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立軍
今年,野豬在北京郊區的活動突然頻繁起來。
在剛剛結束的京郊秋收中,有少數莊稼地成為野豬的“食堂”,門頭溝山區,一畝多的紅薯地,被野豬翻了一遍。密云村民郭學鵬,今年多次遇到野豬。另有游客于9月在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發現野豬穿越公路,該處距離中關村只有12公里。
“北京的野豬數量確實在增多。”動保組織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在野外架設的紅外相機,拍攝到野豬或野豬群的頻率在攀升。
野豬似乎多了,但還不能打,2025年新修訂的《北京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野豬的名字仍然在列。
![]()
▲ 北京市房山區十渡地區,野保人員拍攝到的野豬。受訪者供圖
尋蹤
秋收時野豬聞著味兒就來了
郭學鵬家住密云,就在今年,他明顯感覺到,野豬多了起來,它們會出現在農田中、水庫邊、栗園中乃至村莊里……
郭學鵬所在的村莊,在一處山坳中,農田和村莊交錯在一起,今年春種秋收時,野豬開始成群下山覓食,剛剛播種的紅薯塊、玉米籽,成熟后的紅薯和玉米,都是野豬鐘情的食物,“感覺是聞著味兒就來了。”
即便是山區的村民,和野豬不期而遇,也是一種全新的經歷。記者采訪中,北京密云、延慶、房山、懷柔、門頭溝等地有目擊經歷的山村居民都表示,野豬頻繁出沒,最多也就是近十年的事情。
王進軍生活在門頭溝深山區,今年十一假期,他和幾位村民在最接近山腳的一處農田中,和一群野豬相遇,“我們剛走到地頭,就看見一群野豬在地里拱,大約有五六只,最大的估計超過200斤,其中還有幾只小豬。它們把土拱開,翻出地里的紅薯。野豬聽見我們的響動就跑了。”
那是一片即將成熟的紅薯地,旁邊還種著谷子、藜麥等。過去的一個月中,這片紅薯地完全成為那群野豬的“食堂”,一畝多的紅薯地里,看不到幾株紅薯秧,整片地幾乎被野豬翻了一遍。10月中旬,記者在地里看到,土地上遍布蹄痕,地中央還有野豬打窩留下的淺坑,大的直徑一米多。“野豬大概在十年前出現的,今年突然多了起來。”王進軍說。
“北京的野豬今年確實在增多。”常年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公益組織貓盟負責人宋大昭說,“我們在野外架設的紅外相機,拍攝到野豬或野豬群的頻率在加快。”
分析
在京郊山區遇到野豬的幾率增高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表示,野豬近年頻繁現身的最主要原因,是北京及周邊地區生態保護力度持續加大、生態環境不斷向好的結果。尤其在缺乏天敵、食物相對充足的情況下,它的種群數量通常會較快增長,活動范圍不斷擴展,與人類的活動空間產生部分重疊。
孫全輝判斷,從目前趨勢來看,北京的野豬種群很有可能繼續增長,分布范圍也會不斷擴大,在山區和丘陵地帶,未來,野外遇到野豬的幾率將更高。
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負責人李理認為,盡管野豬越來越多進入人類生活圈,但至少在北京,人與野豬之間的矛盾不是重點問題,“野豬有很多生態功能,比如它們會拱開土地,起到翻土的作用,同時也會降低草木密度。此外,野豬的糞便,可以傳播種子,而且本身也是種子生長的養分。”
![]()
▲ 野豬在農田里留下的蹄痕。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北京的野豬到底有多少?這是一個很難追蹤的數據。資料顯示,在2000年左右,北京野豬數量一度下降到僅有50頭左右,2018年粗略估計恢復到2000頭左右,如今有多少,有關部門暫無最新數據發布。
按照習性,野豬大部分時間在深山生活,每年春秋時節下山,靠近人類農田,尋找春季剛剛播下的種子和秋季成熟的莊稼,夏天和冬天則多在深山,以草木、種子、昆蟲、動物尸體等為食,不容易追蹤,只能依靠紅外相機的拍攝情況進行大致估計。
經驗
稻草人失效,放狼嚎管用
許多次相遇之后,有的村民漸漸熟悉了野豬的習性——野豬膽小,一般情況下,遠遠看到人,或聽到動靜,就會逃跑,但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帶崽或者迎面相逢時,它們可能會攻擊人。“野豬很聰明,它們會判斷威脅程度來決定是否發起攻擊,主要是撞、挑、咬。一般來說,它們攻擊的目的主要是撞開威脅,從而方便逃走,比如面對面相遇的時候,它們可能認為逃走的路被擋住,從而發起攻擊。”李理說。
密云區趕河廠村的郭學鵬,也曾經在地里和水里多次遇到過野豬。“野豬會游泳。有一次夜里,我拿手電還照到了正在渡河的野豬,眼睛在燈光下綠瑩瑩的,嚇得我沒敢出聲。”
在房山區,李理和野保站的同事們,多次幫助村民們一起驅趕野豬,防止野豬侵害村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這是一個人與野豬斗智斗勇的過程。村民們曾先后嘗試過在農田中放置稻草人、掛鐵片、臉盆、彩帶等,但過一陣子就被野豬識破了。人們又想出更有效的辦法,比如堆放食肉動物的排泄物,或者在山頂播放狼的嚎叫聲,“我們在動物園找來豹子、狼的糞便,撒在農田周邊,野豬聞到味道就不敢來了,在山頂用喇叭播放狼嚎聲,也有作用。”李理說。
補償
村民損失有關部門將酌情補償
隨著野豬下山次數增多,北京對野生動物造成的損失賠償制度,正在不斷完善。
早在2009年,北京市就出臺了《北京市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造成損失補償辦法》。辦法規定,野生動物造成損失補償工作,由北京市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指導和監督,區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野生動物造成損失的認定、核實和補償工作。野生動物造成財產損失的補償費用,由區財政負擔。對于農作物損失,補償全部損失的60%至80%。家禽家畜死亡的,補償費按該類家禽家畜當時的市場價格計算,補償全部損失的60%至80%。
在具體的損害補償中,程序正在不斷簡化。郭學鵬告訴記者,每年秋天,村里和鄉鎮都會定期下地勘查。去年,他種植的玉米被野豬損毀一畝左右。當年,他收到了350元補償款。今年野豬多了些,他估算損失面積在兩畝左右。
![]()
▲ 野豬在谷子地里經過時留下的“專用道”。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密云區野生動物造成損失補償情況匯總表顯示,2024年,全區15個鎮因為野生動物造成損失,包括玉米、甘薯、花生、高粱、雞鴨鵝等,受損金額為142萬余元,補償金額為114萬余元。
延慶區則于今年5月啟動野生動物致害補償商業保險機制,由政府投保,保險理賠。對區域內野豬、狼、豬獾等北京規定給予補償的野生動物造成的損害,予以相應補償。農作物損失按核實損失量和上一年度市場均價計算,補償60%-80%;家禽家畜治療費補償50%-70%。受損群眾最快15天即可拿到賠償。
歡迎房山鄰居們暢所欲言~
看看鄰居們再團什么
■說明:本文由家住房山編輯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
■本號法律顧問:北京市恒略律師事務所,咨詢微信:jwbei2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 源 :新京報 素材來自網絡僅供參考,侵刪
關注家住房山
看房山大事小情,搜身邊吃喝玩樂!
======= 房山鄰友圈!=======
商務微信:jiasupao20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