,而如今這些場景都已經沒了蹤影。
而以桐鄉人為代表的服務區產業鏈,走出了一條特立獨行的雙贏之路。
![]()
“服務區商圈”這一小眾賽道硬生生讓一群浙商干出200億,將車流與人潮轉化為真金白銀的致富方式。
![]()
如今的高速服務區,早已不是臨時驛站的代名詞。
滬寧高速江蘇段有連片的網紅打卡點,其中,最“打眼”就是陽澄湖服務區、梅村服務區和廣陵服務區,它們以“文旅+餐飲+品牌商圈服務”的特質成為旅行者的心頭好。
![]()
梅村作為服務區商業化的前行者,從美味餐食到各色土特產再到旅游文創、品牌服飾,一個個讓人眼花繚亂,一撥撥的人流接踵而至,不知道的還以為來到了哪個商圈中心。
據統計,早在7年前,梅村服務區的日均營業額就已達到70萬元,日均客流量達到驚人的10萬人次。
不斷提升的服務以及商圈業務的拓展,不僅吸引了遠道而來的游客,就連附近的居民也成為常客。
而后起之秀廣陵服務區則在地方特色基礎上集合智慧科技服務,讓鄉土文化與現代科技的便捷相交融,顛覆了傳統服務區的印象。
![]()
智慧泊車、科技如廁、大數據智能補給……旅行者被美景和高效的服務所吸引不得不駐足流連,將流量變“流量”,創造了“高服產業鏈”的異軍突起。
江蘇段服務區不僅有古色古香,還有“歐氣十足”的古典城堡,常洲滆湖服務區可謂是疊buff的高手,遠遠望去城堡林立,進入服務區云中餐廳又可遠觀滆湖風光。
迷你恐龍游樂園,讓一路“瘋玩”的“神獸”們來了興致,家長們也穩住了心神樂得其所。
![]()
但凡走過滬寧高速江蘇段的游客,在無縫銜接各有千秋的服務區內,咔咔地刷碼消費,網上各種隨拍視頻、打卡圖片滿天飛,硬生生把這條高速上的服務區推成了頂流。
用心經營,換來熱烈的回應。體貼服務,成就了小眾賽道的高光時刻。
在江蘇段高速沿線,類似這樣的網紅服務區不在少數。而桐鄉則是把服務區,打造成了文旅化集群式發展的典范。
![]()
截至目前,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的總產值已達到280億元,僅桐鄉人經營管理而獲得的產值,就占到總值的80%。
能把臨時歇腳的“泡面驛站”變成紅紅火火的經濟增長點,桐鄉人著實有一套。
人常說,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
而桐鄉人最初也不過是在高速沿線做著販賣杭白菊的小生意,怎么就能在短短的10年間一躍成為“高服產業鏈”的締造者,還將服務區的生意經玩得爐火純青的呢?
![]()
抓機遇,小生意撬動大商圈。
江蘇高速服務區的“一路繁華”,讓桐鄉人賺得盆滿缽滿。
而他們不過是在“要想富,先修路”的熱潮中,最先洞察到機遇的一撥人。
1983年312國道開通,公路沿線的居民看著來來往往的車流,將當地獨具特色的杭白菊、小鍋面條、粽子等土特產擺在國道兩側售賣。
改革開放初期,省市間的物流系統并不發達,正是這一輛輛過往的貨車讓桐鄉的杭白菊生意漸漸賣得火熱。
![]()
國道周圍開始有了規整的專賣店,桐鄉也因此名聲在外,幾年時間就成為周邊地級市發展三產的標桿。
1998年年底,滬杭高速正式通車,原來三個小時的路程可以壓縮到一個小時,312國道瞬間沒了車水馬龍的喧鬧, 杭白菊生意也一落千丈。
而只有始終迎著潮流前行,才能抓住機遇。
經過短暫的低迷,頭腦靈活的桐鄉人打聽到高速沿線的服務區,為乘客和司機提供短暫休息的場所。
有人就有生意,出路就在眼前。
他們決定承包服務區的專柜,銷售杭白菊。
梅村服務區和嘉興服務區,成為桐鄉人小試身手的地方。
當初,誰也沒想到服務區除了賣點泡面、火腿腸還能做什么,而桐鄉人首先打破了服務區的固定模式,杭白菊等土特產經過包裝后生意火爆,越來越多的桐鄉人,闖入了這個行業。
![]()
激烈競爭之下,誰貼近需求就必然受到歡迎和追捧。
