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當經濟持續低迷,很多人都在懷念“經濟上行期的美好時光”。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溫州,被不少溫州人懷念,覺得那個年代溫州很輝煌,朝氣蓬勃、積極向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有人說,當時的溫州排名“全國前幾”,杭州、寧波都“比不過溫州”。
還有人說,當時的溫州是中國“超一線城市”。
![]()
![]()
![]()
![]()
網絡上部分夸大過去溫州輝煌的言論
在他們看來,曾經的溫州,似乎能“比肩北上廣深”,在國內是“一騎絕塵”的存在。
還有不少人拿曾經溫州房價全國第一,來佐證當時溫州是“全國前列”的城市。
難怪,總有人動不動拿溫州與杭州比,甚至與北京、上海比。
即便有些人知道溫州當年沒那么強,也以為曾經與杭州、寧波差距很小,是后來“衰落”了才拉大的。
![]()
對比曾經“全省第一”、“全國前列”的“超一線城市”溫州,再看看如今“僅僅”位列全省第三、全國前30名的溫州,不少人就感到失落了,從而得出所謂“溫州衰落了”、“溫州發展停滯了”的結論。
在不少人看來,溫州這個“老三”還岌岌可危,隨時可能被紹興、嘉興超越。有人還說“溫州已經掉到全省第五了”,甚至還有人說“溫州全省倒數第一”、“溫州是全省最差的城市”。
一下子“溫州全國前列”,一下子又“溫州全省最差”,這樣的二極管思維很可笑,偏偏又有很多人相信。
可以看出,很多溫州人,都在過度美化曾經的溫州,從而表達對現狀的不滿。
也有外地媒體,總拿這些夸大其詞的現象來炒作,從而博取流量。
02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溫州,到底輝煌嗎?確實挺輝煌!
那些年,“溫州模式”響徹全國,大量城市都派政府官員、企業家組團前來溫州,考察民營經濟發展,招商引資。
那時候,國內媒體上到處都是溫州品牌,都請了當時國內當紅明星前來代言。時尚潮流走在全國前列,以“穿在溫州”與“住在杭州”、“吃在廣州”并列。
即便如今溫州的知名企業,大多還是那個時代留下來的。
溫州城市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以及溫州人的民富水平,同樣由那個年代奠定的。
![]()
但是,溫州知名度高,不代表溫州城市綜合實力、競爭力強勁。
很多人都說,車牌浙C代表溫州的經濟發展水平全省第三,其實兩者之間并沒有關系。
事實上,1978-1995年,溫州的GDP在全省第3-6名之間徘徊,且多數時間處在第4-5名。
直到1996年,溫州GDP超越紹興,躍居全省第3名,并保持至今已達30年,才真正坐穩“老三”。
也就是說,溫州并非一開始就是“老三”,而是一路追趕上來的,更談不上“比肩杭甬”甚至“全省第一”。
![]()
而當時溫州城市面貌同樣很糟糕。黃金地段到處是城中村,城市化質量極低、半城市化現象非常嚴重。城市里沒有幾個公園、綠地,幾乎每一條河都是黑的、臭的……
可以看出,當時的溫州,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那個“極度輝煌”的“超一線城市”溫州并不存在,是不少人過度美化后所臆想的。
03
轉折點發生在2010年左右。
2009年,溫州通了動車,后來全國各地高鐵形成網絡,拉近了溫州與發達城市的距離。
當越來越多溫州人走出去看看,尤其是到了“與溫州差不多”的寧波,才發現原來差距這么大。就連“遠不如溫州”的紹興,新城建設都超越溫州了。
2011年,溫州爆發“老高事件”,元氣大傷,一度陷入發展低谷。
2012年起,移動互聯網興起,并在隨后幾年迎來大爆發,信息傳播速度前所未有之快。
在一系列照片、視頻、數據的直觀對比之下,不少溫州人才發現,原來溫州并沒有那么輝煌,與越來越多城市差距在拉大。
![]()
但是,很多溫州人還是沉浸在虛幻的“輝煌”之中,不覺得溫州與其他城市的差距一直存在,仿佛是“那幾年突然被拉大”的。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還加強了一線、強二線城市的優勢,對溫州部分傳統產業產生了沖擊。
同時,各省開始推行“強省會”政策,再加上城市群、都市圈、大灣區的發展越來越被重視,普通地級市發展越來越吃力。
可以看出,當時溫州確實面臨著一系列危機,也令不少人對溫州失去了信心。
然而,恰恰是在這更不利的發展環境下,溫州將自力更生發揮到極致,成功走出了“老高事件”,反而迎來了更好的發展。
去年,溫州GDP達約9718.8億元,在中國內地排名躍升至第28名,比起2012年低谷期的第37名、2014-2018年的第35名,進步明顯。對紹興的領先,從2012年僅約30億元,擴大到去年約1350億元。
自2020年“七普”以來,溫州常住人口累計增加約28萬人。這樣的人口增長態勢,在全國人口增長見頂的背景下,是非常好的成績了。
![]()
而眼見為實的城市建設,從濱江CBD、甌海中心區、浙南科技城的現代化城市面貌,再到溫州灣新區、甌江口的產業發展,都展現出日新月異的變化。
04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溫州先行發展民營經濟,在國內打響了名聲,成為創新、引領的城市。很快,其他城市就跟上了。
如今,想要在國內城市中起到創新、引領作用,需依賴高精尖產業,只有一線城市及少數強二線城市做得到。
因此,溫州在國內的名氣,確實沒當年那么響亮了。
溫州人的發展,還是在溫州城之上。溫州城,依舊滿足不了溫州人的高要求與高需求。
從產業到城建,溫州需要彌補的短板,依舊不少。
![]()
產業、城建是溫州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問題,而不是所謂"衰落"后才出現的。這些年,溫州這兩方面都有了不小的進步,比所謂"輝煌"時期要好得多。
可見,在相對不利的發展環境下,經歷過重創的溫州,依舊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足見溫州的內生動力依舊強勁。
盡管與一線、強二線城市差距很大,但溫州仍是國內自力更生城市的佼佼者,還是超越了部分省會城市、長三角與珠三角核心地級市。
如今經濟低迷、錢難掙、房價跌,很多人在懷念那段來錢快、房價漲的歲月,帶著濾鏡看當年,從而產生一系列錯覺、幻覺,還將如今的困境歸結為所謂“溫州衰落”。
事實上,當前的經濟低迷受經濟發展周期影響,全國各地都如此。
恰恰是在如此低迷的經濟環境中,近年溫州的經濟增速、人口增量、城市建設,依舊保持著高速發展勢頭,在全國城市中都屬于優異表現。
![]()
過度夸大溫州過去的“輝煌”,以無中生有的“超一線城市”,來映襯當前溫州所謂“衰落”、“停滯”,都是不客觀的,對城市發展更是起不到積極作用。
面對更激烈的城市競爭,溫州還需要繼續追趕,力爭讓實力配得上名氣。在追趕的過程中,溫州需要建議與建設性意見,而非盲目吹捧當年的溫州、貶低現在的溫州。
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