為了迎合沿途司機和乘客快節奏的需求,承包者將餐飲方式由點餐付款模式轉變為自助快餐模式,將土特產包裝成各式伴手禮,吃頓飯再順帶捎點特產禮包, 成為江蘇高速沿線服務區的特色。
特別是服務區倉儲式超市的建成,極大地方便了出行者,桐鄉人再一次賺得盆滿缽滿。當周邊城市還不明白超市是什么概念時,他們已經走在了前列。
![]()
據統計,早在2004年,桐鄉下轄的同福鄉就有30多人從事著高速服務區業務,掌握著全國120多個服務區的經營權。
在他們的用心經營下,不少司機和乘客寧愿多走幾十公里也要繞過來休息購物,每年3億元的年收入遠超其他城市。
而要想持續吸引客流,就必須符合大眾的需求,不斷推陳出新。
近幾年,通過不斷的改造升級,先后引入了品牌餐飲、明星文創、智能補給,每當客流量大時還調派機動充電樁,為新能源車主提供更全面的服務,還貼心地為媽媽們提供了孕嬰室。
僅嘉興服務區在升級改造后營業額就增長了20%,客流量提升了40%。
目前,桐鄉人已經把生意做到除西藏和臺灣之外的所有省市。
![]()
當經營者把服務做得既有煙火氣又有體恤的關懷時,這場雙贏的生意必然會做大做強。
![]()
近幾年,高速服務區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因地制宜才能更長遠地發展。
并不是所有的高速服務區,都能實現車水馬龍。
就連經營了幾十年的桐鄉人,也僅僅把經營承包點多設置在沿海地區以及中原和西南等較發達的地區。
經過對當地人文環境及地理優勢的審慎考核,才能決定服務區下一步的規劃,否則絕不可輕易入局。
背靠區域旅游的風向,打造本地特色服務模式,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在服務區內消費。
目前,學習借鑒聯同發展是服務區行業的又一亮點。
四川的雅康高速天全服務區,就借助當地川藏線主題特色,以江蘇地區高速服務方式為模板打造出屬于自己的標桿。
![]()
“自駕318”文創系列產品以及川藏公路博物館、大熊貓主題館等特色,都成留客的拳頭產品。
還有入口處的藏族歌舞表演,以及從上百種小吃中挑選出來最具特色的10種川味食品,讓游客將這里當作又一個旅游打卡點。
而天津王慶坨服務區吸收多地服務區的改造經驗,一改封閉式經營的方式,升級設計了開放式服務區的模式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真正達到了內外兼顧,雙向服務的效果。
![]()
難怪有網友說,升級改造后的高速服務區,才真正是我們的靈魂伴侶。
不得不說,桐鄉人硬生生闖出了一條特有的發展之路。
從洲泉服務區的假日盛況,到遍布全國的“桐鄉模式”,服務區已經從功能單一的便捷驛站,演變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商業圈。
它不僅是地域文化和流量經濟催生出來的經營模式,更是多元消費的新動能。
未來的高速服務區,是繼續向大型商業綜合體演變,還是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驛站”,這場關于流量如何轉化的重塑與探索,或許正承載著區域經濟發展與消費升級的下一片藍海。
參考資料:
1、快刀財經:《承包80%高速服務區,一群浙商干出200億》
2、正解局:《江蘇陽澄湖服務區,為何是浙江人開的?》
3、電商在線:《80%都被桐鄉人承包,高速公路上的“隱秘生意”,年產值200億》
4、桐鄉發布:《東北大哥,點贊桐鄉》
5、天津廣播:《天津這個服務區太卷了!能吃能逛能玩!堪比5A級景區》
6、四川日報:《四川最會掙錢的高速服務區,憑啥是它?》
作者:紅菱
編輯: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